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偏远山村“搬进”美丽新时代

南平新闻网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雨萱 通讯员 袁野)
“我1978年在部队入党,1981年退伍回到小溪村担任村支书,我的党龄算是和改革开放同龄了……”在浦城县山下乡小溪村新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村支书毛信昌从自己的经历说开去,和山下乡的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分享小溪村的发展故事。
浦城运用当地特色的乡村故事会形式,通过讲述乡村事宣传新思想、新政策,掀起“大学习”热潮。“乡村振兴”是毛信昌分享的主题,担任村支书34年来,他见证了小溪村走出大山、组建新村、实现安居乐业的蜕变。
走下高山,安居不再是梦
山下乡是浦城县偏僻的乡镇,小溪村曾是山下乡的高寒山村。改革开放前,村里的1000多人分散在11个自然村,平均海拔670米,山高路远,交通十分不便。
“当时村里人均只有七分耕地,村民只能靠吃‘回销粮’度日。”村里的老支委祝德全说,高山村的日子不好过,全村近千亩的水田有六成在五公里外的山下,村民收粮要挑上山,碾米又要挑下山。由于居住条件恶劣,上世纪80年代初期,村里陆续有300多人迁到外乡镇。
搬出大山,一度成为小溪村民最大的愿望。
毛信昌当上村支书后,尽管开通并硬化了公路,管好了竹山,改善了基础条件,但村里发展受限,村民依旧期盼有朝一日走出大山。2004年,山下乡从省里争取项目资金,率先将居住条件恶劣的龙井头自然村30户村民搬到距集镇1.5公里的水元寺新村。2008年,又将20余户村民迁居到乡政府所在地山下街。
两次成功的搬迁经验给了村党支部启发。从2008年开始,村两委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决定用5年让大部分村民搬到乡集镇所在地居住。
为新村选址征地时,征地涉及的90多户村民要求先付款后征地,但当时村里还在负债。“为不影响新村建设,村两委形成共识,以先租后付款方式,村主干担保,带头筹款。”毛信昌说,利用租赁村民土地的一年缓冲期,党支部迅速完成桥梁和“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初,小溪新村开始登记建房,建房户预交了部分资金,加上筹款资金,征地款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
2010年6月,闽北遭遇特大洪灾,山下乡受灾严重,新村建设一度停滞。“洪灾中有20多户重灾户需安置,加上灾后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一时间大家都不知该怎么办。”老党员李天富说。
当年7月,小溪新村被列为南平市灾后重建与中心村建设点。小溪村人抓住机会一鼓作气,通过项目叠加的经费,把灾后重建与造福工程、中心村建设相结合,将分散在高寒偏远地区的11个自然村整合为一个中心村和2个方便居住的自然村,大大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近几年,村里又借着精准扶贫和造福工程政策建设新村二期项目。目前,小溪村已集聚人口近1500人,原先高山上的人口全搬迁完毕。

双喜临门 市住建局荣获市总工会先进单位和法制信息采用先进单位殊荣
道县交通局:营运客车全面“体检”迎春运
碑林区食品药监局扎实开展小餐饮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
杭州师范大学获评全国学生资助工作典型
这个夏天福州游客将可半价游贵州
浦城:偏远山村“搬进”美丽新时代
贾玉梅来我市调研
城建委配合土左旗对全旗建筑工地进行了拉网式大排查
大冶全面排查不合格交通标线
北海市本级2017年度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家庭名单公示(第二批)
七树庄镇召开扶贫脱贫推进工作会
金刚镇污水管网建设预计10月底完工
侨区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南湖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生活区试点树立了“样板”
“你学法我送票”全省大型普法活动在新宁崀山启动
入园“一门式”办理,助力军工企业落地慈湖高新区孵化器
强降雨致通道牙屯堡镇多处山体滑坡 730人紧急转移
“五一”小长假西安北车站有望再破客发纪录 预计全站发送旅客80万人
德安县国土局积极开展工会活动
唐山市国土资源局海监执法快艇停靠用浮箱中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