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报》刊发长篇通讯聚焦吉首脱贫工作


  6月19日,《中国民族报》头版刊发了题为《吉首脱贫记》的4000多字长篇通讯,重点对吉首市精准扶贫模式进行了报道。
  文章描写了吉首市通过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和“十项工程”总体要求,层层压实责任,认真落实“三走访三签字”工作,瞄准“市摘帽、村退出、户脱贫”目标,制定产业帮扶、危房改造、异地扶贫搬迁、医疗帮扶、金融帮扶等帮扶政策,结合开展民营企业“百企联村”“村企共建”活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通讯还描写了吉首市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模式推进产业覆盖,建成万亩精品园2个、千亩精品园6个、百亩示范园84个,组建了36个跨村合作社,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383人。湘西黄金茶产业,成为吉首百姓致富的首选。除了产业帮扶取得成效,在医疗帮扶,危房改造、驻村服务等工作同样遍地开花。4年时间,吉首市贫困发生率从26%下降至1%,累计脱贫10818户42627人,7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土家苗寨的千年脱贫梦终于得圆,成为率全州之先脱贫,打响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第一个大胜仗,在改革开放40年的春天里,吉首将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
——————————————————————————————————————
  附全文内容:
吉首脱贫记
陈生真/文
  这道题,来自历史与现实——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一直与贫困做斗争。5年前,吉首市贫困发生率高达26%,全市110个行政村中贫困村占74个,贫困人口近4.3万人。
  这道题,来自使命与担当——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是吉首市33.65万各族群众的共同期盼。
  4月23日,湖南省扶贫工作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宣布,吉首市正式脱贫摘帽。74个贫困村的10818户42627名贫困户全部脱贫。土家苗寨的千年脱贫梦终于得圆。
  武陵山片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是我国贫困人口分布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地处武陵山片区的吉首,为什么能率先脱贫?
  只要走进百姓中,再难的事情都有解决办法
  时间回到2015年12月的一个周末,湘西州委常委、吉首市委书记刘珍瑜,驱车前往吉首市石家冲街道栗溪村,了解建档立卡户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情况。原因是在前一天的市委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讨论这个问题时,不少同志有畏难情绪,认为工作量太大,矛盾和问题太多。
  栗溪村很多村民并不认识刘珍瑜。一个从建档立卡户名单中被移出的村民,站在村部的公示栏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被移出名单可以,但村里一个比我家庭条件好的老村干部却进了名单,这不公平。”其他几个村民,也持同样的观点。
  接下来,在乾州街道三叉坪村、西门口村以及双塘街道周家村暗访时,刘珍瑜也得到了类似的反馈。
  了解情况后,刘珍瑜迅速做出决定——对所有建档立卡户重新认定。
  精准认定,为精准发力奠定了基础。然而,在农村危房改造中又遇到了难题:全市共有2183户贫困群众的危房需要改造,有的提出让建筑公司来盖房,有的提出按户核定补助资金,自己动手盖。
  “老百姓的事,先听听老百姓的想法。”2017年3月,刘珍瑜多次带着扶贫办、住建局等部门的负责人,前往马颈坳镇着落村等地走访。
  村民们和村干部把真实想法都说了出来:各家各户具体情况不同,建筑公司施工不现实;不能完全按户补助,否则按人均13平方米建设,人口多的户资金不够用,人口少的户还可从中赚钱。
  通过调研分析,吉首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实施差异化补助的决策。例如,新建户1人至2人户补助3万元,3人至4人户补助4万元,5人户补助6万元,6人户补助7万元,7人及以上户补助8万元。
  好的决策不仅深得人心,而且大大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4个月后,2183座危房改造基本完成。“只要走进百姓中,再难的事情都有解决办法。”刘珍瑜说。
  精准扶贫是群策群力之功,最忌责任不实、工作浮在表面。吉首市将扶贫责任划分为五级——市级领导的领导责任、市直部门的职能责任、乡镇街道的主体责任、村支两委的直接责任、驻村扶贫工作组和全市所有干部的帮扶责任。“就如同打仗一样,构建了作战指挥体系、作战执行体系、作战目标体系。”吉首市委副书记陈晓龙说。
  考核、督查、问责,是压实五级责任的必要手段。吉首市派出5个督查组,分别进驻11个乡镇,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同时,强化驻村纪律,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
