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山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经济运行稳中趋好。初步测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45亿元、同比增长7.8%。
项目建设强力推进。31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4%,增长6%。212个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6%,增长14.7%。113个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78.2亿元。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现代精致农业稳步发展。茶叶一产产值达到33.3亿元、增长10%。新增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各1个。全市接待游客57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6亿元,分别增长11.4%和12.4%。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建立“3+2”清单制度体系,行政审批事项精简52%。完成外商直接投资1.61亿元。
城乡建设成效显著。市县两级空间规划编制完成。中心城区“一环三片”建设加快推进,“五城联创”深入开展,跻身全国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新增城市公共停车场3处、停车泊位460个,建成运营公共租赁自行车和共享汽车项目。
生态文化优势凸显。编制完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通过国家中期评估。新增中国传统村落24个,我市入选全国首批十大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
民计民生不断改善。全市85个贫困村出列、24539人实现稳定脱贫。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五项保险参保人数全面完成年度任务,在全省率先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结算。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总体思路
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7.5%左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总体思路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力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城乡融合、彰显特色,全面构筑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坚持开放合作、内外联动,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坚持共建共享、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努力营造体制机制新优势。
三、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全力推进国家火炬黄山软包装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支持4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二次创业”,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和市级创新平台8家以上,组建市级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新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
着力打造“工业脊梁”。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启动建设2个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力争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5%以上。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以提高旅游品质效益为重点,围绕开拓中高端旅游消费市场,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力争全市过夜游客人数超950万人。认真落实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1+5”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旅游+”,加快月潭湖综合开发、花山谜窟提升工程、屯溪区傍霞小镇、黄山国际文创度假小镇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智慧旅游,力争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率先通过国家验收。
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强力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工程,力争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或示范园区1家以上。加快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加快核心区“大三角”及向西延伸区域开发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争创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以上。
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全力实施农业产业化“826”行动计划,培育和巩固年加工产值超10亿元产业集群2-3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增长10%。深入推进茶产业提升行动,加快茶业全产业链有机化进程,优化提升15座茶叶初精制厂,新增超亿元龙头企业1-2家,力争茶叶一产产值达到36亿元。力争建立山泉流水养鱼示范基地20个、综合产值突破2亿元,打造一批小产区特色农业品牌。
(二)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入。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新开工100个以上市级重点项目,深度谋划100个亿元以上项目,确保完成省级重点项目投资200亿元以上、市级重点项目投资300亿元以上,确保竣工市级重点项目70个以上。全面提速芜黄高速、500千伏徽州变升压增容工程、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池黄高铁、昌景黄高铁、黄千高速、德上高速等项目,确保黄杭高铁、歙黟一级公路等建成运营。加快推进黄山旅游轻轨、黄衢高铁、长陔岭隧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屯溪国际机场迁建列入国家民航“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
持续推进招大引强。突出精准招商,新兴产业,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知名民企,持续开展产业链招商。创新招商方式,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
强化要素支撑保障。全面落实2017年版促进重点产业发展“1+n”政策体系,打好制度性交易、用工、用能、用地、融资、物流等成本降低“组合拳”。完善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促进民间投资回升向好。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认真落实“人才10条”“技能人才15条”、人才储备金等政策。
(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及林权抵押贷款试点。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
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休闲体验、健康养生等延伸。规划打造20处精品民宿集群,建设一批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和集聚带。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利用散落在广大乡村的古建筑、古民居,打造一批特色客栈、民宿、好人馆、村史馆,推动由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转变。
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加快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和中心村建设及自然村治理改造,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活发展内在动力。
深化行政管理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公共服务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落地生效。建成覆盖全市的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行“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改革。继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实现“网下无交易、网上全公开”目标。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推进市直事业单位“撤并转”,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和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强信用制度标准体系建设。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与长三角等重点地区区域合作,全方位融入杭州都市圈。推进开放经济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恢复香港旅游包机,新增境外航线2条。
(五)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构建城镇协调发展格局。
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等“六城联创”。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市域南部城镇群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步伐,开工建设市三水厂、水务调度中心,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强化城乡规划管理。完成市县两级空间规划数据库建设,编制智慧城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规划。全面实施三横四纵三区域建筑立面风貌整治和亮化提升,启动“两治三改”三年专项治理行动。推进美丽社区建设“七大工程”。
加快特色小镇建设。以100个左右特色小镇项目建设为重点,持续推进首批12个市级特色小镇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50亿元。
(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加快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开工建设垃圾废物集中处置厂等一批项目。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确保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确保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全面推进河长制管理,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用好用活新安江绿色发展基金,健全流域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机制,高水平承办第16届中国水论坛。以国际化标准谋划大黄山国家公园建设。
(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产业扶贫优先,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力争全市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354人,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力争脱贫攻坚工作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加强民生保障。认真组织实施省市民生工程,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确保民生工程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实施,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全面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职业教育资源市级统筹步伐。支持黄山学院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徽文化传承创新,启动皖南古村落世界遗产拓展项目申报,支持歙县古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力争黟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力争市图书馆跻身国家一级馆。积极打造运动休闲健康之城,加快建设体育强市。
推进健康黄山建设。积极探索医、养、旅融合发展,全力争创国家卫生城市。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拓展融合领域和范围,培育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地。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高网格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坪石一处农田惊现战时遗留迫击炮弹
五莲县松柏镇西白庙村:“党建+家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他却报名去参军启东青年朱路真叶:我要成为家族第四代军人
南通南园路文明送考一条街 志愿者服务高考第四年
省食药局朱志局长泉督查指导乌镇峰会食品安全保障监管工作
关于黄山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东风商用车在港发布首款欧VI产品
峨眉山市:卞留念一行来峨考察音乐小镇项目选址
市政协2018年开展部门民主评议监督工作公告
市中心城区滨河北路 牌落柱斜望修复
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板桥在行动
杨浦区江浦路开启“一键美颜”
斗门区“春风行动”招聘会 开到农户家门口
市人社局打造“210”行动计划 助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整合资源 形成脱贫攻坚合力傅云深入挂点扶贫村调研指导
方南玲调研我县办公用房清理整改情况
政和东平酿造小镇项目有序推进
郊区举办事故警示教育暨“矿长话安全”活动
民警处警言行不规范被曝光 绵竹警方公开道歉
从“半年闲”到“整年忙”还有很多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