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也越来越强,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老年人消费问题也越来越多,消保委工作人员表示,在去年的苏州市消费投诉热点中,“老年保健品”就是其中之一。
老年消费者问题增多超一半不满意保健品购买经历
此前,消保委就老年人消费问题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老年消费者非常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愿意在医疗保健方面多支出、多消费,而不法分子也恰恰抓住了老年人的这种心理特点,采取各种行为诱导老年人消费,骗取老年人钱财。其中,62.3%的老年消费者有购买保健食品的经历,但一半以上的老年消费者表示对购买保健食品的消费经历并不满意。
此外,调查显示老年消费者接受信息来源比较传统,更愿意接受社区提供的信息服务,其次为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和报纸杂志,对新型的线上互动类的信息接受度还是非常低。因此,老年消费者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这正是老年人容易被忽悠、被诈骗的重要原因。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虚假宣传、夸大产品作用、行业标准不健全、相关制度不够完善等。
夸大产品作用老年消费者白白被坑钱
在这些问题中,尤其以虚假宣传,夸大产品作用为最。例如,此前年近90岁的金老太就被欺骗消费,花费了近三万,却只换回了病情加重。金老太在报纸上看到一则能够根治高血压、高血脂症状的广告后,主动与企业进行联系,在对方的推荐下,她购买了一款名为“美国细胞植物浓缩滴液”的产品,该产品单价475元/瓶,一共买了58瓶,价值共计27550元。但金老太服用俩月后,不但病情未得到明显好转,反而由于停止服用相应药物导致了病情加重。
消保委了解后仔细查看了该商品的主要成分、使用方法及适用人群,发现该款保健品实际保健效果与商家的宣传大相径庭,而且价格昂贵。同时,经销商在销售过程中以该商品具有治疗或辅助治疗等效果进行售卖,已违反《食品安全法》关于保健品不得代替药品进行宣传售卖的规定。
消保委建议正规渠道购买警惕推销讲座
对此,消保委也提醒消费者保健品不是药品,治疗疾病还是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购买和服用保健品最好听从医生的建议,不要对商家的夸大宣传盲目相信。购买保健品也最好到正规的药品经营企业,并且建议不要通过非现场购物的方式购买保健品,因为此类渠道往往事后很难追踪或维权。如果购买也一定要保管好购买发票、商家宣传单等凭据,以便维权。
此外,需警惕那些通过发放传单、小礼品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参加的现场讲座,这些讲座往往以达到推销产品为目的,其实就是一种销售行为。而且这些组织者通常没有固定办公场所,事后很难维权,建议老年人对于此种类型的产品推销讲座尽量不要参与。(早8点记者 桃小桃)
防癌多吃“谷”和“素”
青阳县委常委会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
武陵源区人大机关学习传达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
市政协委员赴镇江新区督查推进“263”专项行动
青岛启动食安专项大检查 疫苗、生物制品等将重点检查
八旬老太俩月花了近三万 “养身”不成病情反加重
市区三条公交线路拟调整
我市制定义务教育集群带动发展战略
下周三去看传统文化作品展
草滩公交增设两处便民站 方便市民出行
42岁大男人又哭又闹还要撞墙 医生说:这些疼痛要重视
这款手机支架荣获 旅游商品创意大赛铜奖
滨海镇航天万源风电场100MW项目发电机组启动安装
市质量技监局开展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进社区活动
杜氏木业:要做精准智造引领者
上药北方研发中试和产业化基地建成
全方位无缝隙搜索黑恶犯罪线索
昆明、杭州游客打飞的游崀山
我市5家银行实现社保卡业务一站式办理
市领导到市人社局调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