  让贫困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具体而现实
  翠绿群山环抱的己略乡己略村,41栋新建的房屋高低错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瘫痪在床的70岁苗族老人石大贵说:“搬下山来好,我原来住在联林村山上,如果遇到山体滑坡,后果不堪设想。”
  据联林村党支部书记石德好介绍,联林村五组是省定地质害灾点,共有41户人家,其中17户为建档立卡户,一遇大雨大家很担心。
  2017年6月24日,联林村下了一场大雨,村民胆战心惊地过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8时许,刘珍瑜就出现在联林村五组。在此值班的己略乡党委书记向远军,简要地汇报了情况:村里有41户、140人,2011年地质滑坡开始出现,被省国土局定为严重地质灾害点,但因资金问题,搬迁工作被搁置。
  会议迅速召开,通过整合资金,开展易地扶贫搬迁。
  2017年9月,搬迁工程开工后,80岁的老人石家科,时常到工地上去看看。“他太想住山下的新房子了,可房子还没修好,他却在年前走了。” 老人的儿子石大警感慨道。
  “‘两不愁、三保障’是精准扶贫要达到的目标,而‘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则是达到目标的方式与方法。”吉首市市长李诗兴表示,湘西州委、州政府将精准扶贫量化为包括发展生产、转移扶贫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医疗救助帮扶、社会保障兜底等在内的“十项工程”,便于操作与管理。
  湘西黄金茶产业,成为吉首百姓致富的首选。吉首市现有可采摘的黄金茶6.37万亩,预计今年干茶产量可达1050吨,产值可突破5亿元,带动5万余人增收致富。
  产业扶贫,是重中之重。吉首市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模式推进产业覆盖,建成万亩精品园2个、千亩精品园6个、百亩示范园84个,组建了36个跨村合作社,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383人。
  老百姓安土重迁,因此,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难度很大。但只要做好了,老百姓就会点赞。
  在河溪镇集中安置区,5栋安置楼房依次排开。50岁的杨四妹自楠木村搬迁而来,她高兴地说:“以前我从村里走20多里路来河溪街上赶场,赶了几十年,做梦都没想到今天自己也成了‘街上人’。”
  按照群众自愿、乡村审核、市审批的程序,吉首市建成了6个高标准的集中安置区,完成1942户、7751人的易地扶贫搬迁。
  共同书写精准脱贫的历史篇章
  从吉首市区出发,驱车1个多小时,就到了马颈坳镇紫新村。陡峭的山一座连着一座,声声苗歌从高山上的湘西黄金茶园里飘来。
  站在村部前的坪场上,苗族村民张清齐指着一间房子说:“那就是驻村第一书记、吉首市妇联干部刘园园原来的宿舍。这里夏天蚊子多,点蚊香也不管用。”
  “我不觉得自己很苦,只要村民们能过上好日子,一切都算不了什么。”刘园园朴实的话语里,彰显的是扶贫工作者的担当。
  精准扶贫,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役。
  在吉首,140个驻村扶贫工作组、353名扶贫队员,进驻140个村;9074名干部,结对帮扶11289户贫困户。扶贫帮扶,实现了“五个全覆盖”,即向贫困村和非贫困村派驻工作组、第一书记选派、市直各单位包村、市级领导挂乡联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
  湘西州民族广播电视大学教师龙晓颖,从2014年起担任太平镇排杉村第一书记,挑起了排杉村扶贫第一责任人的担子。3年时间,龙晓颖吃在村里、住在村里。在她的带领下,村里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排杉村还承办了吉首市第一届电商精准扶贫活动,通过“互联网+”的销售方式,对村里打造的“金红土”椪柑品牌进行宣传和推介。2016年底,排杉村退出贫困村行列。
  吉首市法院干部丁懿,2015年至2016年被派往河溪镇渔溪村担任第一书记。她在村里的作为,让许多男工作队员佩服,被评为吉首市第一届“狮子型干部”。渔溪村2016年底脱贫摘帽后,丁懿又被派往矮寨镇坪朗村担任第一书记。
  “有这样的好干部,我们不脱贫都不可能。”吉首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拥军说。
  (稿件来源:中国民族报)

泗张镇下大气力巩固造林成果
黄山市开展肿瘤防治宣传周宣传活动
泰康集团元年成绩单发布 大健康战略成果丰硕
凉水湾主题景区入评4A级 在兴文共乐镇毛村
市公安局召开清明安保工作部署专题会议
《中国民族报》刊发长篇通讯聚焦吉首脱贫工作
海口14时29分发布雷电橙色预警 2小时内或出现雷电灾害
耀州区举办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市委书记张文深深入南召县暗访脱贫攻坚、调研项目建设
2018年北京140亿财政资金将投向“疏整促”
高铁济南西站国庆送出“四最”服务
新生报道途中遗失录取通知书 新区民警帮他找回
福州姑娘林声携队友摘无锡击剑世锦赛女子重剑团体铜牌
最新民情数据排名周报发布
一个特殊的儿童节 爸妈为孩子系上第一条红领巾
第五届吉林省市民文化节近期主要活动推介
全面启动“全球硬科技之都”建设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录笔试划定合格分数线
高刘社区大力推进土地增减挂项目
职工缴存比例成苦恼 湘潭市公积金中心积极处理获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