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18年“10·17”全国扶贫日


坚持以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论述为科学指导
聚焦聚神聚力 落地落实落细 抓重点攻难点 补短板固底板 奋力夺取晋中脱贫攻坚连战连胜
今年以来,晋中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6.5万贫困人口脱贫、204个贫困村退出,和顺县、左权县脱贫摘帽,全市脱贫攻坚连战连胜目标,按照“巩固提升率先摘帽县、聚力攻坚整体脱贫县、夯基固本深度贫困县、加压加力非贫困县”分类推进原则,汇聚全市之力攻坚决战。市委书记王成以上率下,亲自研究制定了脱贫攻坚一系列包保责任制,坚持每月赴两个国定贫困县调研指导,亲力亲为抓重点破难题;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建平围绕解决贫困县资金短缺难题亲自上手推动拆除复垦、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市委副书记尹乃明沉到一线、坐镇指挥,全面领导指导督导和顺脱贫攻坚工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志刚致力在管好用好帮扶队伍、精准发挥帮扶作用上狠下功夫;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市监察委员会主任丁利军倾力抓实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副市长任忠在左权县主导开展“对标对表查问题、精准到户大起底”行动。市级领导率先垂范,各级干部拼搏实干,全市形成了更加强劲的攻坚态势,取得了更为明显的攻坚成效。
主攻产业就业重点。今年发展产业项目1288个,总投资16.7亿元。新发展标准化杂粮示范基地24.45万亩、中低产果园3.45万亩、中药材面积9.2万亩、设施蔬菜0.44万亩;新发展畜类8.2万头、禽类202万只。市财政下拨专项资金3290万元支持158个整体搬迁贫困村发展产业;新建110兆瓦村级光伏电站全部并网,全市规模达160兆瓦,405个贫困村靠光伏实现集体经济破零,1.47万贫困户靠光伏稳定增收;在4个贫困县建成11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对217家农家乐每户给予3000元实物补贴;9个任务县全部建起电子商务产业园,实现县级运营中心全覆盖,村级服务店达1043个,带动贫困人口1986人就业创业;全市192个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社员4467人,完成造林13.7万亩,林果产业提质增效4.5万亩,惠及贫困户14213户,4个贫困县共聘用贫困护林员1325人,带动2650人年增收5563元;全市新增转移就业贫困人口5150人。
突破易地搬迁难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县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卡死节点、倒排工期、每周通报。“十三五”期间全市有26426人、158个整村搬迁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6个县35个安置点工程已完成投资12.7亿元,投资完成率131%,竣工率99.5%,年底前全部搬迁入住,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力补贫困村户短板。投资13.7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963个,今年计划退出的204个贫困村投资5亿多元实施提升工程,投入7000多万元推进“五洁净、六要六有”达标,全市402个脱贫村、271个贫困村全部达标,10.5万贫困户的户容户貌明显改观,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大提升。
固牢基础工作底板。夯实动态管理,清退错评户、纠正错退户、认定返贫户,识别贫困户做到应纳尽纳。完善基础资料,采取县验收、市抽检办法,做实做细精准识别退出的规定程序、扶贫政策的落实到户、帮扶措施的全程留痕。建强基层组织,全市共有229个村党组织领办致富项目,465名党员领办致富项目,党员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30445户。在全市推广党建带工建、助力脱贫攻坚“1+4”工作模式,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充分发挥。
行百里者半九十。全市上下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为科学指导,更加有效地推动和顺县、左权县聚力攻坚脱贫摘帽,榆社县深度攻坚夯基固本,昔阳县持续攻坚巩固提升,5个有脱贫任务的非贫困县加压攻坚精准发力,奋力夺取全市脱贫攻坚连战连胜!
