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高考恢复,不少舟山学子因此人生改写。
在市档案局,有一份1977年浙江省舟山地区革命委员会下发的文件,内容是《关于成立舟山地区招生领导小组的通知》(见左下图)。这薄薄的一张纸,“唤醒”了41年前那段尘封的历史。
那一年,舟山学子“久旱逢甘霖”,4670位舟山学子走进考场,打响了改写命运的一战。
那一年,高考恢复了
1977年8月,恢复高考制度,全国的学子欢呼雀跃。当年8月16日,舟山地区招生领导小组也随即成立。
招生领导小组由从公安、劳动人事局、教育局等部门抽调来的12人组成,下设招生办公室。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则由文教局、浙江水产学院、舟山师范等单位抽调,共计20余人。人员确定后,于当月23日到地区文教局报到,即开展工作。
据当时的小组成员沈东年回忆,对当时来说,教育是重灾区。“十年间,学生不用心读书,教师的积极性也不高,学校破坏程度可想而知。”招考工作困难重重。8月份正式下达通知,12月份考试,考生们只有短短几个月的准备时间。
这一年高考的竞争激烈程度空前绝后。全国总共有570多万名考生,拼搏27万多个录取名额,录取比例约4.8%。考生除了应届高中毕业生,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年龄最大的是1966年高三毕业生。
据沈东年介绍,舟山地区的考试经历了地区初试和全省统考两轮。初试由地区出题批阅,通过的4670人参加当年12月份省里的统考。
花几个月,捡起荒废的学业
那一年,参加高考的多是插队的知青,他们既要劳动,又要利用业余时间复习迎考,慌乱紧张和忙碌疲惫可想而知。
“那时正值秋忙之际,我当时插队的册子公社抽调我参加公社的学大寨工作队,事务琐碎繁杂,每晚天黑后才能回知青宿舍,再点着煤油灯看书……每天早上我都是打着哈欠去干活的,迎考的日子十分辛苦。我们中学时代适逢文革,全民学毛著,尤其数理化等基础知识都学得不扎实,要在几个月里捡拾起荒废多年的学业别提多吃力了。就在这样劳累忙乱的状态中,迎来了正式考试的日子。”那年,首届考生沈涛幸运地成为了27万中榜者之一,跨进了大学校门。
恢复高考时,高军已经在舟山中学教了5年多的书。他可以算是最早知道的,便立即把这个好消息四处传播给舟山中学毕业的历届学生。
“从1977年10月下旬开始的一个月里,我不停地为考生联系辅导老师,安排听辅导课的教室,不停地鼓动老师编写复习资料,刻蜡纸油印和分发复习资料。那时的舟山中学,每到夜晚教室里灯火通明,年龄大小不一的考生如潮水一样涌进涌出。”高军回忆说,而他是在初试的最后一个星期才报名,后考入杭州大学(见右上图)。
高考,已然实现大众化
没有一场考试能比高考更能影响命运,而1977年恢复高考的意义和影响更是空前绝后,是知识价值、人才价值在被摧毁10年后的重建,自此神州大地掀起了学知识、学文化的热潮。
据档案记载,恢复招生考试制度后,当年舟山共有历届和应届毕业生681人考上大学或中专,其中有被北大、清华录取的,而被录取最多的则是老杭大、浙江大学了。
“对舟山来说,恢复高考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催生了当时‘舟山师专’的建立,加大了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沈东年深有感触,这一批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杀出一条生路的“天之骄子”都各有成就。
如今,全市高中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的人数,也从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数百人增加到现在的几千人。高等教育入学率也逐年升高。
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五百余名“候鸟型”人才助力利川发展
前海蛇口片区税收年均增170%
宿迁市洋河实验学校举行班级文化氛围评比活动
南山区粤海街道“粤享悦爱”花式联谊派对受热捧
南湖大道临街产权单位自用卫生间即将开放便民
41年前的那场高考:一次机遇,构筑了一代人的多变人生
坚守三尺讲台 书写爱与责任
泰山大讲堂讲啥了?为什么领导都来听
嘉定区龄动力社工事务所开展“心理减压”主题咨询活动
南岗区:立整立改群众举报信访问题
俄莫尔多瓦共和国希望实现对中国出口优质农产品
黟县484名外出务工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领取交通补助
宝鸡那个孩子丢失的狗,终于回来了!
以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为主线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市工信委开展智能工厂创建工作
中共广东区委旧址变身新时代讲习所
提醒!湖北公务员考试下周末将在45个考点进行笔试
洽湾新村入画来
17岁留美高中生回家乡松滋捐赠助学30万元(图)
芜湖县“看发展 话民生——融媒体直通车”活动走进花桥镇
固镇县组织收看全国、全省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