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将规划新建1-2个市级海洋保护区(海洋公园)

深圳新闻网8月8日讯(记者 潘润华)8月8日,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发布《深圳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以全面推动深圳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协调。根据《规划》,深圳将加快推动大鹏国家级海洋公园、华侨城国家级海洋公园、深圳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建设。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规划新建 1-2个市级海洋保护区(海洋公园)。
据介绍,当前深圳陆域入海污染物约占总量的95%;西部海域长期处于劣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珊瑚礁、红树林等珍贵海洋生态资源亟待保护与修复;海洋生态环境风险剧增,海洋监测预警能力尚待提升,陆海联防联动响应机制尚未建立。在此背景下,深圳出台《规划》将进一步理清深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为统筹部署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奠定基础。
根据《规划》,深圳将海洋空间分为四类分区:严格保护区、环境改善区、综合协调区、重点治理区,并在分区基础上细化差异化的管理目标与要求。
为实现陆海联治环境,《规划》提出了从源头到末端,从海到陆、以海定陆的环境治理思路,明确了入海污染总量控制、陆域污染控制与减排、海上污染综合治理三个层面的规划策略。一是建立“海域-流域-陆域”的环境容量倒逼机制,对接海洋管理单元,划分5大流域14个陆域控制单元,实施差异化的环境整治措施。二是实施河湾联治,加强源头减排;优化污水处理系统,削减入河污染物;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减少面源污染等,全面削减陆域污染排海总量。三是海上污染综合治理,重点进行海水养殖、港口航运区、底泥、海漂垃圾污染的管理与防治,加强海洋工程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海域使用证制度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针对不同用海类型,细化海上污染管理的重点区域,明确管理要点和管理重点。
在海岸线保护与生态修复方面,《规划》提出,保障100.4公里原生自然岸线长度不减少,修复有条件的人工岸线为兼具公共服务功能和部分生态功能的岸线,重点包括金水湾顶东侧岸段、杨梅坑村东侧岸段、西涌西侧岸段、上洞海岸东侧岸段、深圳湾公园滨海休闲带、前海湾滨海休闲带、宝安西湾公园、大空港岸段等八大岸线,总长16.5公里。
在红树林保护方面,《规划》提出,至2020年,恢复提升与生态种植红树林新增总面积85公顷;至2035年,恢复提升与生态种植红树林新增总面积140公顷。

G236项目抢抓晴好天气快速推进
新春祈福
复婚不成竟迁怒于前夫新欢
市领导督查我市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
冷水江市全力抓实抓好今年绩效考核评估工作
深圳将规划新建1-2个市级海洋保护区(海洋公园)
中国作家济南行正式启动 一日“穿越”古今,不在书中在此城
百名网友徒步寻访名人故居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文化力量
屏南:厦门市商贸行业协会考察团莅屏考察
1-2月份我区财政收入增幅、四税占比全市“双第一”
长春中院召开基本解决执行难“雷霆行动”新闻发布会
盲人按摩师建工作室服务老人
“宣档微讲堂,今天我来讲”第十三讲开讲
交警交通治安综合管理大队大力整治人力三轮车见成效
志愿者顶酷暑提供饮水服务 调好温度让水可以直接入口
嘉定这位人物用专业和热忱影响生命
各地公安近期破赌球刑案300余起
滁州市旅游局应急演练保障旅游安全
我市首届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班开班
2018“创智青羊”产业峰会明日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