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车式的价格,让蒜农战战兢兢。作为地方传统特色产业,必须寻路突围,来保障农民种植效益,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价格怪圈让人心疼
蒜农正在打蒜薹
多年来,蒜薹和大蒜这样的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已经司空见惯。蒜价每斤10块钱叫“蒜你狠”,蒜薹暴跌每斤两毛,大家又呼“蒜你贱”“蒜完了”。一年好一年坏,一年高一年低,这样的变化,搁在谁身上也受不了。何况是指望农产品生活的农民。
今年的价格,貌似还不错,但仔细分析,试着翻看近四年的蒜薹价格,我们就会发现,蒜农们基本上没挣到钱,白白费了那么多的气力。“2015年蒜薹两块钱一斤,2016年基本冻死了大半,2017年两毛,今年一块多。是赚是赔一眼就能看出来,作为蒜农真是不容易。”羊里镇三官庙村58岁的蒜农老孙说。
种蒜收入就靠蒜薹和蒜头,蒜薹长得好、价格好,就能保住很大一部分成本。反之,损失就大了。“按当前这个价格,一亩地1000多块钱,已经保住了近一半的成本。如果到时蒜头的价格再好一点,今年就能多收入不少。蒜薹就这样了,我现在就盼着蒜头长得好一点,价格高一点。”一位蒜农说。
一位购销商说,蒜薹全国南北各地均有种植。其中,江苏省射阳是主要产地。另外,金乡、苍山、邳州、杞县、中牟,也是蒜薹和蒜头的主产区。从近几年看,这些地方无一例外都受过价格的“折磨”。“指望着种蒜、卖蒜薹发财致富是不太现实的。”这位购销商说。
吸取教训,做到科学管理
购销商搬运蒜薹
据介绍,我市的大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7万亩左右。今年蒜薹减产已成定局。农业部门提供数字显示,今年平均亩产为782斤,较去年减产98斤。高燕认为,蒜农应吸取这次教训,做到科学管理,做到今后有备无患。“关键是倒春寒影响,再加上蒜薹生长期高温、大风天气多出现‘上旱’导致的。”高燕说。她介绍,防止早春冻害最有效措施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灌水。由于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大,因此早春寒流到来之前浇水能使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增多,在发生凝结时,放出潜热,以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
对于蒜头的管理,高燕说,保护好大蒜后期功能叶是提高蒜头产量、质量的关键。大蒜采薹后8天内,是蒜头膨大盛期,如遇土壤干旱,采薹后应立即浇水,补充土壤水分,并追施一次催头肥,需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但也要根据土质和天气情况决定用水量,土壤黏重不宜浇水过勤,沙土和沙壤土可以多浇水。
尽快出台价格保险政策让蒜农心里踏实点
购销商正在装车
今年价格不错,蒜农高兴了。可来年价格怎么样,谁都没有底。其实蒜薹危机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各地也曾多次发起助农行动帮助农民解决蒜薹危机,不过是治标不治本。价格起伏也早已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此解释无非是规模扩大、信息不对称等等。可是说一千道一万却没什么用。那么,究竟该用怎样的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或许应该借鉴外地的价格保险政策。
市农业局农技站长高燕介绍,因为每年农产品价格不确定,浮动性较大,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难免会出现农产品价格低使农民心理受挫的情况。“我认为借鉴外地出台的价格保险政策是最有效、最合理的。”高燕说。
高燕说,金乡等地已开始推行蒜薹价格保险,大蒜目标价格为1.70元/斤;蒜薹目标价格为1.00元/斤。“有了保险后,蒜农们心里会更有保障,再低也不怕了。”
对价格保险政策,蒜农们也盼着尽快出台。“每年这个时候,我们心情很复杂,既盼着丰收又盼着价高,可往往事与愿违。如果有保险,我们就没这种顾虑了,希望政府能早日出台蒜薹价格保险政策给托底,让我们吃上定心丸。”蒜农们表示。
记者 刘华
我省麻风病患者生活补助标准提至每人每月220元
国家发改委消息 苏州轨交S1线建设获批
集体备课 凝聚智慧——浔阳小学参加区音乐学科集体备课活动
“疾控”走近市民解答饮食热点
市担保公司召开“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动员会
身处产业下游 蒜农急需保险来护航
市水利局举行学习《共产党宣言》专题党课报告会
省人大立法保障军民融合发展
鹤城区坨院街道积极开展“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
新学期到来 文具书籍热销
宜昌市出台政策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改
政协第六届南阳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举行
鼓足干劲再动员 加压奋进再攻坚
大安吹响“双城”联创集结号
安达举办首届马迭尔古大湖冬捕文化节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市民主党派举办书画摄影展
长假首日大桥车流量创新高 2日上午进岛车辆再现高峰
绿然集团庆祝建党97周年暨上半年工作总结大会举行
扬帆起航 迎接新篇章 —— 嘉兴五高举行2018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
这个双十一线上买苏宁金融延保服务 满299元送特制雨伞
凝聚先锋力量 弘扬时代精神 我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收看《八闽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