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如何踩准时代节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当前,扬州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把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建设好,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争创扬州发展的第四次辉煌,需要全市上下提升精气神、聚力加油干,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不懈努力。这其中,需要涌现出一批勇立潮头、破浪前行的企业家,需要弘扬既拥有创新、坚守、担当的时代品质又饱含家国情怀的企业家精神,也需要我们真心理解、爱护、支持企业家,以增其信心、鼓其士气、添其力量。
    在江都,有这样一位企业家——
    看他人生的抉择:生于英雄之地海陆丰,香港7年、杭州3年、扬州18年,人生和事业几经转型,每一步都与大时代同频共振;看他事业的经营:实业路上屡经风浪始终心有所定,昔日救活一个“女神”,今朝成就一方产业,帮助江都汽车产业园成为扬州汽车产业版图上重要一极;看他情义的倾注:走到哪儿先办食堂,给职工家的温暖,18年来一线工人流失率仅5%,大家觉得跟着这样的老板干有奔头,而他自己也视江都为家,一家三代扎根在江都,人称江都汽车产业发展的“编外规划师”。
    他,就是扬州宏运车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芝强。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之问”。在机遇与陷阱并存、诱惑与风险齐走的背景下,每一位企业家面前都有这三问:创业,如何踩准时代节拍?实业,如何在坚守中前行?发展,如何写好人的文章?陈芝强用自己的家国40年,生动回答了“时代三问”。他的创业实践和心路历程,给广大企业家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提供了有益启示。
    本报记者 继业 明涛 李峰 默然 玉菁  通讯员 姜长春 王学忠
    初识并决定采访陈芝强,偶然,又必然。
    40年前,春雷乍响的中国,一个16岁少年走出家乡潮汕那片海;40年来,香江创富、西湖试剑、扬州筑梦,陈芝强创业人生的三次转场,完成了从商人到企业家的破茧化蝶。
    他当过军人、驾过飞机、干过国企、进过机关,此后南下北上挺进汽车制造业,国家巨轮的转向与个人命运的转型,划出两道如影随形的平行线。
    1978年,他在改革开放的涛声里人生起航;1992年,在维多利亚港湾听到北方传来“春天的故事”;1997年香港回归,烟波澹荡的西子湖畔,他与制造业第一次亲密接触;2000年,和着新千年的世纪钟声,他作出改变一生的重大抉择,落子江都、迎娶“女神”,今天他的汽车产业版图,撑起仙城工业园区三分之一江山。有人说,陈芝强的每一个步点,都踩在了大时代的节拍上。
    改革开放、实业报国、使命担当……当我们把一堆宏大叙事的提问抛向陈芝强时,他不禁心潮难平。
    不愧是商海老兵,很快地,陈芝强回过神来:“我的40年真像过山车,和咱国家一样,跌宕起伏。做企业家,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
    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一)
    110秒,是个怎样的概念?
    国庆假期前,位于江都汽车产业园的江淮皮卡总装车间里,底盘、轮胎、发动机……工人们熟练地组装着各种零部件。
    “经过冲压、焊装、涂装几道工序,最后送来总装、检测,平均110秒就有一辆新车下线。”身为皮卡项目的参与引进者和投资合作方,陈芝强指着一辆蓝色帅铃T6皮卡介绍,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形成年产10万辆皮卡及SUV生产能力,年销2.4万辆以上,成为近几年中国汽车业的“黑马”。
    其实,创业路上几番转轨的陈芝强,又何尝不是一匹斜刺里跃出的“黑马”?
    “今天这110秒的背后,是我们在江都汽车制造业发展之路上走过的18年。”陈芝强说。
    2000年,那个新千年的夏天,陈芝强决定干件大事。
    “女神”,江都汽车人心头的一个痛。曾经风光无限,后来举步维艰。两到女神客车厂,陈芝强都“吓了一跳”。
    1992年,当时正在香港做进口发动机贸易的陈芝强,应邀来“女神”考察。正值下班,工厂大门一开,一两千职工潮涌而出。嚯,那阵仗!第一次邂逅“女神”,陈芝强着实吓了一跳。
    时隔8年,二进“女神”,陈芝强大吃一惊。厂区凋敝、车间破败,他回忆说:“连电线都盗光了,看了心疼,这么好的厂,已停产4年。”
    盛邀之下,正在杭州投资办厂的陈芝强,铁下心转战江都、重组“女神”。他的实业蓝图,早已打好腹稿。
    这个决定,遭到几乎所有人反对。朋友劝,你到杭州3年,做得风生水起,此时另起炉灶,这买卖划不来,更何况,杭州萧山马上就为投建新厂提供360亩地;爱人说,你一辈子在外漂泊,好不容易安稳下来,咋又要去冒风险,待在杭州不好吗?
