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绘就“漆”彩人生
胡晓明在创作中
2013年11月13日,来自山西省各地、市、县的156名市级工艺美术大师汇聚一堂,预备角逐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一字排开的队伍中,苍颜白发者居多。一位体型匀称、眼神清亮的年轻人身处其中,显得分外打眼。他正专注地完成第一关的作品,题为《迎春》,他的笔下似乎也正盎然着一片春意。牡丹盛开,迎风摇曳,双燕共舞,俯仰生姿。一枝铅笔在他手中挥洒自如,胸中有丘壑,落笔即无悔!评审们眼神交会之处,皆是称许之色。
第二关现场答辩,他提交了两幅参评作品,一幅《静夜思》,一幅《奇遇》。那幅《静夜思》,构思可谓妙绝。半掩着的紫色窗帘,从角落里探出头来的一枝蔷薇花,陪伴着一只独坐窗台的白色猫咪的款款心事。明明暗暗之间,起伏着欲语还休的想象;三分之一的留白,留出了一只猫咪的美丽和哀愁,余韵不绝,余味亦无穷。
第三关是实际操作考试,题目为《秋》,他的用笔同样利落,工笔写意信手拈来,线条各有其走势和归途,主宾、虚实、动静的配合自然而然,妙趣天成,画面简练干净:枫叶正红,一只黄鹂和一只螳螂狭路相逢,一虫一鸟四目相对,形成对峙,斗气也斗趣,真是活灵活现。平遥县文联主席赵永平这样评价他:“胡晓明的绘画艺术基于对齐派花鸟人物的深入研究,既有工笔的圆润含蓄和秀颖温醇,也有写意的活泼飘逸和恣肆畅达,人心之微与乾坤之大熔于一炉共同演绎,足可令人悦目赏心。”
三关比试,他凭借出色的表现脱颖而出,一举赢得了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他的成功实至名归,即使面对争议,他也从不争辩,他也实在不善言辞,他只用技艺说话,他只用技艺为自己正名!2006年,他创作的《五子戏春图》,荣获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银奖;2010年,他为平顺设计的“漆器平顺风光笔筒”,获得2010平顺特色工艺礼品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2012年10月,他创作的《四季猫屏》,荣获2012“儒仕儒家·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同年11月,他设计的大型屏风《繁华锦绣》,荣获山西省首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艺术精品展览会、“红海杯”山西省首届工艺品创新设计大赛银奖;2013年9月,他创作的《荷塘情趣》,荣获第四届中国漆文化艺术博览会铜奖。
他叫胡晓明,土生土长的平遥人,是一个立志传承弘扬国粹艺术的手艺人。
心有灵犀一点通
胡晓明对于绘画的痴迷,从孩提时便已开始了。父亲只在烟盒上随意画了一只大老虎,就引得他好奇不已,就这样被画莫名地吸引,进而发展到狂热,乃至倾尽了一生的爱恋。他爱画成痴,除了专门在16开的白本子上临摹课本、故事书的插图,还到处开辟作画的舞台:他用铅笔在烟盒纸上画大马,引得邻居也来描摹;他用油笔在同学的左右手腕处画宝剑和龙,引得全校同学竞相前来献腕求画;他还别出心裁地画了一只大白鹅,让母亲用线勾勒出轮廓补贴在衣服上,时髦又帅气,引得全村孩子争相效仿,害得全村母亲前来求画;逢年过节,别人家剪窗花,他偏独辟蹊径,用刀刻窗花,他刻的母鸡孵蛋、喜鹊报喜等窗花,吸睛无数……
16岁,他拜在平遥齐派传人张育人先生的门下学习国画。初入张府,只觉房舍曲径通幽,画室中满墙的卷轴国画,令他心驰神往。墨香淡淡,思绪悠悠,他神游在国画艺术的意境深远之中,暗自沉醉。
热爱绘画的心,有了落脚之地,他学习更加用功。练字时,缺笔少墨,他就用破笔蘸着清水在水泥台阶上练字,常常一练就是一整天;练画时,缺纸少料,他还学会了宣纸挖补法,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父母怕他累坏了身体,常劝他歇一歇,他只是笑笑。练功的时候,是他最开心的时候,他把时间一点点累积成了自己的才华。
17岁,他首次参加平遥美协画展。恩师亲笔为他题字:“晓明弟子,从予学画工笔花鸟画半年,能出此帧,喜古陶画苑新苗又生。乌龟城中隐者育人,乐而为之题。”之后,他常与恩师合作画画。有一回,一个日本人前来求画,他用工笔画了蝈蝈,恩师用写意画了葫芦,一幅葫芦蝈蝈图就此出炉。师徒相视哈哈大笑,默契十足。师父夸他悟性了得,一捅就破,一点就透,是个可造之材。他接过赞美,更加不敢怠慢,投入更大的精力来潜心学画。
后来,他进入平遥推光漆器厂学徒,开始学习平遥推光漆堆鼓、描金彩绘等传统技艺。他喜欢上了这种为木头美容的技艺,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很快出师。恰好邻村一户家境殷实的人家要画屏风,老太太本来想请本村的一位资深老者来画,老太太的儿子却把胡晓明请来了。胡晓明看看屏风,审度思忖片刻,上去就画。老太太板起脸,气得直哼哼。她食不下咽,认为这毛头小子不靠谱,连个草稿也不打就上手,把屏风毁了可怎么了得啊!屏风画好了,胡晓明请一家人过目,老太太乐得合不拢嘴,再三称谢。本村画画的那位老者听说此事后,拿着纸到老太太家临摹学习,一时传为美谈。
24岁,胡晓明在马壁村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大量原创推光漆作品。他用写意花鸟为漆画配景,清新雅致。他笔下的花鸟虫鱼,浓淡相宜、动静相生、有情有趣,在喧嚣中传达童真,在留白处传达意境。“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他没画出来的,也许比画出来的,更耐人寻味!
