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韵鹃小镇四季美景,花开不败。 (图/肖湘平)
盘龙韵鹃小镇博物馆俯瞰图。
东郊农业示范园服务中心透视图。
农业产业示范园森林步道项目效果图。
产业集团乡村振兴战略核心“节奏”——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递进式融合发展
湘潭新闻网5月15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谢雨 通讯员 刘炬 赵湘 余杜 肖湘平)“别看我这家生态农庄不大,一年下来能做出1300万的产值,200多万的纯利呢!”在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彭家围子,这家名为“湘之坊”的生态农庄就开在彭德怀故居附近,远近有名。老板谷友利说,当地120多位村民天天在这儿上班,都把这儿当成第二个家了。
而这样的一番景象,或许就是乡村振兴战略最接地气的模板写照——农民肚里有食,兜里还有钱。
“乡村振兴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却将得到比真金白银更珍贵的回报,且最终的受益者必将是农民。”湘潭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作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平台,产业集团将从国家及省市层面政策要求出发,重点在“产业兴旺”上布好局,把握好节奏。通过发挥“金融控股+特色产业投资商”职能,全力推进十大农业示范区服务中心、梅林大院、盘龙生态小镇、花石湖湘村落小镇、云湖桥森林小镇等特色小镇项目建设,以“产业融合”推动“城乡融合”。
立足一产:“1+3”,延伸特色农业,擦亮乡村名片
“绿色蔬菜”为核心的梅林,“泉水农业”为核心的碧泉潭,“精品花卉苗木”为核心的银田,“科技设施农业”为特色的姜畲,“旅游会展”为特色的荷塘……在产业集团十大农业产业示范园的规划蓝本上,这些特色化的发展定位俨然成为了一张张乡村名片。
今年,产业集团将启动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总面积达3至5万亩,包括湘潭县梅林桥、天马、碧泉潭现代农业示范园,湘乡市东郊、泉塘、白田现代农业示范园,韶山市银田、韶河现代农业示范园,雨湖区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园及岳塘区荷塘现代农业示范园。目前,这十大示范园已完成项目选址、立项、地形测量、国土测绘、概念规划方案等前期工作,计划本月完成项目设计招投标,9月正式动工,2020年基本完成10万亩核心起步区建设。
高质量的“乡村振兴”经济,必须去虚火干实业,将着力点应放到产业上。作为产业集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体,湘潭农业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发投”)负责人介绍,关于十大示范园的顶层设计,公司坚持“一园一特一品牌”发展理念,依据各自“特色”量身定制方案,以期形成园区农业特色产业化延伸发展规模。
拿大家熟悉的梅林来说,蔬菜种植已是当地发展较为成熟的特色种植业,属第一产业。伴随万亩蔬菜基地建成,以及葡萄、草皮、火龙果、无花果、龙虾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梅林成为了湘潭县有名的乡村旅游景点,每年接待数十万休闲观光游客。今后,梅林还将深入挖掘“1+3”产业带动效应,围绕“春看油菜、夏赏荷花、秋摘葡萄、冬观梅林”四季景观规划,打造更为精美的休闲梅林。
在近郊游开发方面,今年产业集团还将在湘潭高新、梅林、银田、泉塘和白田等五个农业示范园区内建设占地约300--400亩左右的森林公园,并为市民们配套建设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阳光餐厅、旅游公厕等一应俱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
接上二产:“2+3”,在生产研发及人文服务上力求“高端”
5月初,我们有幸遇到了正在“酝酿”的盘龙韵鹃小镇。
一步一景,婀娜俏丽,这是盘龙韵鹃小镇户外展览园给予我们的第一感受。艳阳下,小镇里,400亩土地已经平整完毕,视野开阔,入园大道两旁整齐排列的香樟树林颇有迎宾的仪式感。再走近一点,蜿蜒起伏的山体连绵相接,优雅环绕,呈现出不同山体不同植被的花海造景,四季更迭,花开不败。在现场,200余名技术人员同时作业,施工人员正用挖掘机压实山体边坡,头戴草帽的园艺师们正俯身在花海里,工人们正在堆砌随意而错落的磨石栈道,洒水车喷出的水雾里折射出了一道道彩虹……
