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痴”李阿山 个人藏书6000多册


  “书痴”李阿山置身书海
  漳州新闻网讯(蔡其标 傅小敏 文/图)年近古稀的龙海古县中学退休教师一生生活简朴,却嗜书如命,博览群书,6000多册的个人藏书,足见他的书痴状。
  走进龙海市颜厝镇上洋村李阿山的家,卧室厅堂里,墙边书橱上,摆满了书籍,层层叠叠,琳琅满目。“老李以前是代课教师,一个月的工资才27元,可他平时省吃俭用挤出钱来买书。每天教书回来就沉浸在书里废寝忘食。”李阿山老伴说。
  徜徉书海,笔者发现,李阿山藏书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和地方文献,门类齐全。
  今年69岁的李阿山,1966年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1978年,开始当代课老师,后来转为公办教师。李阿山深知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文化底子薄,工作之余,恶补文化知识,挤工资买书,一得空就读书学习,一直是漳州市图书馆、新华书店的常客。由于工资低,既要帮家里种田,还供两个孩子念书,他不得不兼做过泥瓦工、木工、种蘑菇、写春联、刻石碑等杂活,为提升文化素养,他矢志不移,经常挑灯夜读。
  1994年春,李阿山结识了漳州文化名人王作人和黄超云,其好学的精神、虚心的态度,深得两位老先生的赏识。两位老先生仙逝后,他得知两位老先生生前撰写的许多碑文、对联和诗词歌赋等散落在漳州民间,没来得及全部收集整理,甚为可惜。李阿山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抢救两位老先生的遗篇,他戴着粗斗笠,骑着破单车,不辞辛苦到全市各地去收集。2014年,闻讯王作人先生曾为南靖廍前村正峰寺撰写对联和《正峰寺落成碑记》,李阿山立即冒着炎炎烈日只身前往探求。听说黄超云老先生撰写《丰山大桥碑记》,他又冒雨骑破单车百里寻访,到达目的地才发现,桥已拆除,碑记荡然无存,他怅然而归。2015年,李阿山偶然间在地摊上淘得一本《华安文史资料》,里面有黄老先生撰写的碑文,他如获至宝,连忙将其摘录。后来,李阿山把到各地收集王作人与黄超云题写的对联、诗词和文章分别整理成册,一本是《螺壳斋诗文辑佚》,另一本是《括斋诗文辑佚》。
  俗话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李阿山教学之余,用30多年的时间,对1978年以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注释进行全面考订,撰写近百万言的札记,其中有数十篇文章发表在省级以上的学术刊物。此外,他还整理《龙溪县志》和《海澄县志》,校对《嘉靖龙溪县志》,编纂《紫阳书院》《向阳洪氏史存》等地方文史书。
  李阿山先生博览群书,笔耕不辍,热心为人解疑释惑,龙海市颜厝镇政府授予他“乡村达人”的荣誉称号。
  有人问李阿山先生为什么要读这么多书时,一向为人低调的他回答说:“活到老,学到老,读书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我市开展道路运输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2017年世界儿童日庆祝活动在深举行
孟津县卫坡村:公路绘出卫坡“新画卷”
邢台委托管理区域147个行政村不动产登记交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统一办理
先锋⑩|吴作文:坚守17年,他是环保监察的一线战士
“书痴”李阿山 个人藏书6000多册
实付价超过备案价 海曙中梁壹号院三期业主恐付冤枉钱
经开区举行2018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颁奖典礼
副教授被曝与多名女生发生关系:她们主动就是玩玩
名医进社区
文化,浸润聊城人的365天
高新区、白云区:加快促进新旧动能的转换 奋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领导到永城市调研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
邗江区方巷镇的危桥变新桥 村民感恩祝贺
田林打响“吼敢”文化品牌
培训校车驾驶员 提高技术保安全
淮阳千名干部踏雪“大走访、送温暖”
仙居县人防办扎实推进学校人防教育
为精心维护“泉城蓝” 四里村深入推进环保网格
富锦市组织收看2018年全国医改工作视频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