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姑娘躺上手术台,杭州医生给她从头到脚扎了10根针!

    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是控制人体语言、活动的指挥中心。对于神经外科的医生们来说,要在这样一个复杂的领域里做手术压力其实非常大,因为病灶往往处于大脑顶叶运动功能区之下很深的地方,稍有不慎就可能对视野盲区的血管或神经造成损伤。而对患者来说,这样的损伤将意味着术后语言、肢体运动受到限制,成为遗憾。
    怎样能够在手术过程中避免误伤支配人体活动的神经?在过去长达8年的时间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手术部主任严敏和团队里近30名医生一起,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在外科手术时为手术医生提供神经监测。如今,这样的技术已经在神经外科、骨科、甲状腺外科等学科展开。就在春节返工后的第一天,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石键就利用麻醉科提供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为26岁在杭工作的东北姑娘晓云(化名)完成了一台漂亮的手术。
    为了保护功能全身扎了10根针
    昨天下午,各方面术后监测都良好的晓云在父母的陪同下办理了出院手续。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初,正在单位上班的晓云先是发生了抽搐癫痫,后是意识丧失。
    在浙医二院滨江院区,晓云被诊断为“左侧顶叶血管畸形”,畸形的脑血管因为反复的轻微的脑出血导致胶纸增生,含铁血黄素沉积,以及周围脑组织灌注范围缩小,邻近脑组织处于相对缺血状态,从而刺激引起癫痫。糟糕的是,引起出血的畸形血管团藏匿的位置非常深,必须做开颅手术才能够彻底根治,而手术过程也是非常复杂。
石键在向记者讲晓云手术过程
    当医生告知手术风险后,晓云和父母都希望手术能够尽可能减少误差,不伤害运动及语音功能。经过反复的病例讨论后,决定在手术中采用神经监测。一旦手术过程中碰到了重要的神经,仪器波纹会发生变化并立刻发出警报。
    2月28日,在麻醉团队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下,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石键一边手术一边注意神经检测波纹。2根电极针放置在晓云的头皮上,另外8根分布在她的四肢。整个手术没有触碰到语言运动神经,非常顺利。手术后的这一周,晓云的各项功能都正常。

造浓氛围 推动“八八战略”在上虞再深化
牢记社工心,建功新时代 上海启动2018年社会工作主题宣传活动
2017年深圳3个项目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通江县出台《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
临沂西部商圈崛起 "山东品牌家具输出中心"叫响
26岁姑娘躺上手术台,杭州医生给她从头到脚扎了10根针!
当涂:塘南镇紧抓劳动合同,规范企业用工
《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
安庆市教体局代表队在全市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比赛中获佳绩
郭灵计主持召开全市当前重点工作推进会
市中心汽车站前行人翻栏杆过马路,马路岂能成“跨栏赛场”
武宁县卫计委举行新作风新形象建设年活动推进会暨集体谈心活动
扶沟县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四十八次专题会
开启春节前食品安全常态化检查模式
“集体决策”不是违纪“挡箭牌”
我市83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全部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
泰山镜鉴|私车公养,这类行为如何处理?
玉米飘香秋收忙
胡明文主持召开涡阳县委常委会会议
窃贼偷车后心虚 步行15小时躲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