和顺:奋力打造全省脱贫摘帽标杆县
今年以来,和顺县深入落实省委、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在市打好打胜和顺精准脱贫攻坚战领导小组的领导、指导和督导下,咬定“打造全省脱贫摘帽标杆县”总攻目标,坚持“补考”“赶考”“立标杆”一体推进,全力推动脱贫摘帽各项工作提档加速。一是紧盯高质量脱贫摘帽,确立了“一大任务”和“四个二”工作思路。“一大任务”,即把和顺打造成全省脱贫摘帽标杆县。“四个二”工作思路,即坚持“两线”作战、坚持“两队”合力、坚持“两法”共用、坚持“两措”并重,引领、推动脱贫摘帽工作步入新的境界和层次。二是强化“两个责任”,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紧紧抓住县乡村主体力量和各级帮扶力量这个关键,扭住责任落实这个核心,压实县乡村三级主体责任和各级帮扶单位帮扶责任,创新干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两支力量的积极性,凝聚起了强大的攻坚合力。三是坚持“以户为基”、落细攻击点位,全力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固底板。攻坚“五大难点”,推动脱贫产业全覆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大提速、农村危房改造全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全达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大提升。聚焦产业未覆盖人群、扶贫产业支撑不足人群、外出务工人群、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新识别人群、农村危房改造人群“五类人群”,落细攻击点位,坚持“一户一档一策”,确保了“一户不漏、一人不落”。四是坚持从严从实从细,不断完善和强化脱贫摘帽领导督导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督查力度,突出问题整改,从严从实从细推进脱贫摘帽各项工作,确保了脱贫摘帽成效。截至目前,和顺县脱贫摘帽12项重点工作已基本完成,比预定时间总体提前2—3个月。县摘帽14项指标中,除年度性指标外,其余指标总体达标。从9月份开始,全县脱贫摘帽工作由集中攻坚阶段转入巩固提升阶段,以开展“一月一主题”提质提标活动为载体,不断巩固和放大脱贫攻坚成果,确保把和顺打造成全省脱贫摘帽标杆县。
左权:以户为基 精准作战
左权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著名革命老区。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全县上下坚定“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态度与决心,始终坚持精准方略,在实践中探索走出了一条“靶向精准、以户为基、一人一策、本质脱贫”的精准脱贫之路。截至去年底,左权县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1.89%。到2018年底,将继续降至0.51%,超出贫困县退出标准1.49个百分点。
左权县拧紧责任螺丝,用责任凝聚强大合力。压实县四套班子包村督导责任、县直部门包退出指标责任、贫困户排查责任和督查督导责任。今年以来,县委已召开6次常委会、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已召开38次专题会议研究脱贫攻坚工作。9月18日,全县召开了脱贫摘帽决战大会。他们扭住产业根本,用产业夯实致富支撑。坚持长中短发展特色产业,坚持劳务技能、劳务输出双轮驱动。到目前,全县已发展核桃37万亩、杂粮8.6万亩、设施蔬菜1.39万亩、中药材10万亩。今年以来,已兑现核桃保险理赔款1566万元,培训以月嫂、护工等技能为主的“左权家政”劳务品牌服务队伍1416人,输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956人。该县集中攻坚短板,做到一月一专题集中攻坚,核准线上线下数据完善基础档案资料。今年以来,已起底整改自查问题1318个,集中解决检查督查反馈问题507个。对光伏、危房、公路、交通、饮水、易地搬迁等重点工作进行了集中攻坚推进,实现了驻村帮扶、精准帮扶全覆盖。他们坚持创新推进,用创新提升脱贫质量。进一步筑牢返贫保障,强力推进“五洁净”“六要六有”全达标,创新“四张表”,进一步强化户摸底、户对接,组建专班强化包保督导责任,坚持“四个一致”开展数据专项行动,创新政策宣传方式,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到目前,全县低保、五保供养人数已达11610人,经验收村容村貌、户容户貌达标村达129个。
榆社:深度攻坚 夯基固本
今年以来,榆社县在脱贫攻坚中抓住重点、攻克难点、补齐短板,持续推进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夯实基础,全面发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8年,计划脱贫人口1.35万人,拟出列贫困村59个,预计贫困发生率降至8%左右,2019年实现贫困县退出摘帽。
他们加强扶贫统筹整合绩效管理。一是认真落实专项扶贫资金。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脱贫政坚的力度,建立财政投入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的预算安排机制。各类扶贫资金现共到位25722.1512万元。到9月底,全县实际统筹整合各级财政涉农资金15229.69168万元,涉及项目638个。他们强化扶贫项目精准管理。全县已建立2018年县级扶贫项目库,共分六批下达扶贫项目计划891个,总投资2.801亿元,共覆盖9个乡镇140个贫困村,惠及贫困户49898人。
