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地头搬上舞台!开阳县让“非遗”活起来


 花灯剧《炫富》。   
  近年来,开阳已成功申报苗族服饰等省级非遗项目9项,苗族刺绣技艺等市级非遗项目12项,布依族情歌等县级非遗项目30项,为了在创新中继续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开阳县通过情景剧这一载体,以故事演绎的方式串联当地苗族、布依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在这一背景下,布依族情景剧《木叶恋歌》和苗族情景剧《千年的蒲窝八寨》等极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节目诞生了。
  据当地文史专家介绍,开阳县布依族向来以自己是开阳的土著民族自居,自称“土家”,把汉族称为“客家”。开阳布依族的民族特色更是数不胜数,优美的布依族歌曲,动听的布依木叶、男女自由恋爱的“赶表”等,对游客的吸引力非常大。其中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美妙爱情最让人喜闻乐道,《木叶恋歌》就讲述了一对布依恋人,对歌生情、木叶传情、解除误会、最终定情的故事。
  苗族情景剧《千年的蒲窝八寨》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入到高寨乡平寨村蒲窝八寨,这里的花苗历史悠久,五代至北宋初,兰姓苗族祖先迁居至今贵阳和黔南交界的清水江两岸并归附水东宋氏,是贵州有史可查的最早苗族支系之一。《千年的蒲窝八寨》就讲述了苗家先人迁徙、定居的故事,中间穿插有苗族自制麻布料、跳月、斗牛、杀鱼等生活民俗场景,引人入胜。
  文史专家特别提及,开阳苗族杀鱼节是唯一保存至今的人类远古集体渔猎生活的记忆遗存,是远古渔猎生活向农耕社会过渡时期的仪式。开阳花苗流传的关于杀鱼节来历的传说,对此作了充分的印证。传说讲述了可恶的鱼将河水、井水喝干了,作物无法生存,食物匮乏;苗王带领大家杀鱼,还发明了鱼叉这一杀鱼工具,最终苗家儿女得到了水资源。“杀鱼节传统的杀鱼河段叫大花水,目前成了大花水电站的库区,杀鱼节无法开展,目前濒临失传,需采取措施加以保护。”文史专家何先龙如此倡议。
  1 情景剧串起民族非遗故事
  近日,在“水东硒州·诗画开阳”——开阳县201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报演中,布依族苗族情景剧、地戏、花灯剧、阳戏等具有本土地区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登台,舞蹈《薅秧歌》、花灯剧《炫富》、地戏《魏征丞相——斩孝龙》、苗族情景剧《千年的蒲窝八寨》、阳戏《开路先锋》等节目将开阳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田间地头搬到舞台上,并以故事演绎、节目展演的形式集中呈现。“这在开阳县还是第一次,我们希望在创新中继续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相关活动负责人说。
  2 舞台重现古老农耕文明气息
  《千年蒲窝八寨》有“杀鱼”,地戏《魏征丞相——斩孝龙》的渔夫则在“钓鱼”,挑着柴薪的樵夫前来闲话。闲话一阵,樵夫远去,渔夫则将所知的告知一旁书写的“史官”。
  在文史专家看来,这里的渔夫与樵夫的形象,犹如《三国演义》开场那首《临江仙》“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洞悉世事的隐士,此外,他们各自掌握“食物”与“火种”,则是农耕文明的象征。
  更直接体现农耕文明气息的,是舞蹈《薅秧歌》。“薅秧歌”流传于开阳县的楠木渡镇。薅秧是指我国南方种植水稻的地区,人们在插秧后不久进行的一次除草拔秧的田间劳作,拔秧的目的是为了给秧苗松土,一般情况下,一熟水稻会进行三次薅秧,薅秧的动作也极为简单机械,或用脚踩,或用手拔,可以想象,人们一边薅秧,一边拉家常、谝闲话,或者打情骂俏,渐渐地,这些交流就成为了简单机械劳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慢慢演变成了现在“薅秧歌”。
  花灯剧《炫富》则通过旧有的花灯剧艺术形式,讲述了新农村富美乡村的故事。文史专家介绍,开阳县花灯剧历史久远,据清康熙至道光年间的地方志记载,当时已有花灯歌舞流行。以前每于上元节,扎各式纸灯,踏歌和乐,谓之“闹元宵”,或男妆唐二,女妆懒大嫂,手持巾、扇,双双起舞,称为“跳花灯”。花灯剧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并在长期的传承中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
  3 让优秀的非遗文化“活在当下”
  “狼鸡岭在晨光中梳妆,洛旺河在群峰间流淌。苗家裙在花坡上闪亮,布依歌在空气中回荡”。这两句歌词在开阳颇为流行,充分体现了当地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民间文化。开阳也围绕非遗作了大量的文章。
  2013年和2016年,开阳县先后召开了两届贵州水东文化研讨会,成立了贵州水东文化研究会,公开出版了《千年水东——贵阳史探集》《马头村志》《开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开阳布依》《土司制度论稿》《开阳苗族》等研究成果,编辑了《水东文明·千古遗韵——首届贵州水东文化研讨会文集》和《第二届水东文化研讨会文集》两本论文集,正在编辑《中华丹砂文化研究》《开阳地名故事》《水东硒州·诗画开阳读本》等非遗书籍;公开发表了《开阳南贡茶史话》《水东布依族源流习俗考》《贵阳茶话》《一片片茶叶的文化和价值》和《清水江花苗源流习俗考》等非遗文章。
  近几年来,开阳县不断加大非遗保护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和传承人总数均名列贵阳市前茅。每年县财政投入非遗保护专项经费15万元,争取省市非遗专项经费10多万元,有效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活动。开阳县非遗名录中,省级非遗代表作布依族六月六、布依族三月三、坐夜筵、苗族服饰、杀鱼节和斗牛节,地戏、阳戏和花灯戏。市级非遗代表作清水江花苗跳圆、窑上坪土陶技艺和开阳高台舞狮等,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代表过去,更属于现在与未来。如何让古老优秀的文化‘活’在当下,焕发生机活力,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命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报演出’作了很好的探索。”观看演出的文史专家评价说。(记者 郑文丰 文/图)

我市组团参加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
金宗义调研全市检察机关刑事检察监督工作
下基层讲政策闹春耕
科大社区引进社会资源,将活动打造“项目”服务居民
市教育局赴石棉县开展春季开学和学校安全专项督察
从田间地头搬上舞台!开阳县让“非遗”活起来
茶乡三月 茶事忙
凌云深入基层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和调研
文明创建优化雅安发展环境——雅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报道之一
蚌山区行政执法局全力推进餐饮油烟专项整治
恩施州今年首次价格临时补贴发放工作向20余万名补贴对象发放558.55万元
雪亮工程,平安柯桥的“千里眼”
市人民政府会展办公室认真组织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农村活动
[都江堰市]都江堰市结合实际高质量扎实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
市检察院党建理论研讨论文获奖
天蓝海碧绿意浓
荆风楚韵 灵秀湖北
六旬老人走丢 多亏公交司机发现“黄手带”
打造跨境投诉快速处理协作平台 佛山消费者维权更便利
漳浦:县道坂旧线观音亭至象牙段改造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