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新闻网讯:近年来,特警的身影越来越多地融入百姓生活,走在津城的大街小巷,“荷枪实弹”巡逻的特警,让人倍感安全。作为公安队伍中的精英力量,特警担负着急难险重的任务,若没有“十八般武艺”就很难胜任这份工作。为了全面提升特警队员在各种复杂条件下的单警实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险境适应能力,近日,市公安局特警总队连续开展两期“特警训练营”专项封闭强训。此次训练采用全天候无间歇“魔鬼训练”模式,是历年实战培训科目涉及最广、难度最高、强度最大的一次。那么,“魔鬼训练”模式到底有多残酷?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揭秘“特警尖兵”是怎样炼成的。
参训队员
如何挑选
此次“特警训练营”参训队员120人,共分两期参与训练营,并不是所有特警都可以报名参与此次活动。市公安局特警总队五支队负责“特警训练营”组织实施工作,五支队三大队教导员胡晓楠介绍,公安特警肩负着反恐防暴处突的艰巨任务,为了确保一声令下,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市公安局特警总队平日经常会开展一些单项技能培训活动,让特警苦练打仗本领、练精手中武器。此次“特警训练营”是对平日培训的一次综合性检验,涉及面广,因此,参训队员都是经过层层甄选,结合平日培训成绩才选定的。可以说,这120人是市、区两级特警队伍中的精英。
为何要优中选优?“因为,这次训练难度高、强度大,要综合每名队员的体能、技能水平,若是没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很难在为期五天的训练营中坚持下来。”胡晓楠说,此次训练共设置了专项体能、专业技能、特殊技能和团队协作四个大项,共分26个专训科目,包括:团队行军、武装奔袭、夜间越野、限时突击、泥潭摔擒、夜间抗袭扰、穿越“染毒”地带、野外生存技巧、解救人质、山地捕歼、抢占物资、夜间搜捕、对抗射击、红蓝夺旗、翻越高岭、索降攀岩等。
实战化训练
特警的生命线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两期的“特警训练营”中,有炎热天气,有瓢泼大雨,有蚊虫缠身,即使在这样艰苦恶劣的条件下,所有队员都完成了训练科目,没有队员掉队,他们无愧于“特警”这个称号。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只有在艰苦恶劣条件下锤炼出来的坚毅品质和过硬本领,才能保证随时面对打硬仗的考验。”市公安局特警总队总队长刘永安说,实战训练是特警“建在平时、用在关键”的核心所在。今后,特警总队将继续加强实战训练,把实战化训练视为特警的生命线,坚持把实战引入训练,把操场变为战场,着力强化刀砍斧杀、直升机索降、攻坚突击、野外夜战、搜爆排爆等实战技能训练,确保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特训科目挑战极限
“请大家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分钟的休息时间。”这是在开营仪式上,胡晓楠对参训队员说的话。每一名参训队员并不知道他们要在为期五天的训练营中接受怎样的艰苦训练,教官的话似乎让他们感受到了这必将是一场硬仗,严峻的考验即将到来。
抱百斤圆木做体能训练
400米跑步、做深蹲、仰卧起坐,听起来不是什么难事,如果在做这些动作的同时,手上还要举着重百斤的圆木,您一定会觉得这简直是非常人所能为的事。
圆木训练,练的主要是团队协作精神、队员的耐力。8人为一组,协同作战,抱着4米长的圆木,要是有一个人偷懒或坚持不下去,就会失败。首先是原地圆木体能训练,共同举起圆木,圆木深蹲30次,然后圆木仰卧起坐20次。在移动圆木体能训练中,大家要扛起圆木跑400米。做这些动作的时候,有的因使劲脸憋得通红,有的颈部青筋凸起,咬着牙,但所有队员都坚持完成了任务。
泥潭中摔打擒拿
擒拿格斗,对于特警来说是基本功,踢、打、摔、拿,还要进、退、闪、躲,若想获胜,出手的速度是关键。如果将双脚放在泥潭中,在体力几乎耗尽的情况下,再做这些动作可就不那么灵活了。在市公安局特警总队,专门在空地上挖了一个大泥潭。
哨声响起,所有队员首先要在泥潭中做俯卧撑30次,手举重约10公斤的弹药箱深蹲30次,然后在泥潭中练习前倒、侧倒、前扑、跃起侧倒总共20余次。在连续完成这些动作后,很多队员的体能已达到极限,但更为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等着,他们要在泥潭中进行肉搏。这需要队员们凭借坚强的意志品质,激发出最大的身体潜能,全力以赴打败对手,这是特警队员战斗意志、战斗血性、战斗品质的最好诠释。一番较量,每个人的身上、脸上,甚至嘴里都是泥水,他们用响彻云霄的叫喊声提振士气。
