记者 胡俊杰
病榻前,她是孝顺公婆的好儿媳,脱贫路上,她是发家致富的好能手。在宣恩县高罗镇麻柳塘村村民的眼里,33岁的杨春艳既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女人,还是一个孝顺公婆的好媳妇。
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柔弱女子,面对婆婆罹患癌症、公公不幸摔断左腿等家庭变故,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用柔弱的双肩、惊人的毅力,默默挑起生活的重担。她精心服侍公婆,用点滴孝心诠释了人间真情,用无私大爱感动着无数乡邻。
婆婆罹患癌症,她悉心照料无微不至
2005年,年方二十的杨春艳与丈夫王道兵喜结连理。新媳妇性格温柔,漂亮能干,善解人意,全家充满了欢乐喜庆的气氛。婆婆陈桂香看在眼里,甜在心头,将新媳妇当宝贝一样,逢人就夸。次年,孙子呱呱落地,陈桂香更是乐得合不拢嘴。虽然整天忙忙碌碌,但儿孙绕膝,婆媳和睦,家里欢声笑语不断,让乡亲们羡慕不已。
可是,一家人的幸福在2013年戛然而止。这年3月,时年55岁的陈桂香感到胸部疼痛,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已是乳腺癌晚期。
当时,杨春艳夫妻俩在浙江打工,得知婆婆患上癌症的消息后,立即双双返回家中,将老人送往州中心医院进行医治。
“妈,您放心,就是砸锅卖铁,我们也会治好您的。”杨春艳一边安慰婆婆,一边四处筹措救治费用。可是就在要上手术台前的那一刻,陈桂香却说什么也不肯进行手术:“我都是癌症晚期了,做手术也管不了多久,就不要浪费钱财了,我要回去看看我的宝贝孙子。”
无论身边医生和亲人怎样做工作,陈桂香始终不为所动。拗不过老人,杨春艳和丈夫只能将婆婆接回家中。之后不久,杨春艳又带着婆婆到浙江省一家肿瘤医院进行治疗,一个多月时间里,在花掉借来的数万元后,陈桂香的病情仍不见好转,杨春艳只得带着婆婆无功而返。
“在最后几个月时间里,妈妈完全瘫痪,卧床不起,拉屎撒尿都要人帮忙,多亏了我媳妇的精心照料。”杨春艳的丈夫王道兵介绍,因为乳腺腐烂,陈桂香身体随时有脓血流出,杨春艳每天都定时为婆婆擦洗身体。由于手臂肿胀,陈桂香连筷子都拿不稳,吃饭时,杨春艳就一口一口地给婆婆喂食。虽然这样,陈桂香还是被病痛折磨得皮包骨头。
后来,婆婆基本不能进食,大便也无法排解,杨春艳就用手去帮婆婆把大便抠出来。听说白蛋白能补充营养,她就借钱为婆婆打了几支,尽量为她减轻痛苦。婆婆临终前,紧紧拉着杨春艳的手,流着泪对她说:“我拖累你和这个家了,要不是你,我活不了这么久。”
“婆婆带大几个孩子不容易,孝敬她是我们应该做的。”杨春艳说,她从小茅坡营嫁到麻柳塘十多年来,婆媳之间从没红过脸,就像亲生母女一样。
杨春艳帮卧病在床的公公刮胡须。
公公摔断左腿,她病榻侍候从无怨言
今年8月25日,杨春艳的公公王先友在挑谷子回家的山路上不幸摔倒,左腿骨头断裂,去医院缝了20多针,在病床上躺了1个多月才出院,至今仍在家休养。
公公住院后,谁来照料成了摆在夫妻俩之间的一道难题。因为家中养了近200头猪,身体瘦弱的杨春艳肯定照顾不过来,而丈夫王道兵专门学过养猪,对养猪比较在行,经过商议,夫妻二人决定还是由杨春艳到医院照顾卧病在床的父亲。
家中3个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才3岁,将孩子委托给一个亲戚后,杨春艳便来到县城医院全心照顾公公。
由于腿部骨头断裂,打了两块钢板在断裂处,躺在病床上的王先友根本不能活动,连喝水都需要杨春艳将病床升高,怕公公自己端水时扯伤腿部,杨春艳每次都将水杯端到公公嘴边,等他喝完后又用纸巾将他嘴角擦干。
让王先友最难堪的,是“方便”的事儿成了最不方便的事——解手都必须在病床前进行。每次,杨春艳都要将病床升高,让公公坐起来,然后帮助他慢慢挪到床边的专用椅子上,将痰盂放在椅子下面,用被单进行遮盖,等王先友方便完毕后,杨春艳又帮忙整理好,小心翼翼地将他扶上床,然后再去冲洗痰盂。
因为怕解手次数多了麻烦,王先友每顿都只吃一点点。“您就和我的亲生父亲一样,您就把我当女儿一样看待吧,女儿照顾自己的爸爸是天经地义的。”杨春艳这样劝慰王先友,让他打开心结。
邻床的病友最初还以为杨春艳是王先友的女儿,照顾得那么体贴入微,一点不嫌脏,也一点不怕累。当他们得知她是王先友的儿媳妇时,都羡慕王先友有福气,家里有这么一个孝敬老人的好媳妇。