    起先,陈芝强心里也是七上八下。但很快拿定主意:投建新厂耗资巨大,一来二去起码要两三年时间,汽车制造业正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等不得啊!“女神”底子在,现成的技术工人,加上江都良好的产业基础,值得放手一搏。陈芝强认为,“大家都不敢做的,才是好机会。”
    接下来的事,似乎都顺理成章。
    2000年7月28日,陈芝强作出也许改变一生的决定:放弃杭州新厂项目并转让公司股份,到江都投资重组“女神”,成立扬州宏运车业有限公司。 
    让“女神”回春,陈芝强连用三颗“速效救心丸”:“借船出海”,与江淮汽车联手,借用对方生产名录解决生产资质问题;“借鸡生蛋”,整体引入技术研发和销售团队,快速上马新产品;“借枝攀高”,为苏州金龙、南京金龙等车企做代加工。
    思路通、路路通。短短数月,便收奇效——7月28日签约,9月进驻厂区,11月新品中巴下线,当年盈利100多万元,次年盈利近亿元。陈芝强盯着财务报表发愣,连问:“不会错吧,怎么赚那么多?!”
    救市,先救“心”。“宏运”一战成名,激活了江都汽车产业的信心,陈芝强也迈入创业人生的新天地。
    (二)
    1990年,香港。站在港岛上环租住公寓前大街上,陈芝强感觉有点晕。
    不远处,维多利亚港湾的天际线,璨若星河。可此刻的陈芝强心里空落落的,他正站在人生的第一个三岔口。
    一个人,兜揣3万港币,陈芝强只身来港闯世界。3个月,投资人的门都没摸着,眼看钱快花光了。初来乍到,英文、粤语、传真、打字,统统不会,陈芝强寸步难行。过去在内地当国企经理,走到哪儿都有人前后打理,到了香港,连饭都不会吃了。有一次,陈芝强饭后径直往外走,服务员追上来:“先生,您还没买单。”
    陈芝强也有自己的本钱。1978年,16岁的他入伍广东军用滑翔学校,两年后考上保定航空第二预备学校。那些日子,陈芝强常驾机翱翔,这是他第一次从俯瞰的视角,打量比山海更远的地方。转业后,他做过县商业局科员,当过团市委干部,干过进出口公司经理,甚至还拿过广东十佳新长征突击手。体制内的锤炼,赋予了他迥异于一般商人的气质。
    这般气质,打动了一位后来被他称为恩人的投资人。
    初次见面的场景,历历如昨。问答之间,尽显机锋。
    “你带了多少资金?”
    “三万。”
    “你以为香港遍地是金子啊?”
    “我来了三个月,也没见香港会饿死人。我没资金,但有能力把市场做大。你给我机会,我给你回报!”
    投资人抬起头来,仔细打量起眼前的年轻人。
    陈芝强有想法,更有方案。市场分析之精准、外贸业务之纯熟、商业规则之拿捏,让投资人眼前一亮,“就你了,小伙子。”
    周转资金几个亿,没跟银行借过一分钱,一个月能做四五十亿的销售。有了投资伙伴相助,很快陈芝强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代理销售工程、船运、汽车机械,挖到了平生“第一桶金”。
    似乎所有美妙的剧情,都是高潮来临前的伏笔。
    1992年的春天,非比寻常。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州大地,顿时东方风来满眼春。
    身兼两地文化背景的陈芝强,当然读到了一个崭新时代发来的讯息。
    “机会在内地,根基在实业。”陈芝强开始思考人生的第二次转型,从贸易转向实业。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陈芝强没能看见维港上空的璀璨,此刻的他,心中也有一束烟花绽放。当天,他正在杭州筹备建厂。陈芝强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祖国献礼。
    这一年,他与朋友合资成立杭州江淮信腾旅行车有限责任公司,挂靠江淮汽车,挺进客车市场。
    这是事业的转型,也是人生的转轨。杭州3年,他脱下西装、解开领带,穿工服、住宿舍,凭借多年进出口贸易积累的资源和口碑,订单纷至沓来,北京有家运输公司,一单就订了几百辆。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钱塘的画桥烟柳,没有让陈芝强陶醉。创业者的脚步,从来都不会停歇。就在2000年,江都,成了陈芝强创业棋盘上最清脆的落子。这一步,18年。
    (三) 
    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老兵乘车方阵缓缓驶过,民族英雄的军礼,震撼心灵。那一幕,格外让人动容。
    电视机前的陈芝强,也是百感交集。
    老兵乘坐的阅兵车,全部由位于江都汽车产业园的江淮集团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定制生产。亮相抗战胜利日大阅兵,江都汽车产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昔日救活一个‘女神’,今朝成就一方产业。”江都区经信委主任蒋锋这样评价陈芝强,“没有陈董,可能就没有汽车产业园的今天,他是江都汽车产业发展的‘编外规划师’。”
