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大数据服务民生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常态服务机制,帮助更多滞留我市的流浪乞讨人员找到亲人、回归家庭,增进民生福祉,2月5日上午,市民政局、市公安局信息资源共享与合作协议签订暨“警民同心·让爱回家”寻亲救助活动联席会议召开。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宋昭君,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闫永分别代表市公安局、民政局签署《信息资源共享与合作协议》。
流浪乞讨人员是济宁市委市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最为关心最为用心的困难群体之一。流浪乞讨救助作为一项临时性救助措施,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的重要内容。在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中,身份识别是解决受助人员接送返乡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在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民政部门在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方面取得了扎实成效,各救助管理机构加强与驻地派出所的沟通协作,年均救助5000人次以上,第一时间落实了吃饭、保暖、医治、住宿、返乡等保障措施,有效防止了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兜底作用。特别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查期间,市、区公安、民政部门强化沟通、通力合作,联合上街巡查65次、街面救助300多人次,有效增强了街面巡查救助效果,确保了城区主要街面、重点场所无流浪乞讨人员。
近年来,随着交通出行的便捷化、快速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繁重、复杂,救助人数和频次也大幅提高,救助方式也逐渐从单纯的人工查询向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转变。在这种形势和背景下,亟需构建制度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的身份识别机制。去年5月份,我市民政、公安部门联合为长期滞站的185名流浪乞讨精神残疾人进行了dna数据采集,为其中95人按程序落实了户籍及相关社保政策,占全省此类人员落户总人数的七分之一,走在了全省前列。自“人脸识别”技术启用以来,市公安局相关部门主动与市民政局救助管理机构协调联系,先后对140名长期滞站人员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人脸比对,目前已确认了66人的真实身份,并护送42人顺利返乡,与家人团聚。其中,与家人失散16年的陕西籍智障青年雷某与亲人团聚,济宁电视台、济宁日报进行了跟踪报道,“警民同心,让爱回家”的感人事迹不断涌现,传递了人间大爱,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市民政局、市公安局签约信息资源共享合作项目,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补齐民生短板”部署要求的具体实践,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全面转型升级的兜底举措。市民政、公安部门将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为流浪乞讨人员身份识别提供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让每一个流浪乞讨人员都能尽早的回归家庭,与家人一起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
市局联合党委召开“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民主生活会
新化县敬老助残协会进入筹备阶段
关于《福州市引进中小学优秀青年教育人才办法》的解读
生日遇上中秋节蛋糕月饼双份甜
市实验中学代表队获北方六省防震减灾电视知识大赛第二名
市民政局与市公安局签署信息资源共享与合作协议
湘桥区委常委会会议提出 把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转化为推动湘桥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
尽职履责严阵以待确保安全度汛市领导分组开展防汛防台重点督查
彰显全面深改扩大开放试验田作用 李强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5周年之际前往调研
江岸区成立“黄孝河护河队”,“水陆空”立体化整治水环境
【警视窗】政治建警你我同行最美警花准妈妈
威海仲裁委员会秘书处走访市住建局
市府办机关党委召开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更正/变更公告
青川县井然有序纵深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
泰州供电公司2018年5月11日取消停电公告
原创交响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将亮相上海之春 8000年前的远古笛音再响起
[公安局]新津县局走进校园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讲座
一“草”一“木” 促农富
【聚焦】一名“瘾君子”疯狂作案30余起,偷盗赃物全换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