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扛监督 担当铸忠诚
——写在设区市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改革一周年之际
张春福
派驻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党的十九大党章以党的根本大法的形式,把党的十八大以来派驻制度改革的成果固定下来。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我市市、县两级分别于去年4月中旬、8月初在全省率先完成派驻机构改革。改革后的派驻机构较好地发挥了“探头”和“不走的巡察组”作用,巩固、发展了党内监督全覆盖的成果。
建章立制,监督权威初步显现。聚焦主责主业、发挥监督职能作用是派驻机构改革的根本所在。各级派驻机构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加强监督是本职、疏于监督是失职、不善于监督是不称职的观念,理顺与驻在单位的关系,提醒其牢固确立主体责任意识,建立主体责任联络员、廉情分析、参与驻在单位“三重一大”决策和重大活动会议、监督建议书等制度和机制,用制度和机制保障监督,增强监督的独立性、权威性、经常性和有效性,促进了“两个责任”的落实。
量体裁衣,监督路径日益拓宽。紧密结合实际探索建立有效监督的新机制:在增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的责任心上,加强换位思考,探索建立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良性互动、同频共振的新方式,增强监督的有效性;在规范、制约权力运行上,探索防止权力部门化、个人化倾向的制约机制;在聚焦突出问题上,探索建立巩固反“四风”和提高行政效能的监督机制,在监督方式方法上,探索开展专责监督和“嵌入式”监督机制,等等,这些机制与驻在部门职能契合度高、操作性强,促进了驻在部门管党治党水平的提高。
扶正袪邪,标本兼治初见成效。正确把握“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把运用好“四种形态”作为履职的重要抓手,传递越往后执纪越严的信号。一年来,处置问题线索上升714%,立案上升8.11%。积极探索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第一、第二种形态处理超过执纪总数的90%,实现防微杜渐、抓早抓小的常态化。
珠联璧合,联动监督相得益彰。抽调派驻干部参与市委巡察工作,帮助派驻干部提高监督的政治站位,指导其从“政治体检”的高度定期检查驻在单位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的情况,及时把驻在单位落实巡察反馈意见情况作为监督重点,较好实现派驻监督和巡察监督的“双轮驱动”,促进巡察监督成果运用,提升了“探头”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了派驻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展望未来,只有不忘初心,深化改革,戮力攻坚,才能完成构建高效、立体、全天候的派驻监督体系的使命。
要有更高的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提高派驻工作的政治站位。监察体制改革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深刻改革,涉及政治权力、政治体制、政治关系的重大调整。既要坚定政治方向,深化思想认识,悟透改革内涵,又要把深化派驻机构改革放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放到统筹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进。
要有更大的担当。监察体制改革,赋予派驻机构新的使命,派驻干部一定要用担当诠释忠诚。派驻机构是监督执纪问责的“哨兵”,派驻干部要坚持做到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歪风邪气面前敢于斗争,矛盾和危险面前迎难而上,以“滚石爬坡”的精神铸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反腐“前哨”,绝对不能当“不捉老鼠的猫”。
要有更实的举措。派驻纪检组更名为“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内涵更加丰富,监督范围进一步扩大,要对驻在单位管理的行业、系统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网络。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探索全过程“嵌入式”监督,继续深化“三重一大”权力运行监督,将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最前沿,覆盖到全过程,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提供纪律保障。
要有更严的要求。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到“打铁必须自身硬”,彰显党中央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殷殷期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身处前沿阵地,新的挑战不断涌现;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纪在法前、纪法衔接、法法衔接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广大派驻干部既要在增强学习能力、专业能力、执行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上下功夫,练就过硬本领,又要自觉做到律人者必先律己,模范遵纪守法,强化自我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在行使权力上慎之又慎、在自我约束上严之又严,用实际行动践行“忠诚、干净、担当”,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政治生态“护林员”。
“护林员”在行动
——市纪委派驻机构改革一周年工作综述
2017年4月派驻机构改革以来,全市17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始终将监督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中、放在心里,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将监督的“探头”延伸到78个市一级党和国家机关的“最后一厘米”,坚持严管厚爱的原则,积极探索灵活运用“四种形态”,切实做好维护政治生态的“护林员”。
精准定位,充分发挥“派”的权威
“只有定位准才能责任清,责任清才能敢担当。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派驻监督的本质是上级纪委对下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是同级监督”。副省长、时任市委书记费高云同志在派驻机构改革动员部署会上这样要求。
派驻机构改革后,我市各派驻纪检监察组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准定位,找准职责,积极理顺与驻在部门之间的关系。从明确市纪委与派驻机构是“紧密型领导关系”,到统筹安排派驻纪检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考核;从定期召开纪检监察组组长工作例会,到派驻纪检监察组有了反映问题线索直接向市纪委报告;从后勤服务由原驻在单位负责到市纪委统一保障等一系列举措,让派驻机构干部有归属感和依靠感,派驻监督的权威性较以前显著增强。
“改革后,市纪委成了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娘家’,同志们不用担心因为‘得罪人’影响自身发展,执纪监督的底气更足了”,第十一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赵建生这样总结。这番话的背后,是综合派驻纪检监察组进驻后带来的新面貌,也是整个市级机关在派驻机构改革后执纪监督工作的真实写照。