高温下负重20公斤奔袭5公里
在市公安局特警总队封闭训练了两天,第三天一早,全体队员集体乘车前往蓟州区,继续接受训练。将近2个小时的路程对于队员们来说,可以放松一下,在车上打个盹儿,可是,车刚下高速,集结的哨声就吹响了。
“全体队员下车,带好装备。”熟睡中的队员听到教官发出口令后,没有时间允许他们调整精神状态,而是迅速起身,下车列队。“我们现在全体跑步前行。”在36度的高温天气下,身穿作训服,脚蹬作训靴,肩上还要背着20公斤的装备,一公里、二公里、三公里……渐渐地,有的队员开始跟不上队伍,身上、额头上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流。不管怎样,所有人还是在尽最大的努力,不让自己停下来。当到达5公里越野终点后,队员们累得气喘吁吁,有的人肩上被装备带磨破了皮,脚上磨出了泡,稍作休息,他们又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
10分钟“真枪实弹”解救人质
“这里有两名劫匪,劫持了一名人质,需要你们用10分钟的时间,将人质解救出来。”在蓟州区一处200平方米的场地上,一面面水泥墙交织排列,犹如迷宫一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五人为一组的队员们要将人质成功解救出来,并且他们的身上不能受伤。
“这次训练要求贴近实战,为了让每名队员感受到这不是虚拟的任务,而是‘真枪实弹’去解决人质,我们选择使用标记弹,这是仿真程度最高的枪械战术对抗训练器材,子弹打在身上,即使穿着防护服,也会烙下印记。”教官何伟说,只有打在身上有疼痛感,才能让队员们在今后的实战中更深刻地记住曾经的疏忽,才会避免失误再次发生。
40多度的高温,身穿防护服、头戴防弹头盔,闷热度可想而知。虽然之前允许队员进到迷宫,熟悉地形,但那也是短暂的停留,况且人质的位置不明,进入迷宫,随时都有可能被潜伏在暗处的劫匪击中。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那种紧迫感逼得参战队员不得不主动出击,一块块区域需要他们静悄悄地去排除,不能引起劫匪的注意,并且动作还要快,10分钟的时限完成不了,就会被淘汰出局。现场的画面,不亚于影视剧里面解救人质时的惊心动魄,每一名观摩者都为参战者捏了一把汗。何伟说,设置这样的科目,拼得就是团队协作能力,还有胆量和勇气,这也是一名合格特警应具备的素质。
队员风采
44岁老兵不服输
“魔鬼训练”模式,让年轻人都吃不消,而今年44岁、来自滨海新区公安局汉沽分局巡特警支队的艾群,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特警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当初选队员的时候,我们也觉得他年龄偏大,承受不了这么高强度的训练,而他却自告奋勇,表示一定要参加强训活动。”回忆当初艾群报名参加训练,胡晓楠记忆犹新,“他当时态度非常坚决。确实,在训练时,表现得也非常突出。”胡晓楠说,虽然在每一项比赛中,艾群不是样样都第一,但他在每一项训练科目中都坚持了下来,这就非常难得,特别是在最后一天训练中,徒步登山,3个小时的路程,越往上攀登,呼吸越困难,艾群都没有退却,而是坚持完成了任务,他为所有年轻的战友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他是我们组的组长,有他带领我们,我们组拿了很多团队第一的好成绩。”当了8年兵的赵云夫从部队退役后,考入市公安局特警总队,这是他成为特警后,第一次参加这么系统的训练。他说,这次训练挑战性不小,艾群的沉着与冷静,让他印象深刻。“就拿夺旗训练来说,要求两组成员在守护好自己三面旗帜的同时,要将对方的旗帜夺走,还要掩护好不让对方发现,艾群告诉我们采取以快制胜的方式,当我们将对方三面旗帜全部找到时,对方还没有找到我们的旗帜在哪儿。最终,我们以最快的时间获得团队第一名的好成绩。”赵云夫说,他要向艾群学习,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特警。
两位“90后”女将不让须眉
都说女孩子天生爱美,可是为了肩上的使命,漂不漂亮对她们来说并不重要。作为两期“特警训练营”中仅有的两名女队员,第一次见到汪清清、姚二倩时,她们刚参加完障碍体能训练,满身的泥土,不施粉黛的脸被晒得通红,虽然都是“90后”,却在她们身上看不到稚嫩与娇气。
