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杜延安: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018年3月6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向媒体开放。全国人大代表、亳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杜延安在代表团会上作了发言。境内外86家媒体109位记者到会采访。
杜延安代表在发言中说,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一个走进新时代、贯彻新思想、推进新发展、展示新作为的好报告。我完全赞同和拥护这个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我们农业大省、农业大市备感振奋、倍受鼓舞。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力推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亳州是典型的农业大市,现有耕地750万亩,人口646万,其中常住农村人口311.3万人、户籍乡村人口535.1万人。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各项指标和工作位居全省前列。去年gdp增速达9.2%、位居全省第一,现代农业功不可没。目前全市共有农民合作社14779家、家庭农场477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13家、省级龙头企业甲级队12家、省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2家,规模经营面积达420万亩,粮食、中药材、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7年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10亿元,增长4.5%、位居全省第一;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91元,增长9.6%、高出全国0.7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2位。
杜延安代表说,在具体工作中,我市坚持“三个聚焦、三个着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着力加快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专用粮食生产。深入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创建活动,建成示范片73个、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168.3万亩,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小麦亩产千斤市”和“吨粮市”,连续三年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去年小麦亩产1024.6斤、位居全省第一,连续六年亩产过千斤;粮食总产96.7亿斤、位居全省第二。二是大力发展蔬果种植业。深入开展蔬菜水果绿色增长模式攻关行动,加强蔬菜水果标准园、特色基地和高效设施产业带建设,蔬菜水果种植面积发展到211万亩、总产486万吨,种植面积和总产均位居全省前列。三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围绕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依托中药材种植优势,制定出台土地流转规模种植中药材补助方案,仅谯城区去年三个月内就一次性流转种植中药材9.7万亩,全市种植中药材116.3万亩、其中标准化种植30.5万亩,6万亩的“亳白芍”种植区被列为第九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我市被列入全省唯一的中国特色农产品中药材优势区,亳白芍、亳菊花、亳丹皮上榜“十大皖药”。四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创建国家级示范场11家、省级19家,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83.1%。五是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金农易贷”荣获全国农村金融十佳品牌创新产品称号,“532”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入选中国保险扶贫产品先锋榜,涡阳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中期评估位居全省第一、累计发放贷款3.6亿元,有效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问题。同时,我们同步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完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数据库,开展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现代农业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二、聚焦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着力提升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一是持续健全政策支持体系。设立每年1.5亿元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叠加补贴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去年投入1.2亿元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建设标准化农机库棚300个、规模养殖生态循环示范场16个、粮食烘干设备72套、蔬菜水果冷藏库65座。二是加快培育产业化联合体。坚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大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已创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主体80家、联合体82家。三是强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两年投入13.6亿元扶持农民购买农机2.7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0.1%,农机总动力993.3万千瓦、位居全省第一。四是大力推广农机托管服务。按照“托管自愿、有偿服务”原则,引导农户委托合作社对其耕地提供统一供种、统一机耕、统一机播、统一收获等“四统一服务”,托管服务面积达500万亩,有效降低农户生产成本。五是强力打造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要求,加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等新型经营主体技术培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推进“亳州老乡 请您回家”创业活动,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认定初级以上新型职业农民5865人;1.2万老乡返乡创业,4.9万人返乡就业,投资超500万元创业项目330个、开工建设272个、建成运营173个,直接带动农村就业5.1万人。
三、聚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做深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粮油食品、养生保健、主食工业化、食品制造等产业,建设5个食品产业园,入驻企业70余家。依托中华药都优势,着力发展药材加工,形成以安徽济人药业公司、北京同仁堂亳州公司、安徽广印堂公司等为龙头,集聚160家规模中药加工企业的产业集群。去年全市521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821亿元,增长15.2%、位居全省第二。二是做活农产品流通业。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的有效实现形式,改造升级国家级蔬菜批发市场,引进北京新发地、中农批、康美等大型企业,建设国家级农产品交易中心,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参与电子商务,全年培训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800余人,推动农产品交易线上线下有机融合,阿里巴巴“亳州馆”入驻企业301家,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4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4个、乡镇电商快递综合服务中心115处、乡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2306个,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两中心、一站点”建设全覆盖,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17亿元。三是做强乡村旅游业。依托特色农产品、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利用美丽乡村、现代农业示范区等载体,推进农业与旅游、康养等深度融合,高密度举办各类乡村旅游节庆活动,获评省级优秀旅游乡镇4个、旅游示范村8个,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三次直播我市万亩芍花盛开和林拥城秋日美景。去年全市休闲农业经营收入31亿元。四是做亮农业品牌。出台实施品牌培育和“三品一标”认证奖励政策,加强品牌培育和宣传推介力度,全市涉农著名商标达140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省名牌产品44个,“三品一标”品牌认证产品451个。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全国人代会精神,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造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青瓦
市政协召开第四届委员会第十二次主席会议
省招办提醒大学新生 报到时准备好相关资料
时评:微商不能成“三无”产品温床
中信小米信用卡权益再升级,商城无条件立减 积分五倍翻!
全国人大代表杜延安: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阳山荣获2018年广东省 林下经济示范县称号
赌博窝点藏到网上,参与境外网络赌博输掉800万元,山沟里开赌场渔利市公安局公布一批涉赌典型案例
嘉善县成功入选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1-7月巴中市土地成交价款近45亿元
颍东区召开第四十九次区委常委会会议
创新文化发展思维 加快文化衢州建设
除部分门诊停诊外南昌大部分医院实施“无假日门诊”
强化互联网思维 注重网络舆情应对
建华乡全力保障秋收安全
首个公共停车场年底开放
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马莉萍同志为机关五支部、直属分局、一分局、纳服局全体党员上党课
青岛医疗用血费用报销新规:这个群体可获终身报销
广东首个粤菜师傅工作室落户从化
怀远县心连心慈善协会举办2018年会暨会员联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