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水青山 尝到甜头的清远按下快进键


百名村干部宣誓 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
(南方网 李建)清远市全国首创“乡村新闻官”。8月9日,第一批“乡村新闻官”接过聘书,正式上任,进行首次农事播报,推动乡村新闻治理,打通城乡一体化中信息不对称的“最后一公里”,落实新闻惠民工程。不仅如此,百名村干部还以身作则,郑重宣誓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
水还是这洼水,山还是那片山,村还是那个村。清远市一百名村干部代表集体宣誓:坚决带领村民守护绿水青山,为建设清远美丽乡村,实现清远乡村振兴努力奋斗!坚定宣誓的背后表达了清远人对土地的感恩情怀,因为实践让他们切身地认识和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守护绿水青山已经尝到甜头。诚如村干部所言,把我们的绿水青山保护好,实现价值转换,让我们的小康日子尽快地红火起来,是我们宣誓的目的。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观念变了,所走路径变了,发展境界就提升了,发展天地就宽广了。地处粤北山区的清远,拥有丰富的绿水青山资源,是广东优良的生态屏障,被誉为珠三角后花园。近年来,清远市委市政府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充分利用自身生态优势,加快构建“大环保、大执法、大监督”的社会多元共治工作格局,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之路,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互动双赢,使“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变为现实,绿水青山正蜕变成金山银山。
鲜活的数据最能印证道理。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清远全市已建成粮食、水果、蔬菜、牲畜、家禽、烤烟、蚕桑、竹笋、中药材、油茶、茶叶、牛奶、淡水鱼等多个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县1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93个;采用国际标准产品18个、省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点76个;制定了“清远桂花鱼”、“清远黑山羊”等地方标准。并且,全市拥有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3个、有效期内有机农产品23个、绿色食品认证38个;拥有“中国红茶之乡”、“中国水晶梨之乡”等国字号区域品牌19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及原产地证明商标20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28个,省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3个。生动的事实表明,好山好水出好作物,只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就能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通道。
生态环境质量不仅是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区域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实践告诉我们,绿水青山保护好,生态农业才能遍地开花,乡村振兴才能推而广之。今年清远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明确,清远市目前的发展方向是打造“两市两区”,其中“两区”是全省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有理由坚信,只要按照既定方向走下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就能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央储备粮铜陵直属库黄山分库迁建项目召开初步设计评审会
第二届市“最美双拥人物”评选活动启动
嘉禾严查扶贫领域突出问题
秦路:VR医疗解决方案的寻路者
第四届嘉兴·台湾摄影作品交流展开展
守护绿水青山 尝到甜头的清远按下快进键
夯实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基石——泽州县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
昭化区探索建立益农信息社帮助群众增收
发扬吃苦耐劳精神 细而又细做好保障服务
【省七届残运会】自行车比赛第三日 我市摘得二枚奖牌
广州首家“岭南文化”图书角进小学
第五届侨商峰会在深举行 侨商为深圳发展注入新活力
大代表助贫困户“造血”已帮助550多人实现就业
最高资助1000万!杭州出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
朝阳银行小微贷有效支持“五个一工程”发展
疾风暴雨 相守相依——记德阳公安特警“7·11”抗洪抢险党员突击队
生态林带、景观廊桥… 西河两岸从荒芜变成绿洲
以石会友以石怡情 迎新年玛瑙精品交易会火爆
市政协围绕“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建议案落实情况 展开监督性协商议政
旅游中的“不可抗力”究竟谁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