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老人的脚趾被老鼠咬了 不大可能!原是下肢缺血

    》》核心提示《《
一老人脚趾被老鼠咬了?昨天,记者在市二院(惠民医院)采访时,从几位医护人员及患者了解到,家住老城区的76岁的独居老人申爷爷,近日因腿部、背部皮肤残缺,衣被上血迹斑斑,被前来探望的何园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冬季老鼠猖獗,老人多年偏瘫,不能动弹,会不会被老鼠咬伤了?”情急之下,社区工作人员叫来急救车,将老人送往医院治疗。医生检查认为:不大可能,脚趾 坏死因下肢缺血。
腿部背部皮肤残缺有血斑 独居老人是被老鼠咬了?
“当我们看到老人的脚上,被褥上到处是星星点点的血迹时,着实吓了一跳。”昨天,何园社区副主任王健告诉记者,申爷爷平时的生活由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照看,一日三餐由附近一邻居互助照顾。上周日早上,何园社区的几位工作人员听闻送饭邻居报告,老人脚上有血渍,衣被上有血斑的信息,冒雪赶到申爷爷家。
王健说,冬季老城区,老鼠闹得特别凶,而且不怕人。“申爷爷几年前中风后,半边身子瘫痪,意识也不太清楚,加上年老体弱,躺在床上被老鼠咬了,还真没多少知觉。”最后,申爷爷被送到市二院(惠民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孝云表示,老人除了多发性脑梗死,身上多处皮肤出现大面积坏死,右脚第三趾已发黑溃烂。
医生检查后表示,老人的脚趾出现发黑溃烂的情况,排除了糖尿病足,应该是下肢动脉闭塞引起的。目前,医生每天为申爷爷清创消炎,申爷爷生命体征较为平稳。
下肢动脉闭塞致脚趾发黑 是一种冬天易发的老年病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下肢动脉闭塞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在冬季很容易发作。医生表示,下肢动脉闭塞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
据介绍,下肢动脉闭塞早期仅表现为患侧肢体的乏力,比如上下楼后还会出现腿脚怕冷、发麻,个别的还会抽筋。这一时期最容易被忽视,往往误认为是人上了年纪,腿脚不太灵活了。
其次,运动后下肢酸胀疼痛,特点是行走一段距离后觉得下肢主要是小腿部疼痛乏力,同时伴有紧绷和束缚感,症状加重后可演变为剧烈的疼痛,不得不停止行走,休息一会儿之后又能继续行走,行走同样的距离后症状再次出现,如此循环。这在医学上称为“间歇性跛行”。
再则,是休息时疼痛,医学上称为“静息痛”,同时伴有肢体皮肤温度下降和颜色苍白,下肢动脉硬化发展到静息痛阶段就标志着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肢体缺血。这个时期就提示患者必须积极治疗了。
除此,就是腿部或脚部的溃疡或坏死,“下肢尤其是患病部位长期处于缺血状态,最终就会因缺水干涸,表现出发黑发干的症状。”
■特别提醒
预防下肢动脉闭塞
严控血压血糖血脂等
医生表示,有长期吸烟史,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也比常人更易遭遇下肢缺血的烦恼。所以,预防下肢动脉闭塞最主要的在于严格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严格监测、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降低下肢动脉硬塞症的发生率,并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上述高危人群如果发现自己比常人更容易脚冷,总是走不动路或走一小段路就觉得下肢酸痛,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咨询血管外科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平时的自我检查也很重要,要注意观察自己脚部的皮肤颜色是否变得紫红,如是也要去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确诊患有下肢动脉闭塞,要加强锻炼、严格用药,或积极手术治疗;平时要加强足部护理,避免皮肤破损及外伤等,以防病情加重。
通讯员 凌红 记者 张庆萍

东营区政协九届七次常委(扩大)会议召开
中法专家齐聚南京 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张兵在市消安委调研时强调认清形势再加把劲 坚决打赢消防安全攻坚战
长治市安全设备监督管理站在平顺县西沟矿业有限公司进行执法检查
市创文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实地考察场所创建专项督查
76岁老人的脚趾被老鼠咬了 不大可能!原是下肢缺血
精准扶贫显成效感恩扶贫送牌匾
安黄公路磷溪路段发生一宗交通事故,造成1人死亡
我市举办青榄种植培训会 提升青榄品质和产量
居民生活恢复正常 《停水停电 幸福小镇不幸福》后续
两部门发文要求下达资金补助贫困地区教师
坚守岗位 苏州火车站在售票窗口加班保障出行
我市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动员会,掀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高潮
桂花香满园 童声诵经典——港城一小组织学生开展赏桂花诵经典活动
涟源市六亩塘镇河长制工作扎实推进
我市召开国有林区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推进会
擘画中非关系美好蓝图 谱写中非友好时代新篇
林州光远公司三期俩项目一中心投产启用
一个多月,东兴区查获酒后驾车56起
长春公交司机带贫困孩子去游乐园提前庆“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