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连作”让村民尝甜头——沙洋县官垱镇稻虾连作产业基地见闻


  早就耳闻沙洋县官垱镇大文村的稻虾连作模式很成功。4月24日凌晨4点,记者来到大文村的稻虾连作基地。呵!这里真热闹。黑压压的人群将这里挤了个水泄不通,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老陈,今天虾苗多少钱一斤?”
“老顾客了,一口价!一斤12元。”
“来800斤,能不能便宜点?”
“好吧!那就一斤11元。”
······
在沙洋县官垱镇大文村的稻虾连作基地,人们谈论的话题都与虾有关。
这个“老陈”名叫陈吕学,是村里的养虾能手,由于精通养虾技术,几年前带头成立了许家垸稻虾连作专业合作社,将合作社建在养虾基地上。合作社逐渐变成了一个小龙虾市场。目前,合作社拥有虾田5000亩,加周边养殖户的养殖面积,总养殖面积超过上万亩,社员80户。
“我家13亩水田,用10亩水田搞稻虾连作,效果真不错!去年我家还住上了新房。”村民张立民兴奋地说。
该村支书皮成军介绍,单一种植稻谷除去成本,每亩收入只有400元左右,还得“老天爷”关照才行。稻虾连作形成了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虾粪养稻苗的稻虾连作生态链,投入少、见效快,每亩最少可增收2000元,较之传统种植模式,收益翻了2倍以上。稻虾连作还使稻米的口感得到提升,每年稻收季节,各地的粮食收购商争先恐后涌来抢购稻谷。
稻虾连作还让不少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子”。
6组特困户许青山,双目失明,妻子左腿残疾,夫妻俩基本丧失了劳动力,一家六口仅靠5亩多薄地维持生计。前年,在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他将4亩水田拿出来尝试稻虾综合种养,还加入了合作社,没两年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据了解,大文村建档贫困户有117户,村委会和合作社邀请专家以及养殖能手,定期对贫困户进行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知识培训,陈吕学全程跟踪服务。想发展又没有本金的贫困户,村委会和合作社会为其担保赊虾苗。截至目前,靠稻虾连作模式脱贫的就有60余户。
现在,不仅大文村村民脱了贫,沙洋县不少村民也通过实施稻虾连作走上了致富路。近年来,该县把稻田综合种养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大力推行稻虾连作与鱼稻藕共养等模式,先后在毛李、后港、高阳、曾集、五里等乡镇建立核心示范点,培育核心示范户21户,有效带动了全县生态种植产业良性发展。(记者 杨国良 通讯员 李志勇 何蕾)

让有梦有戏的抚州更加闻名省文化厅调研组来抚调研
2018数博会筹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孙亚政调研检查省十六运场馆建设情况
关于核准蒸水棚户区改造安置小区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事项的批复
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汪一洋到黄埔区调研
“稻虾连作”让村民尝甜头——沙洋县官垱镇稻虾连作产业基地见闻
朝天区明月村探索“一地生三金”脱贫新模式
济南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思斌:努力打造千亿级轨道产业 最大程度实现“济南地铁济南造”
2017年双城区直部门副职干部培训班开班
第十三届潍坊鲁台国际车展开幕 多款新车豪车集中亮相
市质监局开展春夏期间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宣传攻坚行动
珠海市统计局开展向领导干部赠送《领导干部统计法律读本》活动
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开展今冬明春渔业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
他们能成为真正的“好爸爸”吗?
山东省增材制造设计验证中心正式运营 打造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创新中心
四川首次直接引进 990头美国种猪坐包机来川
中国(华容)芥菜大会吸引客商云集小青菜蝶变为富民大产业
孟志壮: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任重道远
常州高新区启动“三对”系列活动 学习德国经验
市领导部署老旧小区改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