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之欣
近日,山东省第二届中小学研学旅行高峰论坛在曲阜开幕。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旅游、文博行业专家和从业者近300人。会议围绕“旅游+教育+文化,研学旅行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主题展开,多位主旨演讲嘉宾分别从自身角度出发,探讨研学旅行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据5月30日《钱江晚报》)
适逢考试季,关于研学旅行的讨论又开始热闹起来了。对“研学旅行”这个词,很多人都不会陌生。现如今,甭管是高中、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开始搞“研学旅行”,似乎没有研学,就很不上档次。有人说,最好的教育,不仅在课堂,也在路上。研学旅行号称“行走中的课堂”,其积极意义不容置疑。对积极参与、用心感受的孩子来说,研学的经历确实是宝贵的财富。但是,研学旅行不是万能药。在有的家长看来,孩子视野不够,孩子合作精神不够,孩子独立性不够,送他去研学吧,回来就是一个全新的孩子了。我们期待的研学旅行中的某个契机便改变孩子一生,其实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望。研学不是万能药,并不能包治百病。
孩子的视野不够,最节省的途径其实是阅读。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通过阅读去感知世界,开阔视野最为现实。因为,研学旅行用脚步去丈量这个世界,成本太高,尤其是有些学校青睐的以欧美为目的地的研学,好几万元的费用并非多数家庭能承受得起。所以,对普通家庭来说,与其花大价钱希冀孩子在偶尔的研学中获得视野、眼界,还不如通过常规的阅读来积淀自己,丰富自己。
研学旅行并非生活中的常态。因此,不管是孩子缺乏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还是孩子自理能力差,调皮捣蛋,甚至亲子关系中的问题,要解决,最终还是得依靠平时的班级生活、集体学习以及父母、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引。
在笔者看来,之所以研学旅行所承载的教育功能大打折扣,家长不能对之期待过高,还在于研学旅行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研学旅行,学是前提,研是目的,旅行是载体,要寓教于游。而现在打着各种旗号的研学旅行承担最多的是旅行功能,学很少,研更是奢侈。笔者所知的很多研学,回来之后,并无多少反馈,活动成果的评比大多不了了之,大多就是让学生写点心得,而心得也往往千篇一律,套话加身。这样的研学旅行意义实在寥寥。
古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诉了我们提升自己的两种途径。这两者无法代替彼此。世界那么大,我们要出去走走看看,但“行万里路”始终无法将“读万卷书”取而代之。而标榜为“行走中的课堂”的研学旅行,唯有将研与学落实,才能找到它的出路。
[出行] 清明祭祀免费公交专线车告示
游嗨抚州!来客了,书记市长带他们这么玩!
遵化市国土资源局扎实做好“12.4”法制宣传日活动
龙岗区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昔阳县综治办严守“四关”备战2018年春运
对研学旅行期望值不能过高
2018年“财政宣传月”活动启动
市建委2018年工作要点
杜尔伯特增殖放流护生态推进水产业绿色健康发展
遂昌庄山村为孤寡老人送饭 流动厨房显爱心
湖滨小学积极开展助残日系列活动
太和县推出“大病患者综合医疗保险再保障工程”
赵建平在晋中分会场收听收看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
书,我最长情的陪伴(王青)
让社区工作者都学会夸赞家乡
消防大队连续五年获“红旗窗口”
青岛出台23条措施激活民间有效投资
黄岩:禁毒宣传进校园
凉山州美姑县党政代表团到顺德学习考察 两地携手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冷水江市安委办督查煤矿、非煤矿山领域安全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