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香 生态美 文化浓 百姓富 “金山煤海”的绿色转身


  从“黑色”到“绿色”
  金海,以“金山煤海”而得名。
  早在明朝,金海就开始开采煤炭。上世纪九十年代,建区之初,凭借3500万吨探明储量、2300万吨保有储量,金海一举跻身全省勘探程度最高、赋存条件最好、煤炭质量最优的煤田之列,是鄂东南最受瞩目的“煤都”。
  时过境迁。2013年5月,包括金海在内的大冶湖南岸“两镇一区”划归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与大冶湖北岸的汪仁、金山、章山一道,举起绿色发展的令旗,共同组成全新的大冶湖生态新区。从此,曾经的“金山煤海”慢慢退去身上的“黑色”,开始烙上“绿色’的发展印记。
  “再走破坏资源的老路,不仅资源难以为继,环境承受能力、政府财力难以为继,群众增收也将难以为继。”金海管理区党委书记刘浩说,金海因粗放开采、生态历史欠账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壮士断腕,不破不立。金海对辖区内所有煤矿实行停产、停止一切井下活动,实现全区煤矿全部关停。同时,对辖区内的屋边冶炼厂、西山造纸厂等“五小”企业也实现彻底关停。
  一收一放之间,腾出了绿色的发展空间。事实上,金海的绿色转身比大多数人所想的要来得更早一些。
  背靠父子山,濒临大冶湖,气候适宜,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茶叶种植的绝佳之地,2008年,金海管理区利用本地的山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白茶种植产业,从最初的100亩发展到如今的上万亩,金海的白茶园已经成为整个湖北地区面积最大、最为集中的白茶种植基地。
  说起金海白茶,就不得不提到黄利华,一个曾经的煤矿矿长,如今成功转型为白茶种植大户。1997年,黄利华开始在金海涉足矿业,到2013年煤矿关停时,他已经采矿十多年。
  “通过规模化的种植,把家乡的茶叶发扬光大。”黄利华种植白茶,始于2010年,当时煤矿的效益已经每况愈下,黄利华把目光瞄向了金海当地女儿山历史悠久的白茶。
  于是,昔日的金海煤业公司丰阳二号矿副矿长,创立了黄石市金海源茶业有限公司。经过7年时间的发展,黄利华的茶场面积达到800亩,产值480万元。
  经过多年努力,2017年,金海管理区白茶种植总面积达1.5万亩,并带动太子、白沙、陶港等周边地区种植白茶达3万余亩;培育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合作社15家,生产了白茶、红茶等成品茶,2017年共生产销售茶叶9万多斤,实现产值6200万元。目前,“金海白茶”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望在2018年底正式审批通过。
  “向死而生,方能新生。自断后路,方得出路。”金海管理区主任冯烨说,对于“绿色决定生死”这一理念,金海是有着切身体会的。金海的绿色转身,让人们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同时也坚定了发展的信心、鼓足了向前向上的干劲。
小叶子撑起产业脱贫大蓝天
  发展的最终目的惠及民生。金海的绿色转身,不仅带来了当地采茶、制茶的兴起,还带动了周边农户、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小小一片茶叶撑起了金海产业扶贫的大蓝天。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心,白茶产业作为金海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当仁不让要成为排头兵。”在精准扶贫工作要凸显白茶产业的富民优势,金海的管理者异常清楚。
  三、四月间,女儿山显得异常热闹,山上满满地都是人头攒动,茶农们肩背挎篮,三五成群,深入茶园腹地,伴着悠扬的采茶歌,开始采摘今年的一茬又一茬茶叶新芽。这些人中,绝大部门是贫困户。
  “目前白茶的行情大概在1200元/斤左右,2016试采一亩茶园产5斤白茶,1000亩白茶收入在600多万元,往后每年的产量肯定会越来越多,所有很多人都开始把荒山变成茶园”黄利华告诉记者,每年在他的茶田里进行采茶、制茶的工人达到5000人次,仅给工人们发放的工时费就达50万元。
  在产业扶贫的征程中,黄利华不是孤军奋战,广大党员干部正撸起袖子加油干。黄平国,金海管理区径源下门大山白茶合作社负责人,带头组织当地群众种茶,通过股份合作,经营白茶600多亩,黄金芽茶200多亩。带动当地群众200多人创业,其中贫困户就业人数100多人。费伙强,凡庄村副主任,黄石金海百峰山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15年组织群众在百峰山开发荒山600多亩,建立了种茶、采茶、制茶,茶旅、农家乐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8户80多名贫困人员到基地务工……
  “发展白茶产业,不仅是要村里的经济更好,也是要让老百姓享受到实惠,很多在外务工的人,直接把荒山荒田流转给这些茶老板,对老百姓来说也是一种收入。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贫困户也会因白茶而受益。”冯烨介绍,金海管理区鼓励贫困户参与茶园务工,2017年白茶产业带动贫困户务工实现了全覆盖,年均务工增收总计186万元。
