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大冶八年砥砺再出发

■本报记者 石教炼 周雨婷
与读者携手,与用户相伴,与岁月共进,与时代同行,5月10日,《今日大冶》将迎来创刊8周年。
  八年来,围绕中心工作和百姓的精神需求,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舆论宣传正确有力,事业发展健康运行。在媒体转型的新形势下,《今日大冶》固本强体,不断发展创新,由创刊时的一周两刊8版发展至一周五刊8版,微信公众号及《大冶发布》等新平台建设也初具规模。《今日大冶》已成为黄石日报传媒集团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是大冶对外宣传的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根深才能叶茂。植根于大冶这片沃土,《今日大冶》刻下了一圈又一圈年轮,串起了一串又一串历史的音符,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光荣的足迹。
  奋进新时代,扬帆远行再出发。站在第8级台阶上,在创新融合的主旋律中,《今日大冶》人奏响了宏伟的进行曲……
领导关怀指明报纸发展方向
2010年5月10日创刊的《今日大冶》,见证了大冶的转型升级,与大冶的发展进步同行。《今日大冶》代行大冶市委机关报职责,是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领导寄予厚望。她的每一步发展,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市委、市政府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他们或莅临指导、或亲笔批阅,为办好新闻指明方向,为推动报社做好各项事业出谋划策。
  2016年5月11日,黄石市副市长、大冶市委书记李修武来报社检查工作,要求《今日大冶》要抢抓机遇,主动研究全国性报纸的办报方针理念,总结自身过去经验的同时,学习其他报纸的优点,为《今日大冶》发展成为更具权威性的报纸做好充分准备;要围绕市委的系列重大部署,深度解读,围绕全市各项工作,做好鲜活报道;要坚持党报的人民性,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多维度策划、宣传正面典型,弘扬正能量。他勉励《今日大冶》,要总结经验、分析差距,不断开创新形势下新闻媒体发展的新局面。他希望《今日大冶》再接再厉、团结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新时期实现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为开创“十三五”新局面,建设“实力大冶、美丽大冶、幸福大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委、市政府对《今日大冶》的关心、肯定和要求,就是推动报社工作的莫大鼓舞和鞭策。2017年年初,“党建引领·活力村庄”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如火如荼推进。如何创新性地将该项舆论宣传展现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让群众熟悉和参与呢?对此,《今日大冶》时政编辑部经过缜密筹划,派出精兵强将,下基层、进村庄,将新闻触角延伸到乡镇基层,把关注焦点放在了为乡村治理和建设奔波的一大批平凡人物身上,采写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许多鲜活的事迹。然后在两个多月内连续推出系列报道,将所有稿件放置在头版头条,有力地配合和推动了全市该项中心重点工作。此项报道还得到李修武的充分肯定,他说:“《今日大冶》将最好的版面、最重要的位置,用于报道我市基层党建创新工作,改变了以往报纸头版文山会海的文风,这种宣传报道,模式非常好。”
  倾听百姓呼声,反映群众诉求。《今日大冶》的民生新闻倍受市长王刚关注,他还进行了多次批示,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保康校区和东岳中学新区的学生因校门口没有斑马线,只好每天“上演”横穿马路的惊险动作。2017年3月14日,本报《校门口斑马线“缺位”引家长担忧》一稿见报后,引起王刚的高度重视。他当即在报纸上作出批示,希望相关部门迅速解决,及时施划该校门口的斑马线。当天下午,该校门口不仅施划了斑马线,还设置了停车让行线等交通安全标线,师生家长对此拍手叫好。王义功,幼年失去双亲,少年与哥哥分家,凭自己努力将抱来的女婴抚养成人。如今,身份问题成了他心之所困。2018年4月13日,《今日大冶》推出的《情义老汉盼有一个合法身份》一报道,再次引起了王刚的关切,他当即作出批示:“小城大爱”,并希望公安部门组织相关部门核实老汉身份,按规定落实其所应享受的政策。
  八年来,集团领导、大冶市委宣传部历任宣传部长也多次到《今日大冶》调研指导工作,为《今日大冶》的发展出谋划策,并作具体指导帮助。
创新改革优化内部发展结构
改革改革,以改促革。面对风起云涌的媒体市场竞争,报业只有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才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才能不断提高办报质量。