他们统筹协调推进其他扶贫重点工作任务。1.光伏扶贫产业。2018年,该县4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行良好,总规模达4000千瓦,累计发电量达55.7315万度,兑现贫困户收益18.4856万元。2.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完成260名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发放补助资金130万元;落实2017年至2018年“雨露计划”,享受补助学生1405名,发放补助资金281万元。3.多渠道推进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截至9月底,全县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投放5878.625万元,惠及贫困户1203户。4.加强致富带头人培训和外出考察工作。5.加强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动态管理和搬迁资金管理。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及整村搬迁变化任务调整工作后,该县整体搬迁村共68个,搬迁乡镇涉及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028户4791人,占搬迁总人口的50.51%,同步搬迁475户1192人,共计2503户5983人。该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共管账户共承接上级资金43253.4776万元。目前,共拨付易地搬迁资金26256.34万元,共管账户余额16997.1376万元,有力地加快了易地搬迁工程进度。
昔阳:持续攻坚在路上 巩固提升再出发
昔阳作为全省首批、全市首个脱贫摘帽县,紧扣“以县为战、以村为体、以户为基”三条主线,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硬任务,全力打造巩固提升升级版。
以县为战,立体推进。突出顶层设计,全县322个行政村按照“脱贫、提升、小康”战略构想同步实施;突出双线作战,县级领导纵向对所包片区全面督导;横向分头主抓25项专项行动,实现合力攻坚;突出示范创建,围绕脱贫摘帽和环境提质“双示范”,实现脱贫摘帽标准线、环境提质目标线“双达标”,提升脱贫成色。以村为体,示范引领。坚持措施到村,深入实施“九个一”便民服务工程,破解农村基础不强、公共服务薄弱难题;坚持政策到户,创新特色农业、劳务就业、乡村旅游、社会兜底等“八大增收路径”,破解短期效应、收入不稳难题;坚持责任到人,工作上压责任,清单式推进任务落实。政治上给待遇,提拔重用扶贫干部26名,提振了“精气神”,形成了“加速度”。以户为基,本质脱贫。激发“要脱贫”难题,通过入户走访、健康义诊、志愿服务、干部培训、评选表彰等“十个全覆盖”活动,激发内生动力;解决“稳增收”问题,探索“五大统筹”产业模式,创新“六个倾斜”就业制度,趟出集体经济破零“六条路径”,形成多元支撑的增收机制;突出“抓党建”主题,以“135”抓党建促脱贫工程为引领,夯实财力、人才、政策三保障,实现集体经济破零、后备干部破百、培养培训破格、产业结构破单、服务功能破限五突破,打造撤不走的扶贫队。
太谷:狠抓易地搬迁和产业发展
太谷县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山西农谷省级战略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挖掘特色产业潜力,创新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易地搬迁+特色产业发展的致富新路子。
太谷县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669户、3427人。县委、县政府实施了以城镇集中安置为主、中心村集中安置为辅、行政村集中安置为补充的安置方式,围绕“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加快进度,精心组织,目前9个安置点已全部完工,10月底将全部完成入住。在做好搬迁的同时,太谷县抓住山西农谷省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土地、资金、人才等多种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农业企业入驻,为贫困户提供了创业就业机会。特别是在特色产业扶贫上,精准发力,出台了《太谷县产业到户项目实施意见》,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村+贫困户等模式,构建了贫困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在特色主导产业扶贫上,发展旱垣设施蔬菜200亩,新发展和改造中低产果树1万亩,中药材种植1000亩,发展有机小杂粮8500亩,发展畜类养殖2.4万只(头),使受益贫困户达到6200户。在产业融合发展扶贫上,推进乡村旅游建设,在小店、大峪坪、庞庄等具备乡村旅游资源的安置点发展农家乐,带动150户贫困户实现增收。在生态扶贫上,落实退耕还林4500亩,带动486户1260人,每亩增收500元。聘用森林防火管护贫困户65名,人均年增收4860元。在金融扶贫上,完成小额信贷2249万元,受益贫困户达480户。
平遥:打好精准脱贫组合拳
平遥县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户为基,奋力攻坚,共实现了18个贫困村摘帽、7837人脱贫。
今年以来,县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领导组及办公室会议先后30余次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严格落实25个专项行动小组和县直部门全覆盖包指标项目责任,建立脱贫攻坚“一级督战、二级督办”督导机制,通过村村“联建”、机关“扶建”、企业“助建”和党员“包建”聚齐了攻坚合力。对28名第一书记、17名驻村工作队队长和26名队员进行了调整,29名驻村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今年对中药材种植、水果种植等产业扶持政策进行了调整,降低了门槛,提高了补助标准,出台了《2018年设施农业和露地辣椒扶持政策》等政策,特别是针对今年4月低温冻害,紧急出台了低温受灾贫困户小杂粮种植补贴、务工交通补贴等特惠政策。持续增加财政投入,每个贫困村平均100万元,用于扶贫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已下拨县级专项扶贫资金4300万元。组织11家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工作。晋伟中药材合作社实行优惠政策推动、订单种植拉动、土地合作带动等模式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中药材,目前已覆盖贫困村35个。山西金农庙会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着力放大金融资本效益,形成了“村集体发展养牛、企业上门保底代养”模式和包括“契约代养”和“寄母分犊”在内的“企业反哺带动、贫困户契约养殖”模式。与此同时,全县累计设立风险补偿金2376万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96亿元,覆盖贫困户3918户,占到全县贫困户总数的45%。