“屋里喂那么多猪,平时多亏有公公辛辛苦苦帮我们种庄稼,省了不少买粮食的钱。”杨春艳说,人不能忘恩负义,更何况还是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家人。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医生估计至少要躺两个月的王先友才1个多月就因为“恢复得不错”获准出院了。
杨春艳和丈夫一起搬运粮食。
饲喂猪仔。
夫妻勤劳持家,提早脱贫迈向小康
由于给婆婆治病欠了不少外债,王道兵家被列入精准扶贫对象,2014年10月,入驻该村的“尖刀班”启动对他们家的帮扶,计划脱贫时间在2018年底。
“我们有手有脚,人也年轻,这个贫困户的帽子我不想要。”杨春艳对丈夫说道。
“我们一定要早日脱贫,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面对贫困,王道兵也心有不甘。
在“尖刀班”帮扶人的帮助下,他们筹措资金发展了几亩鱼塘,本以为第二年可以有个好收成,没想到因为缺技术,鱼塘里的鱼几乎一夜死光。那一刻,夫妻俩欲哭无泪——钱没挣到,反倒欠了银行几万块钱。
“养鱼不行我们就养猪嘛,不仅要养,还要争取把规模搞大,养他个几十上百头。”面对杨春艳的提议,丈夫王道兵立马响应。
见他们头脑灵活,勤劳肯干,帮扶干部再次帮他们从银行跑来贷款,新修了200平方米的猪舍,买来母猪自繁自养。同时,王道兵还专门跑到别的养猪场去学习了几个月的养猪技术。
为了提高仔猪成活率和生猪出栏率,王道兵自己依照经验摸索着加工饲料,用麦麸皮和玉米壳制作绿色环保无公害的干拌料,不但降低饲养成本,节省资金,还能提高猪肉品质、增强猪抵抗疾病能力。凭着不怕苦,不怕累的干劲,夫妻俩勤劳肯干,依靠科学饲养走出了一条致富路,日子也逐渐宽裕起来。
天道酬勤,不负苦辛。他们买回的几头母猪,精心喂养,以滚雪球的方式发展,2016年,他们卖猪仔和出栏生猪获利近3万元,提前两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扶持下,杨春艳和丈夫通过自己的双手,自立自强,一步步实现了脱贫致富梦,过上了村民们羡慕的好日子。“虽然国家的政策好,但总不能一辈子靠国家的扶持过日子,只有依靠自己的双手过上的好日子才算踏实。”杨春艳告诉丈夫,致富莫忘党恩,要主动将养猪技术和猪病防治知识传授给乡亲们,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
麻柳塘村山大人稀,林木丰茂,山花遍野,非常适合中华蜂的养殖。2017年,杨春艳夫妻开始在家门口发展“甜蜜产业”,养了10多桶中华蜂,年收入近2万元,小日子更是过得越来越甜蜜。
“他们夫妻很了不起,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提早脱贫迈上致富路,为其他贫困村民树立了榜样。”麻柳塘村党支部书记郑翠兰告诉记者,杨春艳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特别是对公婆的孝行,教育和感染着全体村民,深受大家的好评。
你走了,你还在……——追记丰宁经堂村原第一书记、省高院刑一庭庭长赵江辉
下相街道——扮靓街居环境迎佳节
文明有约炎夏送爽
庆安:一项项工程系民生
常州经贸代表团赴德国开展经贸洽谈活动
好媳妇杨春艳:孝顺公公婆婆感动乡邻
贵阳少儿五人制足球赛开赛
苏州韩国学校竣工
光明新区光明代表团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为光明新区发展建言献策
强化管控确保畅通
【市林业局】济宁高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植树活动
大城县开展 节前食品安全大检查
单身女性要不要买房
省运会17岁-18岁组男排赛 扬州队首次亮相获佳绩
【领航新征程】宿迁深耕“信用+”炼就“全国示范”
中央宣讲团在湘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发强烈反响
帆船“小奥运”助力三亚扬帆走向世界
荆州市民政局迅速调拨冬春生活救助物资
2018年钦州市举行健康中国行-科学健身主题宣传活动暨健康八桂行宣传周启动仪式
2018年8月28日停电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