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歙县石门乡竹岭村,随处可见打篾、编席的村民。今年62岁的程先群是当地的篾艺能人。趁着农闲,他和老伴正忙着加工竹帘。据他介绍,像他们这样的夫妻档家庭作坊不在少数,村里80%以上的农户都从事竹帘加工。一年里仅竹子上的收入要占到年收入的一半左右。“我们就是靠山吃山,笋干、竹加工,一年下来少说也有个五六千块钱。”
近年来,石门乡立足本地丰富的山区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山上产业;以精准扶贫工程为契机,做活“竹经济”,写好“绿文章”。
“山上种竹子、山下做帘子、山外赚票子。”这句“顺口溜”说的就是当地“竹经济”的红火。石门乡作为“安徽竹乡”之一,拥有近2万亩的竹林,立竹存量约400万根,年产竹笋1100余吨。
受地理条件限制,曾经,山上的竹子要靠人一根根“肩挑背扛”,而外地的运输车辆也不愿意来村中收购,村民收入低下。近年来,石门乡不断加大基础实施建设力度,持续修建、硬化林区道路和生产便道,交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路直接连到了竹园里,车子可以开到马路边上,真是太方便了。”竹岭村村民朱明红兴奋地说。
在加快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同时,石门乡将科学经营、提高竹林单产、增加竹原附加值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之一。
该乡依托竹业专业合作社打造2000亩毛竹科技示范园基地,复垦竹园5000亩,邀请农技专家指导规划改造,并对竹农进行免费培训,积极引导村民“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种”,走科学培育、丰产经营之路。“以前都是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收益没什么保障,现在经过专家给我们手把手的指导,今年收益肯定会更好。”一片片翠绿的竹林在竹岭村村民汪搿娣看来都是“绿金子”。
为念好“竹”字经,让更多的农民从中得到实惠,石门乡还积极做精做深竹产业,积极引进徽菜农产品精加工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对竹笋等特色有机农产品深加工,助农增收。今年,竹岭村又积极整合资源,投资42万元新建了笋干烘培厂。厂房投产后,不仅烘出的笋干品质更优,还可大大提高产量,每天烘培鲜笋可达两三万公斤。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石门的区位资源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全域旅游,一方面是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同时培育新的特色亮点,并通过对外营销,吸引更多人来石门旅游,把我们石门建设成为中心城区的后花园。”石门乡乡长冯腾海介绍。
如今,石门乡的山头地里、房前屋后,正被越来越多的绿竹覆盖。行走在石门乡的山间田野,修篁夹道,一篇富民强村的“绿”文章,正滋润着一方乡民。
东山: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家庭教育大讲堂为家长“充电”
廉政清风为美丽乡村增色
关于实施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
梅江区一按摩店内藏猫腻,有人卖淫嫖娼被抓现行
石门乡做活“竹经济”写好“绿文章”
"继位者"难寻 地坛祭地老演员返场
把交通安全送到婚宴上
瞻仰先贤、体验活字印刷、动手做月饼……品传统文化 过别样中秋
曲周县审计局“三管齐下”提升审计干部综合素质
端州黄岗广泛开展环境整治活动
药品GMP认证审查公示(第236号)
南充市受理环境保护信访举报处理情况汇总表(2017年11月26日)
让扶贫脱贫成果经得起检验 农业部门多措并举推进落实整改
安徽首个绿色电站完成倒送电工作 将于2018年底投产
千余件物品循环爱心在泡崖居民间传递
新郑市召开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作风整顿会议
2018江西网球公开赛21日开赛
武汉警企共建“零酒驾街区”
12万名客商投洽会寻觅商机 海口开展“点对点”招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