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弘扬传统文化 涵养中华美德”——2017年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区校行活动走进通州。
活动中,与会人员参观了潞河中学校史馆、图书馆、通州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并听取了运河小学、永乐店中学等6所学校的国学展示课。潞河中学、中山街小学等还表演了京剧、诗词吟诵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节目。
此次活动由市委教工委、市教委主办,通州区委教工委、区教委承办,全市各区德育工作负责人以及各中小学德育干部、教师共300余人参加活动。
区教委负责人从目标体系构建、内容体系固化、长效机制建立等三方面介绍了通州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区教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地域特点,确定了经典文化、节日文化、运河文化为教育载体,挖掘“三化”价值内涵,在青少年心中从小播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同时涵养中华美德。
启动国学启蒙教育实验项目时,通州将《三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引入中小学课堂,58所学校参与,创建出“三步六正九读”教学模式。鼓励全区中小学研发校本课程,形成各具特色的诵读模块和诵读方式。
2015年,区教委推出《十德树人——通州区中华美德教育读本》,明确把培养学生具有“孝、礼、勤、诚、耻、忠、信、义、宽、廉”的中华美德作为通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制定《通州区小学生中华美德行动规范》和《中华传统美德层次性教育要求》。两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中华美德教育的育人目标体系已经形成。
多年来,区教委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逐步构建了区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今后还将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育人模式,提升青少年道德素质,打造通州靓丽的德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