  激起贫困户的脱贫愿望,是扶贫攻坚的关键一步。让大家想发展、敢发展,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财富,才算扶贫扶到位。
  “这真的是要感谢共产党,这几年看着别人都种白茶发家致富,我们是有心无力,虽然有山田,但是没有资金和技术。今年在政府的帮助下,不仅免费提供了种苗,还给我进行技术培训,有了这几亩白茶,未来的生活肯定会好起来。”径源村贫苦户黄海南,家中有2个儿子,大儿子因患病不能自理,二儿子正在读初中。家庭收入仅靠丈夫在外地打工的几千元,只能勉强维持家庭的生活开支。2017年,根据政策村里免费为他们提供了2亩地的白茶种苗。
  黄海南不是孤例,金海的“当家茶园”政策已经帮扶236户贫困户,贫困户拥有“当家茶园”593亩,2至3年后,可户均增收8000至10000元。
  产业脱贫,是脱贫攻坚的一道缩影。一片叶子,则是金海实施产业脱贫的一支主力军。金海白茶,将不断创新产业脱贫模式,拓宽产业脱贫渠道,让一片叶子,最大极致地发挥作用,惠及群众,真正实现习总书记所说:“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新时代“三农”工作开出的一剂良方。
  在大力推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实践中,金海主动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势,以茶为媒,茶旅结合,技术升级,打造品牌,奏响白茶产业发展最强音,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以茶为媒,茶旅结合,茶文化旅游发展渐入佳境。白茶种植的快速推广,不仅带来了采茶制茶的兴起。万亩茶场,辅以秀美多姿的女儿山,金海的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业也悄然勃发,“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茶旅并进、齐步发展”的发展思路逐渐走入现实。
  “下一步,将建设配建茶街、茶园山庄等,利用规划的特色茶街,结合农业生态观光园,把功能较单一的白茶开发成以茶文化为主题,茶的展示、贸易为主要功能,以生态农业产品的展示、销售、餐饮为辅助功能的综合性、多功能商贸娱乐街区,让金海成为黄石地区白茶产业的发展交流中心、技术支撑中心、销售集散中心,让更多的百姓群众在白茶产业中得到效益、收获幸福。”冯烨介绍,目前,金海管理区正围绕建成“鄂东白茶特色小镇”的目标,计划通过3-5年的时间,建成集种茶、采茶、制茶、售茶、休闲、旅游、健身、观光为一体的白茶产业生态观光示范园区,打造成鄂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白茶产业文化特色小镇。
  以节庆,提名气,带人气。从2015年开始,金海已连续举办了白茶文化旅游节,吸引市内及周边游客近10万多人,有效推介了金海白茶品牌,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连续举办的白茶节,带动了金海全域发展的势头,举办白茶节,成为金海绿色经济的助推器。
  此外,金海以擦亮白茶金字招牌为目标“多措并举”做活茶叶发展大文章。技术升级力度加大,深加工技术提升明显,白茶规模进一步增大;参加了中国(武汉)茶博会、湖北省绿色产品交易博览会、中国(宜昌)茶叶博览会等重要会展活动,积极与茶叶先进产区开展学习交流,有效地推介了“金海白茶”品牌,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绿色农产品、省级原产地保护产品。
  “金海发展乡村振兴要尽显‘茶叶的芳香’。乡村振兴,白茶大有作为。”谈到未来茶叶发展的规划和目标,刘浩说,金海将把白茶产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战略的支柱产业,加大扶持力度;组建茶叶行业组织,规范茶叶标准,打造“金海白茶”公共品牌,提升品牌力和竞争力;积极举办、组织企业参加各种评比和展销活动,加快发展茶业电商,提高产品知名度,实现产品“走出去”的战略,这些都迫在眉睫。
  阳春三月,新泥翻浪,鸟雀啁啾。20日,漫步于白茶种植基地的女儿山上,万亩茶园里便是春意盎然,漫山遍野的茶树吐露着嫩芽,青翠欲滴,犹如一幅巨大的绿色画卷,描绘着金海管理区的美好明天。依托白茶,鄂东白茶特色小镇正跨步走来!

多项应急疏导举措实施
“孩子很孝顺,我要帮帮她” 八旬老奶奶送来2000元
渭南市不动产登记公告 编号:414号至416号
源汇区实验中学进行七八年级期末体育测试
大冶刺绣惊艳欧洲
白茶香 生态美 文化浓 百姓富 “金山煤海”的绿色转身
开发区多措并举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 因户施策助脱贫
资金监管窗口前移 常州二手房交易创新举措再便民
保龄宝参与起草产品新“国标”发布
银川市新命名2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越南共产党代表团到访徐汇区
阳新女子与父母发生纠纷 两天两夜未吃步行70公里
市古城办召开古子城区域创文工作联席会议
湓浦街道迎接区安委会专项整治督导检查
江华茫海洲村:修通联村致富路
朝天区三举措推动东西部劳务协作
女子欲跳楼 消防员凌空飞扑施救
仪陇县公安局四强化创建“平安校园”
我市新增4个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
彭国甫督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排查整治环境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