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合肥绘出路线图
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作为我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的合肥,将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未来的合肥乡村又将呈现怎样的图景?日前,我市印发《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明晰了乡村振兴路径。透过文字,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动人图景跃然眼前。
今后,我市将遵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乡村绿色发展、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塑造文明乡风、创新乡村治理、创新乡村振兴投入渠道、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十一个方面,奋力走出具有合肥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合肥粮食总产、菜篮子产品综合生产保障能力分别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5位、第6位,农业现代化水平与日俱增。
未来,我市将围绕都市现代农业,聚焦高质量,书写现代农业发展新篇章。
根据意见,我市将加快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推动粮食绿色增效,到2020年新建5万亩设施农业基地、50万亩专用品牌粮食基地;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推动高效农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到2020年重点建设1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和40个左右现代农业示范区或田园综合体。
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今后,我市将加快推进农业融合发展,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工程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到2020年,全市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600亿元,创建10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今年起,我市将加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未来5年新建100万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8万亩,灌溉保证率提高到85%以上。”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说,我市还将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持续推进农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未来3年每年农业招商引资力争超过100亿元,不断扩大园艺类产品加工品、畜水产品加工品等优势农产品出口,支持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如今,行走合肥,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可谓遍地开花。未来,绿色发展是合肥乡村的主基调。
意见明确,我市将把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成果,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村向镇,实现村庄整治全覆盖。今年底,实现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全覆盖、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到2020年规划布点的中心村全部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并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自然村保洁市场化率达100%,自然村约40万户常住农户非卫生厕所全部完成改造。
碧波荡漾的乡间池塘、清澈见底的小溪流水,留存于很多人的记忆中。我市将把农村水环境纳入河长制管理,制定推进美丽河道和美丽池塘建设意见,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到2020年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与此同时,我市将实施乡村美化绿化工程,深入推进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建设,到2020年新增农村植树造林10万亩;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健全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制度,到2020年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在2017年度基础上下降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
保护农业资源,严守耕地红线。我市将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积极争取在巢湖流域一级、二级保护区开展轮作休耕试点。此外,我市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升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湖长制体系,确保全市所有河流、湖泊、水库、渠道、塘坝全部得到有效管护;全面推进林长制双百项目和百亿投资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体系,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护巢湖。我市将继续实施巢湖综合治理工程,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化补偿机制,启动实施退耕还湿还林还湖工程,积极争取在巢湖流域一级、二级保护区开展轮作休耕试点。
关键词 深化改革
改革创新是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法宝。合肥将如何发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根据意见,我市将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推进确权登记成果在农业补贴、互换并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抵押担保和农业保险等方面的应用,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
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8年,我市将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2021年基本完成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与此同时,我市将探索开展集体资产股份抵押、贷款试点。鼓励有基础、有条件、农民群众有意愿的地方加快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步伐,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财产性收入。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我市将研究出台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推进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鼓励县级政府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编制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预留不超过5%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
乡村振兴需要真金白银投入。我市将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法律、法规及上级有明确要求的财政投入必须保障到位,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与此同时,我市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纳入大建设计划统筹考虑、优先安排;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认真借鉴城市规划、建设经验,成立乡村振兴投资公司,支持乡村振兴。
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我市将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研究制定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鼓励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以租赁、合作方式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创新创业。
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我市将探索建立覆盖水稻、小麦等大宗农作物生产成本的“基本险+大灾险(补充险)+商业险”三级保障体系和大棚蔬菜、大棚草莓等特色农产品保险的“基本险+商业险”保障模式,开展连栋温控大棚保险试点。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村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未来,合肥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水平将呈现芝麻开花节节高态势。
我市将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为方向,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配置水平,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总体均等化和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引导城市优质化服务向农村延伸:
——实施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高中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到2020年分别提高到95%、90%以上。
——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网络,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区域均衡、全民共享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和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快于城镇居民。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体系,扩大基层基本住房保障覆盖面。健全县级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构建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我市将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推进通村组道路和入户道路建设,到2020年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数字乡村和智慧气象建设等,完善道路、交通、供电、通信、燃气等公共服务设施。
关键词 脱贫攻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力以赴做好脱贫攻坚这道“答卷”。至2017年年底,全市贫困人口减至1082户、2575人。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今后三年,我市将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更加注重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健全防范返贫机制,在攻坚期内原有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脱贫攻坚政策继续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积极建立农民低收入人口扶持政策。
“我市将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关心爱护战斗在扶贫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力争全市扶贫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研究出台持续减贫的实施意见;认真组织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市扶贫办工作人员说。
文明和谐乡风美。我市将以深入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打造中国好人”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推动实施一批文化保护工程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程。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升农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到2020年,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到60%以上。
“我市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村委会的自治作用、新乡贤的参与作用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助推乡村振兴。”市农委工作人员说,我市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全面实行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市、县、乡、村各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是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 (华新红)
孩子学拼音,难倒了家长 最近一年级家长们都要跟拼音“拼命”了
景德镇市广大党员干群积极应对暴雨灾情
“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启动
北京木樨园桥区部署长效管控方案治理游商"打游击"
“让爱进万家”社会救助宣传活动走进中堂
乡村振兴,合肥绘出路线图
滨海县正红镇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我市三年新增省科技型小微企业2584家
2018年济南市第二季度“新时代好少年”发布
最高气温32℃!夏至深圳“火辣辣” 未来一周还有雨
通州发现338座汉代至明清墓葬
2017年明溪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东港区综合执法局开展文化市场企业防火演练
郭家满走访慰问少年儿童
“火蓝刀锋”军事主题研学夏令营青岛开营
缔结师徒情谊传承工匠精神
8月27日计划停电通知
鼎城区一养鸭场3天被清场
台州大力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
清明首日昆明23万人祭扫 进出昆高速车流增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