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里的过年习俗

过去人们是怎么过年的?紫禁城里的清朝皇帝又有哪些丰富多彩又充满政治内涵的大年习俗?
年禧伊始
过去老北京有民谣说:“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即旧历十二月初八,系汉族的传统节日。自佛教传入中国后,每年腊月初八,京城各寺院都用香谷和干果做成粥来供佛。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十二月初八日为浴佛日,各寺观煮粥供佛。”届时,清帝会派王公大臣到雍和宫现场看视,煮粥时众多喇嘛围锅念经。粥成后一面供佛,一面先将粥进奉内廷,首先祀祖,然后分赐各宫及内外臣工品尝。所以《燕京游览志》也有“十二月八日,赐百官果粥”的记载。民间亦争相效仿,除供佛祀祖外,也把腊八粥作为亲友间相互馈送的礼物。
贴春联与上灯
老百姓过大年家家都要在街门、屋门两边贴上吉祥对仗的红色春联,最常用的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除对联之外,还要贴门神、贴年画和贴挂钱。所谓“挂钱”就是用红绿色花纸刻成各种象征吉祥如意、四季平安的图案,过年时贴在门楣上当装饰品。过年前清宫里也贴春联,但与民间又有许多不同。如封宝的前一天,翰林院官员要奉命书写宫内各门庭的春联进呈,因为宫廷门柱均为红色,所以对联用白绢子,黑字书写,与民间用红纸不同。另外,按惯例是腊月二十六张贴,二月初二摘除。有时皇帝也写春联赐王公大臣。如有一年春节,雍正帝赐汉大臣张廷玉“岁岁平安节,年年如意春”,一时朝野上下纷纷效仿。
自二十四日起,清帝在宫中行走,每过一门必放爆竹一声,意在除邪驱鬼,这在民间是没有的。宫廷里的年味儿日渐浓厚,从腊月十一起,重华宫的连台戏也开始上演了,每日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欢度除夕
除夕日是过年的第一个高潮,宫内外鞭炮齐鸣,到处喜气洋洋。这一天皇帝要举行封笔典礼,面向代天行政的御笔致敬,以谢一年之劳。从除夕封笔到元旦开笔,这期间皇帝是不能动笔的。午后,皇帝一家的团圆饭在乾清宫举行。皇帝专用金龙大宴桌,皇后与妃嫔各分等级落座。席间几十品美味佳肴,琳琅满目,并有乐曲及南府承应戏等助兴。先冷膳,后热膳。进膳毕,上奶茶,继上酒宴。酒宴毕,进果茶。果茶毕,音乐再起,后妃退席,皇帝离宴回宫。休息片刻后,皇帝又赴保和殿再赏亲王大臣及年终来朝的蒙古王公等宴,席间乐曲悠扬,君臣同乐,赏赐有加。
元旦典礼
除夕夜,民间有守岁的习俗,意在元旦伊始迎接各路神仙。宫中皇帝并不守岁,但他却比谁都要起得早。如乾隆帝在午夜时分就要起床,元旦子时,他要在养心殿举行开笔仪式。开笔后,皇帝乘轿先到钦安殿拜真武大帝,到斗坛祭斗母;复至奉先殿祭祖,乾清宫等处拈香;接着到御药房“药王”等影像前磕头。寅正,即凌晨四点钟,乾隆帝乘大礼轿出乾清门,到长安左门外的“堂子”祭祀,然后到中正殿、建福宫等处拜佛。
六点半左右,乾隆帝率王公大臣等到皇太后宫行庆贺礼,给老太后拜年。辰初七点,乾隆帝先至中和殿,受内大臣、侍卫等官员行礼,然后乘舆至太和殿,接受诸王、贝勒等文武大臣及来京朝贡的蒙古王公等行庆贺礼,文武百官在太和殿广场按品级立于御道两侧。皇帝升座,乐起百官跪,鸿胪寺主官宣读新年贺表,奏丹陛大乐,百官行三跪九叩礼。礼毕,皇帝于殿内赐王公大臣及来华使节茶。这就是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大朝礼。然后,皇帝又在乾清宫升座,分别接受后妃和皇子们的庆贺礼。礼毕,皇帝回养心殿,皇后御交泰殿,再接受妃嫔、公主、福晋等的庆贺礼。

辽源市步行街商会举办迎新年联欢晚会
观海路供水管道铺设项目经理:日工作15小时(图)
和平镇:家门口享优质医疗服务
饶河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关于第三届“齐鲁和谐使者”人选推荐情况的报告
紫禁城里的过年习俗
永州舜泉饮用水举行“国家3·15打假保真消费放心联盟单位”授牌仪式
三明市统计局召开党的政治建设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进会
大洋五洲地下车库垃圾成堆
江西省第八次特级教师评选候选人名单公示 九江22名教师上榜
开学第一天:民权县教体局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学校检查开学情况
通城晒价台第476期——2018年3月27日南通市区部分超市 低温奶制品 价格
全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研讨会在云和召开
宁德市新增20处省级文保单位
1-11月我市经济保持健康平稳运行
省考核组来湘潭抽查食品安全工作
苏州最后一批围网太湖蟹开捕 明年将尝试野生放养
市交通运输局强力推进沿黄旅游公路建设
市委督查办到新区开展督查
鞍山皮影传承人走进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