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面的文化味道 何同桂
杂面是饶阳特产,也是一张县域名片。
多年来,在饶阳的宣传中,“杂面”几乎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了。
我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县委搞报道,曾多次写过关于杂面的文章,内容无非是说历史的悠久和工艺的精细,诸如:“绿豆面配适量麦粉,加蛋清和香油和面,然后手工擀制成薄如绵纸的面片,铺于报纸上,透过面片可看清字迹,折叠切丝时一斤面一千六百刀左右。”这些都有资料可考,我却没做过隔面看字的考察,更没数过一斤面切多少刀。采访粗枝大叶,或许是我写不出好文章的重要原因。
在对杂面的宣传中,此类资料和报道连篇累牍不可计数,但优秀文学作品似乎并不多。印象较深的散文,只读过衡水老作家田人的《金丝杂面豆飘香》和县内作家曹凌的《来一碗杂面汤》。饶阳先后来过数不清的作家、诗人、专家和学者,他们肯定吃过杂面,但并未留下只言片语;还有那些党政要人,如吕正操、杨成武、黄敬等人,曾长期在这里战斗和生活,和饶阳结下不解之缘,他们很可能多次吃杂面,但也没听说什么相关传闻和故事。直到现在,说到杂面和名人的关系,我们还是只得拿慈禧老佛爷壮胆,一再称为“清朝贡品”。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慈禧,能在百盘珍馐当中挑食一筷杂面,实在是难以考证只凭传说了。一种食品,倘若和名人扯上关系,那就大有文章可做。前些日子读汪曾祺散文《五味》,其中说到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经常光顾的食客中就有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后来毛主席返乡时说“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文革中火宫殿就在影壁上用大字写上这句话,俨然冠名“最高指示”。这种做法,当时主要是为适应政治气候,放到现在又何尝不是一种经营策略呢?
饶阳人多年把杂面当名片,除开订货会、展销会外,还作为招待各路尊贵来宾的必备食品。有些务实的领导甚至亲自推销。有一次,我奉命陪一位县领导进京,就拉着满满一车盒装杂面,串了几家宾馆和火锅店,每处都送上几盒,恳请他们品尝定货。一家羊肉馆的老板非常感动,还请吃了一顿涮锅,在鲜美的羊肉汤中煮食杂面时,老板啧啧称赞,说从没吃过这么好的杂面。返程途中,这位领导兴奋地说,咱们的杂面打入北京市场大有希望。我却说:“要是个文化人,能写写饶阳杂面就好了!”
1998 年,著名艺术家蓝天野、杜澎兄弟还乡,恰好由我主陪,午餐时上了衡水老白干和熏肠,后来上杂面汤时,我又认真进行了介绍。他们十分高兴,诗兴大发,当场写下两首诗相赠。蓝老的诗是:“离家七十载,今日得还乡。天涯多芳草,最美是饶阳。”杜老的诗是:“七十年后回家乡,喜见故土着新装。县署席上三杯酒,还是饶阳水最香。”看着杜老用圆珠笔在餐巾纸上拟诗的尾句时,我想,要改成“县署席上食美味,还是饶阳杂面香,”就好了,那将成为杂面行业的一件盛事。因为直到现在还没有见到一位名人关于杂面的墨宝或诗词。临走时,我又赠送几盒杂面,一再说:“你们给宣传宣传!”这次回乡之旅,是蓝天野周岁离饶后第一次探家,我曾写一篇报道在衡水日报刊发。后来,蓝老在回忆录《风雨人生蓝天野》一书中做了详尽记述,用较大篇幅写了我的接待和报道,遗憾的是并没一字提到杂面。写到最易牵动乡愁的故乡美味,他写了一种叫“千穗谷”的食品,说那次向堂叔要了几斤那种“比小米粒还小,能包粽子”的东西,因为太少,全家七十多口过年聚餐时,“只得用蒸八宝饭的办法让每人尝了几口”。看完这本回忆录,我想,他要叫全家人吃杂面宴呢,饶阳乡亲肯定能管够的。
其实饶阳杂面产量多少我不知道。因为这既受市场制约,又有工艺需求,事涉原料供应,又有质量标准。八十年代县里开党史座谈会,派我到汽车站接老干部宋子珠。宋老是抗战时第一任县委组织部长,时任东北铁路局党委书记。他一下车就问:“现在还有饶阳豆腐脑吗?还有饶阳杂面吗?”我肯定地说:“今天到了招待所都能吃到。”他竟像孩子似的说:“那些东西真好吃,多年没尝过了。”我也打趣地说:“这次保险请你吃个够。”宋老盯着我颇认真地说:“要给我两车皮有吗?我想叫东北铁路局的员工都尝尝,也算帮家乡办点儿好事!”我说:“也许有吧。”宋老却似有了解地说:“不准行吧,那玩艺儿都是手工,用不了机器。
”产品滞销是难题,需求太多又满足不了,杂面生产也是处于两难境地啊。
在我看来,饶阳杂面就像小家碧玉,浓施粉黛也不能成为大众情人,也像深巷村酿,大声吆喝也难以名满天下。同是名牌食品,德州扒鸡、河间驴肉,不仅本地店铺比比皆是,全国各地也随处可见。饶阳的杂面却只有几个小店销售,也并没什么招牌饭店经营,这也是因为慕名而来的食客并不多见吧。就是那位推销杂面的领导,前些年每赴京津都要绕道河间吃驴肉,即使回县吃饭也没见点过杂面。说到这个话题,他说:“杂面是咱县特产,让外地人品尝是为了提高饶阳知名度,吃的是一种文化。我其实就不喜欢杂面的味道—— 不过咱们这个掺了白面,杂面味儿不大。”我相信他说的有道理。实际上纯杂面有很重的豆腥味,既涩口,又少韧劲,用来擀面条,拌疙瘩,只是粗粮细做的一种调剂。之所以成为小有名声的特产,是因为在传统做法上进行了改良。这自然要感谢一百多年前那位大胆试验的仇发生先生。他把芝麻、香油、蛋清等搅入杂面,创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产品,还起了一个贴切响亮极富诗意的名字“金丝杂面”。仅凭此举,他就应该载入史册。至于仇家后人把“金丝”二字注册后,有关部门冠名的“沱阳杂面”,就叫人听着有些别扭了。因为“沱阳”二字,似乎什么行业都能叫,不太具备食品特点,再则“ 滹沱”“ 饶阳”各凑一字,又无特殊寓意,还不如干脆叫“饶阳杂面”或“滹沱杂面”。究竟什么名字更有文化味道,那就又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了。
“巴陵先锋党员活动日”感受城陵矶新港区发展大格局
宽甸县下露河乡召开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会议
上海黄浦区召开“智慧消防”建设大数据平台接入宣讲会
庆岭乡:多举措巩固贫困村脱贫成果
龙马潭区召开依法治区迎省检工作会
杂面的文化味道(何同桂)
盘点临沂:2017靓丽成绩单|2018祝福新时代
《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正式出台 专章保护海珠湿地
三亚启动知识产权宣传月活动
满足需求6万人次 星海湾浴场爆滩
嘉兴局“三举措”积极为两会提供服务
市农业局:省科协主席霍金花调研新野县企业科协及农技协工作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的通告
衡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整体搬迁项目AB大门和人行通道AB小门及电动伸缩门政府采购招标公告
县人社局赴兴隆县开展劳务对口帮扶工作
朝天区“三强化”推进在建工程联合监管
四家株洲股改企业联袂登陆湖南股权交易所
平果县“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通过市级评估
临沂:店面未约定租赁期限房租涨价 合同怎么履行
食客大声喧哗 经营者要劝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