  近年来,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报社原有的部门职能和组织机构设置暴露出一些问题。为适应媒体发展新形势,推进媒体融合,突破体制阻碍,优化内部结构,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倡导“将报纸做小、将服务做细、将业务做专、将活动做大、将团队做强、将效益做优”的运行理念,在2014年,《今日大冶》开始了一轮大刀阔斧的制度改革——“四合”机制改革,即采编与经营深度融合、资源与机构优化整合、传统经营手段与新媒介新技术运用互动组合、全员分配与绩效能力高度结合。
  按照“四合”机制改革的思路,报社分设时政事业部、文教卫事业部及新媒体事业部,从体制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益。
  在人才使用方面,报社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相应的岗位和职责,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以采编为例,坚持好稿打高分,差稿不打分甚至打负分原则,把记者采写的稿件分成5个层次,拉开差距,对当月稿量、优稿及分数排第一者另奖。这种改革,彻底打破了采编部门的“大锅饭”,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按优分配。
  通过改革,报社进一步理顺部门关系,科学界定部门职能,克服管理不畅的弊端,有效解决了稿源不足、广告业务划分不清等问题。员工们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大家一同努力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创新写作文本,整个集体很快融入到改革后的新环境中。
改版升级探索全新发展模式
《今日大冶》是一份“立足大冶,服务大冶,宣传大冶”、属于大冶人自己的报纸。立足才能融入,发掘才有深度,引领才见高度。八年来,《今日大冶》历经三次增刊(一周两刊增至一周五刊)、六次改版,微信公众号及《大冶发布》等新平台建设也初具规模。从《大冶,你好》到表现大冶元素的《从心出发》,从追求传播力的《让读者受益》到应对纸媒困境的《专注内容的理想》《得内容者得天下》,《今日大冶》始终以扎根大冶、服务大冶、解读大冶、宣传大冶为己任,牢记党报职责和使命,紧紧围绕大冶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聚精会神办好报纸,为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每一次增刊改版,都是一次重新完善、一次自我革命、一次创新飞跃。我们挖掘了一系列大冶人物典型,为大冶树立了精神标杆,传递了正能量。如全国最美警察石锐、“天使小妈”欧平琴、身患绝症仍坚持挂绳授课的教师朱幼芳等,这些典型均是《今日大冶》率先报道并由此引起全国反响;我们通过市场运作,将百姓需求与大冶人文特点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以文化展示大冶综合实力和大冶形象的新路子。如主办的两次大型公益集体婚礼、三届大冶民间才艺大奖赛及邀请大冶籍著名作家黄晓阳返乡讲学等;我们三下安徽郎溪寻访另一座“大冶城”、历时一年多探访大冶老八景海选大冶新八景、凝聚力量集结大冶作家丛书、推动文明创建聚焦大冶最美乡村、面向全国悬赏征集雷山对联等,及时而全面地展示了大冶本土历史文化和风情地理,彰显了“大冶特色”,提升了大冶的文化内涵。
  高度决定影响力。回顾过往,不仅是回顾自己的荣光,更重要的,是坚定前行的自信。
  今天,伴随新一轮提质和与新媒体的融合,《今日大冶》正向着强化大冶主流舆论阵地、加速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新高度扬帆再出发。

怀化市全面小康推进工作调度会召开
租个车就跑网约车 驾驶员和租赁公司都被查
苏州近20条重要公交线路大调整 不看分分钟坐错车!
全市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 暨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会召开
北戴河区荣赝“第二届河北‘不得不’旅游精品系列评选”两项殊荣
扎根大冶八年砥砺再出发
《快递暂行条例》5月1日起正式实施三亚多家快递公司已实行“实名制”收寄
泗洪县深化人大代表“四联四助”主题活动
市交通运输局:狠抓六条主线 办人民满意交通
尉氏县城关镇扎实推进“三城联创”工作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党组中心组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柳河县狠抓三大扶贫产业
泸州将开通从古蔺、叙永、合江、九支直达云龙机场大巴
眉山市残联第三届主席团会议专题学习贯彻中残联和省残联七次代表大会及市委群团工作会议精神
结合工作职能做好“四个尽责”
往来相城和古城 又将添一新通道 桐泾路北延工程选址公示
市疾控中心发布重点提示:国庆假期出旅需防范易发疾病
当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创业升温
磨刀师傅莫诚臻自创磨刀工具发扬传统技艺
东坡区:“三个抓手”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