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艺创造新价值


图为黎维昌正在制作工艺葫芦。
图为黎维昌制作的草扎笤帚。郑子超 摄
本网讯 记者 郑子超报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像笤帚、柳条篓、塑料筐这样的家用工具基本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失去了市场价值。然而龙港区连湾街道茨山村草根手艺人黎维昌,却创新篾匠老手艺,创造新价值,一把普通的草扎笤帚,竟然能卖到四五十块钱,成为旅游市场的走俏货。
  1月7日,记者见到黎维昌的时候,他正在仔细地裁剪着一堆塑料包装绳,做编织塑料筐的原料,而这些包装绳,是被人当作垃圾扔掉的,但在他的眼里,却是“上好”的编筐原料,“编成一只筐,就能卖好几十块钱,原料成本一分没有,全靠老手艺。”黎维昌的变废为宝让记者赞叹不已。
  今年55岁的黎维昌是一个老手艺人,由于当兵和工作,手艺扔了近30年,如今他又重操旧业,打算依靠自己的传统手艺再次“创业”。黎维昌向记者一一展示他的作品,带着菱花、葫芦、星纹图案的草扎笤帚,用细柳条编织的工艺葫芦,虽然都是传统手艺,但经过他的创新,就从“老家伙什儿”变成了工艺品,有了文化价值。黎维昌扎笤帚用的原料不是糜子,而是从海滩湿地采回来的白箭草、墩子草、白茅草,这种草扎笤帚不仅保留着原有的使用功能,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艺术性。黎维昌告诉记者,在旅游旺季他拿到旅游景区售卖,一会儿的工夫,40把草扎笤帚被游客以40元一把的价格抢购一空。一把野草不值钱,但变成工艺品后,就值钱了,他还研究出了草扎笤帚钥匙链,不足手指头长,也值好几十元钱。他用老柳条筐的编织手法编了3只柳条葫芦,很多人要出高价买。
  捡起了老手艺,黎维昌有了新想法,他不仅要找到更多更好的原料来制作“老家伙什儿”,还要注重节能环保、废物利用,把废品变成宝贝。他还打算用他的扎、编等老手艺做出系列特色旅游商品,做精装礼盒,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机,赋予“老家伙什儿”新价值,通过手艺创新,用传统老手艺走出一条成功的创业路。

南通火车站发送旅客86797人次 假期首尾两天客流最多
暖心 公交车抛锚 青岛交警推车走红朋友圈(组图)
“绿色出行,文明交通”倡议书
市领导到杞县调研村“两委”换届选举和基层党建工作
孙国胜副市长带队检查特种设备安全
老手艺创造新价值
2017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汝城沙洲开幕
海口海秀快速路等路段实行货车24小时禁行 临时通行需备案
丹东中行开展 “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
宁波又揽4项国家科技奖
总投资8亿元 川渝滇黔结合部美食会客厅2019年投用
市民政局慰问组到长泰县慰问部分优抚对象 送慰问金161300元
湘潭城管部门扮靓市容迎国庆
金寨县开展防汛抗旱及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培训演练
【现场】我市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按下“快捷键”
干出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花山区濮塘市场监督管理所保障“濮塘庙会”食品安全
何冲龙调研湘江西岸棚改工作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濂溪市监在行动
市海洋与渔业局召开渔民减船转产、渔船更新改造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