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就业”为精准扶贫谋出路


□本报记者罗昊
彩虹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是因人们能精准辨别出它的色彩。
贫困户也区分为“红黄蓝”,是因为通过精准识别,做到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在井冈山,三卡识别,精确“扫描”每一个贫困户,做到心中有数。创新提出了红卡(特困户)、蓝卡(一般贫困户)建档立卡办法,并将贫困程度相对较好,2014年已经实现脱贫的贫困户定为黄卡户,确保“贫困户一个不漏,非贫困户一个不进,贫困原因个个门清,脱贫门路户户有数”。通过走访、张榜、村民代表会议、多渠道核实等方式,让群众身边最熟悉情况的人来把关,建档立卡,融合为一个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轻点鼠标,即可精确查询到每一户贫困户的所有脱贫信息。
尹厚根是井冈山厦坪镇菖蒲村红卡困难户,从小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致残疾,无劳动能力,生活困难,与母亲相依为命,由于母亲年事已高,两人均无收入来源,靠政府补助维持生活日常开支。厦坪镇针对该户定点安排适宜帮扶对策,进行对应的产业、就业帮扶安排。
古城镇沃壤村店前组张德林全家6口人,两个儿子都还在上学。父亲眼盲,母亲年老,夫妻俩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属于“上有老,下有小,自身门路少”的红卡户。针对其夫妻俩劳动能力弱的难题,帮扶干部为其申报了圩镇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让他俩做卫生保洁轻体力零工。
精准,不在于一句话,而在于为不同情况的贫困户找到不同的路子。井冈山不搞“大概印象、笼统数据”,而是聚焦“贫困面有多大、贫困人口有多少、致贫原因是什么、脱贫路子靠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对症下药”。项目、资金、政策因户“滴灌”,做到方略有谱。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充分依托贫困群众现有资源和自身优势“开方子”,把“血液”输到“静脉”,有效激活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
“有能力”的“扶起来”。根据贫困群众致富意愿、劳动能力的实际,能就业的,帮助联系合适的工作岗位就业;能创业的,从资金、技术、服务等多方面入手,扶持发展致富产业。“扶不了”的“带起来”。针对部分贫困群众缺乏劳动能力、难以自我发展的实际,由政府帮助贫困群众以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当地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带动贫困群众共享产业发展成果。“带不了”的“保起来”。那些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和因病、因残等致贫的贫困群众,实施相应的差异性保障政策,并积极推进扩面提标。
58岁的罗冬娥在井冈山新城镇一家茶园工作,一年将近有3万元的收入。“现在我在镇上的茶园干活,一个月有收入2400元。”罗冬娥已经在茶园干了4年,主要是打理茶园,除草、摘茶叶等工作。
罗冬娥所在的茶园位于井冈山市新城镇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茶园占地面积300亩,每年吸纳务工人员1800余人次,每年发放采茶等务工工资30余万元,带动周边贫困户40余人,人均增收2000余元。
这是井冈山推进“就业+”,发挥井冈山景区、城区、园区资源优势,实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体现。
给贫困户精准定位,找到路子,尤其是对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给予免费创业培训和指导,帮助贫困户掌握职业技能,培育一批自力更生、勤劳务实的贫困户。
黄桃、猕猴桃、茶叶、毛竹、民宿、农家乐、土地流转、合作社入股、家门口就业……井冈山的农民脱贫方式多种多样。建档立卡的“精准”,做到了找出病因;因户施策的“精准”,做到了对症下药。井冈山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探索接地气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路子。

安居区开展“清淤”专项行动
梁维东书记会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谢心澄院士
永登县总工会开展“五一”慰问困难职工活动
厉害了!宿迁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实现零突破
德清县港航局陈家星荣获县“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产业+就业”为精准扶贫谋出路
陈晏:坚决守好水生态底线 确保南明河长治久清
民企成"稳定器" 前三季宁波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376.7亿元
家校共携手 喜迎新学期——零陵区七里店小学2018年秋季开学迎来报到第一天
新华社小记者走进秦皇岛市骨科医院
罗田县青年作家李志来散文在《新华每日电讯》发表
8月15日天气预报:今天最高气温28℃ 北风送爽
常州市政协开展“用好乡愁文化 助推乡村振兴”调研协商
曹妃甸加快建设国际综合贸易旅游大港
徐州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
深圳家庭医生规范明起实施 为国内首部地方性家庭医生服务规范
【老徐茶座】“流量不限量”?骗你没商量!
南塘河畔成为市民休闲观光好去处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十年成效显著
孙喆:推进『多规合一』 强化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