    “产业要做大,靠一个企业不行;企业要赚钱,单打独斗更不成。”从举家来到江都那天起,陈芝强就在下一盘汽车产业发展的大棋局。   
    2001年的一天,江都领导登门拜访。深谙市场之道的陈芝强给出良方:江都汽车必须引进战略伙伴和大企业,以攀靠促转型、以集聚求裂变。
    多年来,陈芝强有个习惯,每次外出谈生意,都会宣传江都汽车产业发展的好环境,留心适合引进来的好项目。只要被他盯上,想不落户江都都难,汽车产业园有近10家企业就是由他引进来的。
    在扬州、江都各级领导的主导、支持下,陈芝强或投资参股、或牵线搭桥,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裂变:
    2001年,与行业巨头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合资,在江都成立扬州江淮宏运客车公司;2003年,成立扬州杰信制冷设备有限公司;2004年,与江淮汽车合作,成立扬州江淮轻型汽车有限公司;2008年,与世界500强日本电装公司合资,成立扬州杰信电装有限公司;2010年,再次牵手江淮,参与引来并入股总投资20亿元的10万台皮卡和SUV项目;2013年,投资1.2亿美元,建设宏运车业皮卡及SUV配套件项目……
    集聚、裂变,夯实了江都汽车产业的根基,反过来又吸引了诸多行业巨头集聚。2012年以来,随着九龙汽车、安凯客车、舜鸿汽车配件等一批10亿元、20亿元以上大项目落户,江都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继上汽大众工厂落户仪征、潍柴亚星崛起邗江之后,以‘江淮’为代表的江都汽车板块崛起,标志着扬州沿江汽车三大板块格局形成。”市经信委汽车产业处处长耿江波评价道,江都汽车产业园是扬州三大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已成为汽车产业版图上的重要一极。 
    “干事创业,靠的绝非一己之力,我和大家只是有幸参与其中。”陈芝强的感触,一如他的穿着、举止,低调、实诚。
    一晃40年,当初那个走出大海的少年,如今已然两鬓点霜。大时代下,陈芝强人生的三次转场,环环相扣又华彩成章。家国40年,无须编剧,全是故事。
    “创业好比浪尖上的船,你上去了,就停不下来。”陈芝强说。
    短评
    把握时代方向才能与时代同行
    本报评论员 毛建国
    前进路上没有一马平川的坦途,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成功企业的壮大都是与时代同行的壮美诗行,优秀企业家的成长都是与时代同行的精彩华章。潮汕、香港、杭州、扬州,几经转场、转轨、转型,倾听陈芝强的创业故事,最让人感慨的是他人生每一个步点都踩在了时代节拍上,始终与时代同向同行。
    企业家最重要的是眼光,把握时代方向才能与时代同行。“创业艰难百战多”,市场波谲云诡,只有坚定方向,才能一路向前。陈芝强当过军人、驾过飞机,他卓越的眼力和方向感,很难说与这段经历无关。从机关到国企再到下海,从贸易到实业再到落子江都,陈芝强几次大的人生抉择,都离不开对时代方向的精准把握。企业家的命运,从来都与时代发展密不可分。风平浪静时不会有什么“弄潮儿”,在大时代中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才会“弄潮儿向涛头立”。

本市农科成果集体亮相农高会 沪产哈密瓜也蜜甜
浙商银行兰州分行举行2018年教育扶贫助学基金关爱活动
湛江市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召开2018年第一次会议
清原县“三步走”打造招商引资升级版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河南减免税货物通关实现全程无纸化
创业,如何踩准时代节拍?
宁远县文庙街道成立青年人才党支部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召开全市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
和县出“重拳”整治扬尘防治
长治5人1集体入选第七届山西道德模范候选对象
2018年我省定向培养直招士官体检开始了 吉安市承办赣州吉安面试体检工作
逊克波镇2018年旅游客船首次通航
省委政法工作会议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会议召开
海盐“一地二园三中心”打造美食小镇
沅陵借母溪乡开展植树节活动
段园葡萄采摘节组委会成员会议召开
衡水市12188人被纳入“失信”名单
人民要论: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
虞国旗出席全市年度立法预备项目推进会
七夕引爆“甜蜜经济”,商家促销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