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循环农业模式:绿色能源拉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广袤的松滋乡村,绿色能源涌入千家万户,驱动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一次“旅行”,废弃物变身“金疙瘩”
每天一大早,家住南海镇的沼气技术员宁昌豹和往常一样,从养猪场满载粪污送到夹巷村沼气集中供气站。粪污的这一次“旅行”,将实现变废为宝的华丽嬗变。
南海镇夹巷村沼气集中供气站由该市沼气专业合作社管护运营,气站占地3亩,建有3个280立方米的发酵池、2个150立方米钢制湿式贮气柜和1000立方米屯肥池,还配套建有20千伏光伏发电设备。
这是废弃物变身“金疙瘩”的关键一环,集中供气站既是处理粪污的超级“清洁工”,又是清洁能源的“开关”,还是有机肥料、优质饵料的“厂房”。从粪污集中处理,到小区集中供气,再到沼肥反哺种植,废弃物完全实现充分利用,打通了循环农业的最后关节。循环模式产生的效益,既有看得见的经济效益,还有巨大的生态效益。
该站负责人黄杰给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气站年可处理有机废弃物3000余吨,产沼气15万立方米,收益30万元;产沼渣、沼液2700吨,创收8.1万元;光伏发电收益2.4万元。年总收入40万元,除去管护成本10万元,气站每年获利30万元。
该供气站与周边10公里范围各类畜禽养殖场、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分别签订原料、沼肥供销合同,既提升养殖粪污处理率,又全面提升沼肥利用率,完全实现了有机废弃物零排放,有效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
近年来,该市打破养殖户配套沼气工程的传统模式,着力发展小区沼气集中供气。集中供气站以村委会、沼气专业合作社为业主,采用“政府扶持、业主承建、专业管护、市场运营、股份合作”的运营模式,该市实现了资金高效整合、服务无缝对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政府投资、企业运营”的ppp发展之路。
目前,该市建成沼气集中供气站20处,年处理规模养殖粪污近10万吨。农村能源设施建设正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修复、农业面
源污染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一项工程,让高价果蔬销售火爆
“尝尝我们园区的桑葚,有没有童年的味道?”湖北新果源果蔬专业合作社的鲍同义告诉笔者,每斤30元的桑葚明显高于市场价,但是采摘者还是络绎不绝。其中的奥秘,就在于该市自主设计的360立方米的沼液利用水肥一体化工程,实现了有机肥替代化肥,节约水资源,改善了水果品质。水肥一体化工程,让鲍同义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松滋市农村能源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该工程具体工艺流程为:利用管道或沼液抽排车,将沼液运送至基地,注入原液池储存系统,经氧化后进入过滤系统,经五级无动力过滤后进入计量调配系统,在该系统根据果蔬用肥需求进行水肥混兑调配,最后将调配好的肥料通过管网输送到田间,导入喷、滴灌系统,精准直达作物根、叶部。
因为全程使用富含有机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沼液有机肥,基地种植的葡萄、杨梅、火龙果、日本甜柿等名优水果,品质优良,销售火爆。2017年,基地出产的葡萄卖到每斤50元的高价。“水肥一体化”沼肥综合利用工程覆盖的200亩设施标准园,亩平产值超过3万元。
鲍同义说,他只要打开开关、启动自动控制系统,1人半天即可将全园近200亩果园施肥或灌溉一遍,省工省时,操作便利。合作社与集中供气站一次性签订5年期合同,每年供应沼肥1000吨,总金额达到30万元。为沼气集中供气站增加收入的同时,果蔬基地用肥全部被沼肥代替,而且实现了水、肥、药一体自动化施用,年可节省劳工2000多个,节水省肥折合经济效益近40万元。最近,鲍同义又听到好消息:合作社注册的“聚龙春”商标,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基地升级为该市现代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基地。
目前,该市已经建成沼肥综合利用工程15处,受益基地10000余亩,年省工节水节肥1200多万元。通过多级过滤、自动计量、自动调配和自动灌溉,沼渣、沼液被“吃干榨尽”,反哺生态种植。该市以沼气为纽带,资源化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实现区域生态循环,在全省乃至全国居领先水平,既高度契合生态农业发展,促进了名优果蔬产业发展,又延伸了沼气工程的经济增长链条,闭合了农业循环链接,形成生态产业的循环链,能源综合利用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
