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渔民在市区海滨大道罗马广场旁表演渔歌节目
汕尾日报记者 施辰亮 摄
汕尾新闻网 (记者 吴广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汕尾渔歌,是我市特有的民间文化艺术。近年来,在市、城区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汕尾渔歌完成从养在海里人未识到频登大雅之堂的华丽蜕变,成为我市民间不可多得的一种文艺项目。
汕尾渔歌是我市各地沿海的传统民歌,主要分布在小漠、鲘门、捷胜、新港、马宫、 遮浪、甲子、碣石、湖东。主要在瓯船渔民中传唱,词、韵、旋律、村字、主干音、落尾音具有固有的特点。渔歌内容有男女情歌,有反封建的控诉,有抒发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有对新生活的由衷赞美,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沿海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运用海陆丰方言歌词,以对歌的形式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汕尾渔歌从宋代就开始传唱,元、明时期在沿海广为流传。在旧时代,渔歌是“养在海里人未识”。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渔歌渐渐登上各种演出的舞台。上世纪20年代,我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采录整理了汕尾渔歌,编成《疍歌》于1927年出版。被称为“渔歌王”的音乐家黄琛,从上世纪50年代起搜集、记录、整理大量的原生态渔歌,出版了《粤东渔歌》;1958年,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施明新协助当时的汕尾镇组建了“汕尾渔歌队”,创编了《妇女捕鱼队组歌》,1960年元旦,该组歌在全省业余文艺汇演中获得唯一的特等奖。改革开放后,汕尾渔歌如沐春风大放异彩。1978年汕尾渔歌队在广州演出时,受到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的亲切接见。2014年11月,“汕尾渔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以渔歌为素材的舞蹈、表演唱、歌舞、舞剧、联唱、对唱等文艺节目纷纷登上我市及港澳地区的各种节庆、典礼和省、市文艺汇演等舞台,其中由华南歌舞团演出的《渔家娶亲》还被拍成了电影。城区新港街道中心小学、渔村小学等,更是将渔歌作为校本教材,还有林伟华中学、汕尾职院等学校,让渔歌走进课堂。汕尾中学还以渔歌作为特色文化的主体,申办为省级“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不仅如此,汕尾渔歌节目在省级以上的各种汇演比赛中频频获奖。
为使汕尾渔歌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我市多措并举,通过利用高科技手段抢救和保护渔歌,定期举办汕尾渔歌文化节扩大渔歌的影响力,在旅游业中渗透渔歌元素,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渔歌文化,鼓励创作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渔歌等方式,进一步擦亮汕尾渔歌金字招牌。
俄罗斯萨拉托夫市副市长一行访汉
国庆期间城管热线双人双岗24小时值班 有效接警量300余起结案率97.78%
全市早稻插种全部结束
加强政银合作 助力汕头发展
市农业局紧抓中央资金农业项目竣工验收
汕尾渔歌长唱不衰扬美名
寿阳县卡卡公益志愿者协会开展“公益下乡”志愿服务
育婴师成家政市场新宠
城区这收的是卫生费还是保护费?
我市全力推动“朝天核桃”高质量发展
绵阳市政府四要求做好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工作
2018羽毛球世锦赛门票怎么买?最全攻略在这里
让石头“说话” 看化石“复活” 科技范儿十足
修文:瞻仰革命遗址重温入党誓词
横荷赤岗近百亩农田水浸
一堂生动精彩的安全应急培训课
我市召开全市人才工作季度推进会
2018年将有这些变化:事关你的票子、房子
市教育局一行到结对帮扶村慰问困难户
我市调整公积金缴存基数最高限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