各派驻机构积极督促驻在部门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让驻在部门切实感受到派驻纪检监察组的权威。
第十五派驻纪检监察组通过查看工作台账、列席会议等形式对交通、房管等5个综合监督单位及其二级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清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各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实行全程纪实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单位党组下发整改意见书,责成限期整改。
“市建设局党委自2017年5月份以来邀请纪检组参加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5次,规划局党组邀请纪检监察组参加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3次……”第十四派驻纪检监察组进驻后,先后参与监督单位研究涉及人事、重大项目招标采购等党委(党组)会议10次,受理“三重一大”事项报告7份。第十四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蒋良华介绍,“在我们的监督下,各单位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积极更强了”。
紧盯关键,有效利用“驻”的优势
派驻机构“驻”的优势,体现在与驻在部门“在一个楼里办公、工作、学习”,通过天天接触,瞪大眼睛,更容易了解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神经末梢。
“在食堂吃饭或者排队的时候,纪检监察组的同志都会主动和我们交谈,话题涉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平时机关的活动都会喊上纪检监察组的同志一起参加,这样更有助于增进彼此了解”,部分驻在部门的同志纷纷热情地介绍。
利用“驻”的优势,各派驻机构实行“嵌入式监督”,详细了解驻在单位工作的关键环节。一年来,各派驻机构共参加驻在部门“三重一大” 党委(党组)相关会议748次,发出监督意见337条,梳理主体责任清单449个,排摸廉政风险点3270个,制定风险防控措施4840条,在制度的层面织牢监督网络。
同时,各派驻纪检监察组紧紧抓住“关键少数”,善于从驻在部门权力运行的特点和规律中发现问题,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建立了各有特色的工作机制,提升监督实效。
“结合检察院工作特点,我们探索运用多次召开党组会明晰责任、多层召开推进会专题部署、多措并举提升实效等‘三多工作法’,推进廉政风险点排查和防控、不规范司法行为约谈、党风廉政建设问题清单排查整改等监督执纪三项重点工作。”第六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黄建生说。
“我们通过与市委办等驻在部门协调,召开全系统班子成员集体见面会,下发了人员清单、责任清单、权力清单、提醒清单,帮助驻在部门理清主体责任。”第一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鄢顺根说。
“我组实行廉情分析对接会制度,以季度综合分析对接会和专项廉情分析对接会的形式,对卫计系统和民政系统招投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等重点环节等系统共性问题进行专门分析研究,排查问题症结,促进‘两个责任’同频共振。”第十六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周佩说。
敢字当头,做好政治生态“护林员”
派驻机构的主业是监督,容易“得罪人”,坚持主业,就要敢担责任、敢于监督。派驻机构改革后,各派驻纪检监察组改变过去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状,切实把派驻监督的职能作用发挥到位。
“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要坚决摒弃做‘老好人’的思想,在执纪监督方面敢于‘亮剑’”,第十三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李旌巍说。一年来,第十三派驻纪检监察组共立案39件,处分19人。一年来,市级各派驻机构共接受信访举报324件,处置问题线索114件,立案41件,处分21人,执纪监督力度有明显提升。
在敢于监督的同时,各派驻机构积极对标巡视巡察,提升监督实效。“为维护良好政治生态,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统筹派驻机构力量和巡察力量,派驻工作要对标巡视巡察,实现派驻监督和巡视巡察监督的‘双轮驱动’”,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春福在派驻机构专题调研会上说。
一年来,派驻机构力量和巡察机构力量整合速度明显加快,各派驻机构共有21人抽调参加市委巡察工作。
“派驻机构干部在参与巡察工作中,体会到了巡察工作的高标准,学会了拿着放大镜去为被巡察单位进行 ‘政治体检’。这为以后的派驻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 市级机关纪工委书记黄克宇说。
一年来,各派驻机构精准把握,将监督作为日常工作的首要职责,及时改变“以办大案要案论英雄”的传统思维,将更多精力用于深入了解驻在部门的历史文化、行业特点,勾画政治生态“画像”,争当政治生态护林员。坚持釜底抽薪,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减少“问题干部”。
第十二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蒋苏菁认为,如果小问题放任自流,一旦出事就是大问题,一名优秀的干部和家庭的顶梁柱则可能就此崩塌。因此,“四种形态”是防止“好同志”变成“阶下囚”的重要“法宝”,真正体现了“严管就是厚爱”。一年来,市级各派驻机构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87人,运用第二种形态处置9人,运用第三种形态处置3人,运用第四种形态处置9人。
监察体制改革后,各派驻机构统一更名为“派驻纪检监察组”,赋予各派驻机构部分监察职能和权限,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是组织形式、履职内容、工作方式的变化。监察体制改革后各派驻机构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对标巡视巡察,真正成为“常驻不走的巡察组”。
创平安 入农户
奋进高区的民生图景百姓福祉的暖心高度——高区2017年民生亮点扫描
卢氏县脱贫攻坚 主题电影《铁拐》即将开机
高考招生体检本月启动
2018京津冀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即将在我市隆重开幕 国内外客商齐聚廊坊觅商机
“护林员”在行动 市纪委派驻机构改革一周年工作综述
【贯彻全会精神 跑出三台速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桃源四中:直击学考前一刻,考生争分夺秒!
云岩区:“八大领域”着手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保畅通出一份力
孙云飞主持召开市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安排部署“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下一步重点工作
女子国庆长假彻夜抱着笔记本看剧 追剧7天看瞎眼
博鳌时间,中国智慧对世界有何深意?
严格整改隐患 确保万无一失
飞凤河两岸步道全线贯通 飞凤河两岸步道全线贯通
市政府安委会全体(扩大)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桃源盘塘中心小学:打造书香校园 建设特色学校
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召开
明城党委组织开展庆祝建党97周年活动
衡阳市组织召开2018年春节假日旅游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