他在创作中,借鉴油画和摄影技巧,为漆画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他自制工具,自研画法,尽情沉浸在艺术的探索中,乐而忘忧,乐而忘苦。他的天才和辛苦就是他的市场,他的作品,通过平遥明清街的永隆号进入了千家万户。他清楚地记得他创作过一幅《锦瑟年华》的作品,画面上有盛开着的梅花,置放在院落中等待漆干的时候,竟然引得几只蜜蜂前来采蜜,围观者纷纷称奇。当一个手艺人,把他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全部倾注到他的艺术创作中时,才会有这样与自然万物通灵的美好结局吧!
一片冰心在玉壶
2011年12月,胡晓明受聘于平遥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任专职画师。他觉得自己一颗爱画的心有了归宿,更立志于把平遥漆器这项手艺活做成脑力活儿。
2013年,胡晓明进入清华美院进修。他站在眼花缭乱的各式外来文化的诱惑面前,远远回望传统的牵挂。越是回望,越是生出对中国传统技艺孜孜不倦的热爱。是盲目创新、刻意求变,还是在继承弘扬传统精华的基础上求新求变,他已经在心里给出了自己答案。在全球化的时代,最后的王牌就是自己的文化。当我们的生活越是数字化的时候,我们也就越需要来自一种纯精神价值的心灵抚慰。平遥推光漆器,就该用平遥推光漆器的语言、平遥地域的民俗讲述独特的平遥故事,这既是我们的特色,也是我们的生命力之所在。
2014年,胡晓明创作了《平遥双林寺千手观音法相》。这幅作品画风古意盎然,技法圆融成熟,采用了堆鼓、彩绘、镶嵌、磨漆、沥粉、贴金等工艺,既向传统工艺致敬,又巧妙融入了现代工艺,可谓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漆艺泰斗乔十光观看后赞不绝口:“作品主次明确,色调协调不跳脱,各种工艺的结合又能这样妥帖,太难得了!”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胡晓明在他手艺的展示中更多地融入了人文的思考和历史的眼光。他,太静了,话语很少,笑容很含蓄。他的一颗冰心全部系在了传统的藤蔓上,传统艺术中的风骨、精神,使得他获得了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他的一腔热情,全都倾注在了平遥推光漆器的发扬光大中,平遥推光漆器的魂魄、光彩也将会成为新的火种,照亮平遥手艺人和平遥文化的未来!
本版图片均为胡晓明代表作品。赵家强 刘晶 摄影报道
石家庄市质监部门拉网排查采暖特种设备
【两会】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举行分组讨论
雪后天晴 扎堆洗车专家提醒:洗车要避开几个误区
克旗蒙医中医医院打响“百日攻坚”战役
杨家杖子结合实际稳扎稳打抓落实
平遥推光漆传承者胡晓明小记
矿区生态修复的永定实践
黑土地焕发新活力
数据显示:沈阳家庭“甜蜜指数”较高
居民书画展 墨香飘社区 吉州吉福路社区助七旬老人刘美凤圆梦
猴嘴街道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
节骨眼上扶一把 灯笼生产一片红
我省启动丙肝患者援助项目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广西通报未完成问题桂林有1个
惠州供电局改革勇进30年 助力惠州社会经济腾飞
热点前瞻:文在寅访俄为何要推“新北方政策”
新晃县扶罗镇开展农村面包车驾驶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漳州有一群“熊猫大侠” 时刻准备献血救人 欢迎更多人入群
灵乡镇:移风易俗“细火慢炖”
“中车制造”CRH3A型动车组承运西成高铁正式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