俩人都是上大学时入伍,在部队是一个班,汪清清、姚二倩看上去就像是姐妹,“这都是在部队培养出来的感情,在部队,我们班每一个人都不是个体,而是团体中的一员,一人做错事,全体都要共患难。”汪清清说,参加“特警训练营”,体能不是难事,每天都在训练,我们缺少的是警务实战。在这次训练中,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对于特警这份职业,也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我想我当初的选择没有错,在部队所学的东西有了用武之地。”
在参训的过程中,她们没有因为自己是女队员请求照顾,而是和男队员一样,同样的任务、同等的标准。在圆木体能训练,在拖车、翻轮胎、抱人深蹲,在水泡车冲击身体时,她们的身影坚韧挺拔,演绎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训练生活
“抢”来的食粮
再苦再累的训练,饮食一定得跟上,这是保持战斗力的源泉,在一场训练科目上,让部分队员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危机中。
在蓟州山区一个仰角约45°的山坡上,摆满了所有队员一天的食粮,矿泉水、面包、肉罐头、巧克力……队员们要跑着爬坡2公里,谁最快到达终点,谁就能抢占更多的物资。与此同时,每名队员还要进行权衡,抢得多,也意味着在接下来的训练中会负重前行,这不仅是体能、技能的比拼,也是脑力的比拼。
是比赛就会有胜负,有的队员没有抢到物资,或是抢到的物资难以维持一整天。面对这样的队友,抢得多的队员就会拿出一部分物资进行分享。此时,同甘共苦、生死相依,在这些铁血特警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难睡个踏实觉
在每天高强度的训练结束后,每名队员都希望晚上能舒舒服服地睡一觉,为转天的训练储备能量。没想到,他们还要接受不定期的夜间袭扰,想睡一个踏实觉,根本不可能。
一整天训练结束,教官给出半个小时的时间,让每名队员先回宿舍洗漱,然后背上行囊,晚上10时操场集合。10个人睡一个帐篷,5个人为一组,终于可以睡觉了,有的队员就会脱下鞋袜,解解乏,没想到这竟然为接下来接受考验埋下了“隐患”。
晚上11时,当队员们刚刚进入梦乡,烟幕弹、催泪弹被扔进了帐篷,与此同时,外边吹响了集结的口号,“所有队员背上行囊,1分钟内到操场集合。”指令就是命令。在狭小的空间被烟雾笼罩、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队员们要先从行囊中找出防毒面具,佩戴好,然后带齐必要装备,再以最快的速度冲出帐篷。
“组长负责点验本组队员随身的10余种装备是否齐全,衣着是否整齐,如果不符合标准,以组为单位要接受惩罚,也就是说,5人为一组,若是有一人不符合标准,其他4人也要一同受罚。”教官尹建涛的话让一部分队员瞬间紧张起来。因为,在他们当中,有的因慌乱中携带装备不齐,有的因没时间系鞋带,导致“衣着不整”被扣分。作为惩罚,在全体队员一起奔袭2公里的基础上,他们还要加跑1公里。
第一次夜袭,并不意味着结束,两个小时后,夜袭又来了。同样是背上行囊,1分钟操场集合的指令。有了第一次训练,第二次夜袭合格率明显要高于第一次。回到帐篷后,大家抓紧时间休息。教官王善辉说,作为特警必须要独当一面,甚至孤身在危急关头也能冷静开枪,设置夜间袭扰科目,就是要提醒队员们,随时准备着应对各种急难险重的挑战。(津云新闻编辑侯静)
《非常6+1》冰城海选 "加分"有窍门 资料要备齐
科技,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受台风"摩羯"影响 滨州今明两天仍有大到暴雨
全市审计机关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实施办法及解读
苏城长租公寓抢手 东兴路一处公寓入驻率超90%
探营天津“特警训练营”专项封闭强训:“魔鬼训练”砺炼“特警尖兵”
“最多跑一次”,龙山这样跑
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班在上海举办
陈敏主持市委常委会议:实施乡村战略振兴摆在优先位置 如期高质量完成市县机构改革
大英县脱贫攻坚“夏季战役”现场验靶专题会召开
吉首连续两年在全国“北斗领航梦想”中居首
鄠邑区法院“脱贫+巡回法庭”模式有效化解涉贫矛盾纠纷
椒江——【椒江区】开展“平安港航”百日行动
嘉兴:大救助体系实现“一键核对”
武汉一物业负责人公然在小区内放养凶悍杜宾犬 该犬曾有肇事前科
非法集资“第一棒”就是“最后一棒”
孝昌与信用担保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大会
丹凤全面打响夏季行动攻坚战
机械一村:1万多居民今年可告别逢雨必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