祁县:“三个三”走实脱贫路
祁县以“三个三”措施走实脱贫路,一是出台三批产业扶贫专项资金补助办法。围绕“果、菜、牛”农业主导产业,制定实施三批《产业扶贫财政专项资金补助办法》,通过单位企业筹一块、专项资金补一块,主推辣椒、苹果、酥梨及猪羊鸡等15个种养殖类型,投入563万元,惠及贫困户2480户,实现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二是实施三项深度贫困攻坚举措。出台《祁县攻坚深度贫困实施方案》,广推社会保障兜底、资产资源收益扶贫、户用光伏扶贫行动,着力解决1744户2623个深度贫困人口的脱贫难题,形成“村‘两委’+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全县新增低保贫困户456户588人,安装户用光伏132户,完成合作社组建26个村,惠及深度贫困户210户。
三是攻坚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医疗保障三大短板。出台《祁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针对179户c级危房,政府采取招投标形式聘请专业机构统一维修;鉴定196户d级的危房,在1.4万元国家补助基础上,县级进一步将补助标准提至3万元,10月底前全面完工。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投资105万元,着力解决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村庄的饮用水水源氟超标问题,工程涉及6个村。制定贫困户慢性病就诊报销流程图,针对其中患有35种慢性病的贫困户,进一步简化办证手续,降低评定标准。
灵石: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扶贫优势
今年灵石县全面实施了特色产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培训就业、兜底保障、社会帮扶“六大攻坚工程”,全力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两个短板”。他们充分发挥县域民营企业数量多的优势,积极引导全县民营企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村、有贫困户的村结对帮扶,采取产业带动、就业促进、项目助推、返乡创业等办法,各个参与企业已吸纳1064名贫困劳力就业,每年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积极引导企业家和帮扶人员购买帮扶对象生产的农副产品,增加收益,目前已达成意向240余万元,成交60余万元。帮扶企业投资400余万元与有关村集体经济联办或参股项目,联手发展扶贫产业扶贫济困。参与攻坚已成为全县民营企业家的共识。
作为段纯镇的龙头企业,天聚鑫源公司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完善机构,制订了实施方案,组建了扶贫办,做到了有机构、有场地、有人员、有措施。优先为有劳动能力并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目前在公司就业的贫困户有80余人。鑫源公司还捐资10万元对65户因患重大疾病而致贫的贫困户在经济方面给予帮助。公司积极整合资源,为8个村13户43个贫困户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房源。针对田家洼村的地质灾害隐患问题,公司决定对该村进行整村搬迁至鑫源新村,将有28户41个贫困户直接受益。
寿阳:精准施策真扶贫
今年,寿阳县紧紧围绕“一率先”目标,围绕剩余6个贫困村摘帽、4500人脱贫的任务,对表对标,确保实现稳定脱贫、本质脱贫。县委、县政府以扶贫工作为主抓手,2017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58个扶贫项目;今年再投入2200万元,主要实施27个项目。
今年,寿阳县对贫困户发展畜牧业、种植杂粮、蔬菜、玉露香梨、核桃等进行补助,充分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2018年全县杂粮种植面积达2.5万余亩,玉露香梨达1万余亩,葵花达0.5万亩,蔬菜面积达2万亩,中药材种植3000亩,带动2000户以上贫困户脱贫致富。今年该县完成贫困户大病住院补助129人次、48.95万元,完成中高职“雨露计划”补助163人、32.6万元,使贫困学生不再因学致贫。发放小额贷款2972.63万元,使604户贫困户受益。今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住院患者住院费用总计1272.18万元,基本医疗共补偿金额742.29万元,大病保险119.01万元,政府兜底199.66万元,补充医疗保险1061人次,总费用227万元。民政部门为因病的五保户、低保户和贫困户救助665人、金额130.29万元。贫困村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和60岁以上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连续两年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缴纳了大病医疗补充险和意外险,报销人数达442人,赔付金额144.29万元,让贫困群体切实享受到政策所带来的实惠。
本版组稿 王俊海 张建东

雅安市人大内务司法工作会在汉源召开
农博会设置斗南分会场 万元征集斗南小镇LOGO
市科协赴七星街道督查“污水零直排”工作并走访结对村
晴天结束阴雨天气来袭
崇明民族联新年前慰问原野敬老院和少数民族特困家庭
写在2018年“10·17”全国扶贫日
同样是做人,差距咋这么大?
“中谷珠海”轮太仓首航
向子秀:攀峭走壁捡垃圾
朋友圈里涉黄 两嫌疑人被抓
郾城区司法局“两会”期间加强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工作
[教育局]第四届“长江钢琴杯”宜昌市青少年钢琴比赛市级总决赛圆满落幕(图)
睢县河集乡贫困户摘了“穷帽”想入党
诏安工业园区:加快推进绿之地产业园项目
再扩散!日照80岁走失老人牵动市民心,下雪了但还是没消息....
市经信委考察团赴南方先进地区寻标对标考察学习
文水县南庄镇“五措并举”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观堂乡“早”字当头,抓好春耕春种工作
上半年南宁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平稳
快递在大城市如何“安家” 智能化成为物流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