除了视觉盛宴,盘龙韵鹃小镇将在生产研发及人文服务上打造高端品牌。“今后,这里就是中国杜鹃花向世界的发声之地。”湘潭盘龙韵鹃小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明鑫介绍,小镇第一期将建设“中国杜鹃花博物馆”,占地129亩,总投资5亿元,专门用以储存杜鹃花基因库,研发、培育和深加工高端花卉链高端产品,如女士用的提纯精油、护肤品等;第二期将建设“中国杜鹃花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占地130亩,总投资5亿元,打造世界杜鹃花展览、科研、拍卖、花卉专家交流的主平台;第三期为可持续发展开发区,力争打造旅游+农业+生态的完美融合业态。
与盘龙韵鹃小镇一道,今年产业集团还将启动以湖湘村落文化为特色的花石湘莲小镇、以森林康养为特色的云湖森林小镇、以康养旅游为特色的古龙湖小镇、以红色教育和运动休闲为特色的韶灌水利小镇的建设工作。到2020年,这5个特色小镇将正式投入市场化运营,在引入人口居住、就业、消费等方面初见成效,与产业发展形成良好互动。
“挖掘了地方特色资源后,想办法利用好才是关键。” 农发投负责人介绍,每一座特色小镇在做强当地第二产业的同时,都将配套旅游接待、餐饮游玩、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服务,汇聚更多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并力求高端,力求品牌化。
联通三产:“1+2+3”,农业农村农民转型升级
从乡村振兴战略长远发展看,无论是“1+3”,还是“2+3”,都是为了实现全产业链融合发展——“1+2+3”。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直接决定了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
在产业集团乡村振兴战略布局里,十大农业产业示范园是“面”,特色小镇是“点”,“点”与“面”的长远规划里都涵盖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内容。据悉,每个农业产业示范园都将建设一个服务中心,内含汽车加油站、电商平台、金融保险、生态餐厅、自驾游营地等项目,其中电商平台系与京东集团合作,支持当地农民将富余农作物和精加工农副产品进行线上销售,同步带动当地物流经济发展。“尤其一旦莲子、白薯、花生、玉米等地方经济作物意外滞销,电商平台将发挥不可替代的催化效应。”该负责人说。
目前,位于湘乡市的湖南亚栖亚农业有限公司已率先作为。“农民朋友用土地、资金、技术入股我们都可以,最后可直接分得具体项目的经营红利。”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简单地收购农民农副产品外,农民还可以更灵活地参与到当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来,共同盈利,不断增收,这样的“1+2+3”农村产业融合才更具有生命力。
“我们都有五十多岁了,到城里打工没人要,在屋门口上班又赚钱又顾家,你说我能不高兴吗……”连续多日采访过程中,“湘之坊”彭家围子及盘龙小镇等地村民都道出了类似的心声。家住盘龙小镇同心组的刘凯云今年53岁,在园艺种植上颇有经验,他告诉我们,小镇建成竣工后,他仍想留在园内继续从事园林养护工作。“年老的来散步,年轻一点的来做工,也是一种新生活。”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乡村振兴”同样是干出来的。农民的日子只有通过实打实的“产业兴旺”,才能获得最终的美好。未来,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上,产业集团还将聚焦特色2.5产业,将农业产业示范园及特色小镇打造成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生态特色、旅游业态和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区域。
市人社局推进“定制化”技能人才培养
河口区孤岛镇四个“着力”打造优美宜居乡镇
“最美背影” 山体滑坡民警冒险护送爷孙二人
芦山县开展县级社科普及基地创建指导工作
蚌埠商贸学校党支部召开2017年度组织生活会暨民主评议党员会
湘潭产业集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递进式融合发展
履职尽责 一心为民
——记“吉林好人”、大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指挥中心科技中队中队长李大彬
市安监部门实现可视化实时化监管
明天放晴 全市最高气温有望升到20℃
云霄县:泮坑专业茶村生态园建设加快推进
今起三天大风唱主角 哈市有4至5级风 最大达8级
赵云海:做到脱真贫 真脱贫 确保各项保障及增收措施全覆盖
打造国际赛事名城 成都今年将举办21个国际大赛
华丽转身 龙安现象——腾飞中的安阳市龙安高级中学
德惠高速公安破获一起盗窃改扩建施工建材案件
含山县县长田昕主持召开县政府安委会全体会议
资源镇深入开展村户调研摸排吹响脱贫攻坚战冲刺号角
国家统计局黑河调查队召开住户辅助调查员培训会
市民“被”开通3个异地手机号工作人员:现如今手机实名制十分严格,类似情况已非常少
惜水 爱水 节水 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