一技在手,松滋蓝色火焰点亮非洲
近日,松滋市洁源沼气专业合作社的黄杰,在家中通过手机对供气站各项运行指标数据进行监测。
黄杰,作为松滋沼气工的代表,曾参加全国、全省技能大赛并斩获第一名。现在,松滋培育了7个农村能源服务实体,共拥有150多名像黄杰一样的沼气专业技术人员。“松滋沼气工”的名气越来越响,被评为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
品牌,源于技术领先。因地制宜选配池型和生产工艺,融入自动搅拌、恒温控制、物联网远程监控等高科技元素,克服“天气影响沼气生产”的短板,铺设管道接入农户……凭借一项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广为主的推广应用工程,松滋沼气“气场”升腾。
南海镇夹巷村7组村民黄勇在街上开了一家小餐馆。“以前烧液化气燃料费一天接近100元,现在接入沼气,一天只要30多元。”黄勇说,沼气火力猛,经济、方便、安全,而且沼气气饭煲蒸饭既快又香。农村里用上了清洁能源,还比城里便宜。村民陈启华说:“住在青山绿水间,用上了清洁能源,孩子接我到城里我不去!”变化就在眼前,消除了疑虑,越来越多乡村将目光投向沼气站,气站成为众人眼中的“香饽饽”。
品牌,还源于优质服务。该市积极转变思维方式,将城乡网格统筹发展的新思路引入农村能源服务领域,建立市(县)、镇乡、村组三级服务网格,积极构建“管理网格化、支撑信息化、服务专业化”的能源服务新模式,推行发展需求、项目储备、工程建设、技术指导、设备维护、现场勘测、事故处理、技术培训等能源服务“八要务”网格化管理,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优质服务,赢来广阔的市场。目前,该市已有5000多户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一样,常年全天候享受管道燃气带来的方便实惠,一场清洁能源革命正在松滋悄然兴起。
现在松滋全市建有中小型沼气工程191处,小区沼气集中供气工程20处,年生产沼气总量达500万立方米,折合标煤3570吨,清洁能源正在源源不断涌进千家万户的灶头。
创新和服务积累了技术,撬开了市场,升华了价值。松滋沼气工从江南小镇走出了国门,为中非沼气援建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塞拉利昂等地的沼气示范工程均出自松滋沼气工之手。松滋沼气工将沼气技术和文化传播到非洲大陆,沼气的蓝色火焰长燃不息。
松滋市副市长周舟表示,松滋将更加突出沼气技术在种养结合中的纽带作用,促进农村能源与循环农业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发展方式的探索,促进农村能源转型升级;更加强化发展机制的完善,确保行业持续发展。
在松滋,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正驱动农业产业绿色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通讯员杨书宏 卢盛)

漫游万亩花海  品味千年水韵陶辛赏荷正当时
遵小铁路项目后续工程启动仪式在宽城举行
市政府常务会议:加快构建高效便捷公路网络
宜春首个全国少先队名师工作室揭牌
海南西部首家“三甲”医院正式挂牌 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医
松滋循环农业模式:绿色能源拉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临沂北城56家在建工地签下"军令状" 杜绝工地污染
江山农村“三资”管理风清气正
我镇春运期间发送旅客16.9万人次
国庆假期驾车发生小碰擦怎么办?两个高速临时理赔点 可快速查勘定损
兰大教授应邀为国家艺术基金古谱诗词人才培养项目授课
楼建明常务副市长调研我市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
北京市取消50项证明事项 随迁子女中高考无需街道盖章
英山县扎实推进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雨山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六项举措开出“精细化”管理大单
连云港新机场拟名花果山国际机场 预计2020年亮相
@嘉兴人 你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可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品种增加了
绍兴市丰升水产专业合作社生态化改造项目通过验收
孩子发烧送往医院 中途车辆被困水中
市水利局召开第17次局长办公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