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先行绿意淌
——湖州生动践行“两山”理念纪实
俯瞰吴兴区东林镇泉益村,整个村庄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湖州,满目是绿。来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会发现,“两山”理念徜徉在如画山水间、奔腾在绿色产业里、流动在百姓笑脸上。 其实,湖州自古就有令人赞叹不已的生态禀赋:元初文学家戴表元曾作诗“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点赞湖州的清雅宜居。 湖州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在2005年8月15日变得更为紧密。这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湖州指明了前行方向。 13年来,在发展经济和呵护生态之间,全市上下不断求证实践,坚定不移致力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根据最近5年的经济数据统计,湖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去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934元和28999元,分别增长9%和9.4%,充分彰显了“两山”理念的真理力量。 生态理念明方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我市对于生态理念的认识格外深刻。“两山”理念提出的这十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生态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坚定不移把生态理念融入到“五位一体”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2007年,市第六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奋斗目标。 2015年,市委七届九次全会确立了生态立市首位战略。 2017年,市第八次党代会继续坚持这一目标,并提出要奋力率先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8年初召开的市委八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通过了《关于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奋力当好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的决定》,进一步丰富了生态理念。 生态理念融入战略决策,我市进一步增强了践行“两山”理念的高度自觉和自信。全市近年来坚决否决了500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虽然“损失”几百亿元,但换来了绿水青山的良好环境,为做大金山银山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我市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总规和低碳城市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等系列专规进一步完善,生态理念融入发展规划勾勒出了湖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清晰模样。 在生态考核上,我市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占县区党政实绩考核比重达35%以上。县区建立健全了对乡镇差别化考核制度,根据乡镇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考核评价。 在“两山”理念引领下,全市人民齐心逐绿。 生态治理美容颜 生态理念渗透到了湖州的每一寸土地,也浇灌到了每个湖州人的心里。这股强大力量从大刀阔斧地治理生态环境就可见一斑。 多年来,我市坚持综合施策,统筹推进环境污染治理,通过一系列环境治理行动,较好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关注的环境突出问题。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近年来,一场铁腕治污行动席卷太湖南岸,我市投入20多亿元关闭沿岸涉污企业,投入3亿元实施渔民上岸工程,投入2.7亿元实施生态修复。从2014年开始,又强势推进“五水共治”工作,“清三河”、清淤治污、“河长制”、剿灭劣ⅴ类水等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连续四年夺得浙江省治水最高奖项“大禹鼎”,入太湖水质连续10年保持在ⅲ类以上。 清水畅流,蓝天相伴。从2014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治霾“318”攻坚行动,聚焦治扬尘、治废烟、治尾气三大方面,持续推进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高污染燃料小锅炉淘汰、热电企业清洁化改造、老旧车淘汰、船舶和运输拖拉机整治等18项重点任务,秸秆综合利用、黄标车老旧车淘汰和高污染燃料小锅炉淘汰改造等多项工作领跑全国、全省。 pm2.5浓度均值2017年比2013年下降了43.2%, 2017年下降至4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了10.6%,降幅位居全省第一。 持续改善的环境愈发坚定了我市生态先行的决心,任何领域都不例外。矿业曾经是湖州的经济支柱产业,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转型,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闭了大量矿山,矿山企业由612家减少至不到50家,在产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治理完成废弃矿山311个,累计复垦复绿3万余亩,释放了环境与经济的双重效益。 伴随着生态治理,身边山水如画,百姓笑靥如花。 生态经济强后劲 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多年来,我市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农业与绿水青山最为亲近,多年来,我市依托绿水青山发展生态农业,成为全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连续四年位列全省第一,成为全国第二个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市。 水乡南浔区拥有10多万亩鱼塘、6万亩桑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桑基鱼塘。通过采用“健身跑道”养鱼新模式,不仅实现了尾水循环利用零排放,而且让养出的鱼品质更高,收益增加了2倍以上。 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气,全域旅游尤其是乡村旅游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最直观的体现。近年来,我市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休闲产业优势,探索形成了“洋式+中式”“生态+文化”“景区+农家”“农庄+游购”四大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由“农家乐”到“乡村游”,到“乡村度假”再到“乡村生活”的乡村旅游之路。 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部分民宿单张床位1年上缴税金高达10万元以上。 而另一边,经济生态化的生动故事也在不断上演。十多年来,我市努力追求经济发展的生态化、绿色化,特别是在发展绿色工业方面做足了文章。用环境保护的倒逼机制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先后对纺织、印染、蓄电池等10多个行业进行专项整治,关停小散乱企业3000余家,整治提升1520余家,纺织、建材两大传统产业占比由2005年的50%下降到29.8%。 新兴产业、高新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更是让人振奋。动力电池、绿色家居等产业集群产值超千亿元,百亿级产业集群多达14个,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办公椅、童装、蓄电池、木地板、竹业生产基地。 2017年4月,我市成为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是全国唯一以“绿色智造”为特色的试点示范城市。 污染企业不让来,进来企业不污染,我市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共有23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浙江省前四位。 生态制度固成果 2014年,我市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州模式”成为重要任务。“要用严密的法律、制度、标准守护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市生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立法和标准、体制一起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三位一体”制度体系,为绿水青山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2015年获得立法权后,我市第一时间谋划启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立法,目前出台的法律法规都与生态文明有关。有了法律法规护航,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2018年1月起,我市开始实施《湖州市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规定》,在强势宣传下,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为。规定实施后,春节期间的空气优良率达到了100%,“双禁”这一生态环保新举给我市带来了清新环境。下月起,“双禁”将扩大至全域范围,得到广泛拥护。 生态好不好,标准来衡量。作为唯一经国标委批复的全国生态文明标准化示范区,我市在去年发布了全国首个《生态文明标准体系编制指南》地方标准,作为全国唯一地市参与《国家生态文明标准化发展规划》编制,生态标准湖州造正从理想变成现实。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技术基础,湖州在这项工作上先行先试, 2017年又在全国率先实现成果运用。依照《湖州市自然资源资产保护与利用绩效考核评价暂行办法》,从自然资源资产保护、自然资源资产利用、生态环境改善3个方面对县区进行比较评价,既解决了负债表如何运用的问题,又推动了领导干部履职尽责。 去年,“两山”理念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成为全国、全党意志。带着使命与荣耀,湖州正在逐绿路上加速奔跑。(湖州日报)
下一波冷空气已经在路上 后天昆明最低气温跌破10℃
2017年度“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在沪启动
个人信息 要多加几道保护锁(聚焦个人信息保护)
李修武约谈10家单位党组织负责人
我市召开实施“三基建设工程”安排部署会
湖州生动践行“两山”理念纪实
蓝天生物蛋白股份公司是一家新兴的技术创新型民营股份制企业
杜尔伯特维护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最优营商环境
胡先荣当选为新一届工会主席
富民大道截污次支管网稳步推进
市特检院强化“五个再”举措 促进营商环境提升
山西传媒学院毕业生导演作品入围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黄石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
我市首家“专家工作站”揭牌
传承中华传统重阳文化培养孩子孝亲敬老品质--唐河县上屯镇中心幼儿园重阳节主题教育活动
多名新人入选国足里皮选来新兵国足开始换血
八旬夫妻录视频遗嘱分配财产:"爸妈不在了,家永远在"
市人民医院公派护士赴英攻读硕士学位
车主驾车突发高血压 警车化身救护车
乾县对533名中小学校园长进行能力提升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