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又住上了新房子、搬进了新院子,别提心里多高兴了。”这几天,高辛镇潘庙村委会贾庄自然村82岁的王后芝老人,逢人就夸党的政策好。
王后芝的儿子常年在外,7间老房子早已成了危房。因不符合危房改造政策,老人一直担心房子出现问题。如今,潘庙村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帮助老人拆掉7间危房,重建3间新房,大院变小院,既解决了房子问题,又腾出了部分耕地,一举两得,皆大欢喜。
谈及贾庄的土地增减挂钩,潘庙村党支部书记李孝明坦言,该村的现状与级区文明村、板材加工专业村极不相称。如何才能改变目前的面貌,村“两委”一直在研究,但苦于资金限制一直没能实现。今年,该村被划进土地增减挂钩复垦范围区,村“两委”决定抓住政策机遇,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在麦收之前,该村召开村民大会,讲政策、话前景,最大限度争取群众支持。
贾庄自然村现有276名村民,53户,耕地413亩,板材加工和运输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致富后的能人住进了城市,家里留下的多为年久失修的老屋老院,规划滞后,村貌破败,与美丽乡村格格不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该村抓好外围土地整理的同时,决定实施“拆旧房、改老房、大院变小院”。经过一周的走访调查、实地丈量,该村共涉及22户,初步计算可腾出耕地21亩。
账算得很清,但事却没那么好办。村民贾发领一直在外务工,家中几间房屋空闲,占地1.5亩。眼下,在该村土地增减挂钩“大院变小院”工作中,他家的3间平房被列入改造范围。拆除老院子、拉上新围墙,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但拆除后如何建是贾发领和其他21户村民的疑虑。为此,镇、村两级多次召开群众代表会,研究措施,征求意见。经过多天的努力,最终决定采取“拆一户,建一户”和“统一拆除、统一施工、统一建造、统一标准”改造模式,解除群众后顾之忧,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
工作推进过程中,该村实行先易后难、因户制宜、分步实施、逐步展开的方法,坚持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愿意率先拆旧的,高标准打造院容户貌,让群众真切看到土地增减挂钩带来的实惠。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贾庄自然村群众的思想实现了由“想不通”到“很理解”的转变,大大加快了该村土地增减挂钩工作的顺利展开。截至目前,该村已改造14户村民院落,腾出耕地13亩多,赢得土地增减挂钩和美丽乡村建设双丰收,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院子地面硬化后,干净了很多。村里的道路宽了,环境好了,这日子越过越舒心。”院子改造后,村民贾发俊感慨道。
央行上海总部积极推动支付服务普惠化
沙河口区城管执法系统召开廉洁从政警示教育大会
利津县领导深入基层慰问优抚对象
强化专项培训提高履职水平
本市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
算好土地加减法 贾庄旧貌换新颜
殷墟游记
环城公园拍照 留下幸福瞬间
吴中区表彰百户“最美家庭”
各地基建项目投资加码 济宁工程机械行业持续快速增长
在“最美赛道”跑过山水跑过你
骆招群当选东莞市政协主席
邹城一中党委召开“全面转作风、全力促提升”集中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
海边游客增多
刘中伯主持召开五届市委常委会第51次会议
望江县鸦滩镇中心敬老院首期养老护理培训班隆重开班
车停洼地大雨过后“悲剧”了
规范市场秩序 推进人才安居 市房管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大西安建设
九江实验中学举办“厚德杯”青年班主任基本功技能大赛
安六铁路六盘水段 预计今年底前铺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