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融媒记者姜锋
娄门是苏州古城12座城门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当地一些文物散落民间。前几天,退休后研究娄门历史的市民严命刚,在娄门桥西堍一处工地上发现了一块清代古碑。经过仔细辨认和释读,严命刚发现,这块石碑正是《平江区志》上有记载的“都督杨公新建娄门关帝庙碑”。经他联系,苏州碑刻博物馆昨天收藏了这块石碑。
发现
多年来留心寻访关帝庙碑
从小在娄门外大街长大的严命刚,退休后一直走访老街居民,
记录娄门历史,并于去年完成了《娄门外大街近现代历史地图》初版,重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娄门老街风貌(《苏州日报》曾做报道)。2016年,严命刚在走访一位沈姓老人时,老人告诉他,娄门外曾有一座关帝庙,就在老人住所的隔壁,不过早先用作东风丝绒厂,后改为民居。同年,严命刚在《娄门外大街近现代历史地图》初稿完成后征询大家意见时,老街居民沈金林告诉他,关帝庙旧址处的一户人家整修院子时,挖出了一块带有文字的石碑。
对娄门历史一直留心的严命刚回去后翻查史料,猜测这应该是《平江区志》上有记载的“都督杨公新建娄门关帝庙碑”,并去苏州碑刻博物馆拍摄了碑文的拓片。但在和院子主人联系时,由于沟通不畅,严命刚没能进去实地勘察。不过,他始终把这件事记在心上,每次路过时,都要张望几眼。
5月23日中午,当严命刚从娄门桥西堍的这户人家经过时,发现门户大开,有工人进进出出运送建筑垃圾。他立刻进去查看,但没有发现石碑,只看到了一块刻有太极图的圆石。25日中午,他再次来到这里,工人告诉他,24日在院子里发现了一块文字碑。大喜之下,他立刻找到石碑并清洗干净,仔细辨认。“由于年代已久,保存不善,碑文的许多内容已模糊不清,无法辨识。但我看到了‘娄门’‘娄江’‘关帝庙’‘顺治’等一些关键字,正和《平江区志》上记载的都督杨公新建娄门关帝庙碑的相关内容吻合。”严命刚说,因此他确定自己找到了那块令他念念不忘的关帝庙碑。
勘察
石碑已有300多年历史
惊喜不已的严命刚想收下石碑后转交给文保部门,但没能成功。回去后,他在床上辗转难眠,既怕石碑遭到损坏,又怕石碑被人拖走。他分别向警方、文保部门和媒体反映情况,得到回应后,才放下心来。
昨天早上,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的专业人员来到现场进行初步勘察,发现该碑为青石质地,长173厘米,宽83厘米,厚15厘米,重约800千克,竖立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碑文记载了清军入苏州后,江南都督杨承祖在娄门内新建关帝庙的历史事件,属于国家石质类文物,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苏州碑刻博物馆立即和施工方主管单位苏州创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出示了文物征集函,得到了积极配合,于昨天下午将这块石碑运回馆里收藏。一块历经沧桑的古石碑终于有了好去处,严命刚心中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苏州碑刻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非常感谢苏州创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文物保护热心市民严命刚先生,同时,希望能有更多市民关心、爱护散落在民间的碑刻,发现线索及时提供给他们。
我市又有2项目入选省知识产权评议重点支持项目
胡春华主持召开防汛抗洪救灾专题会议
崇阳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2018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触动了这个宁波人哪根弦
外交部表示中国对马尔代夫援助丝毫无损马尔代夫主权和独立
苏州市民工地寻回清代石碑 现入藏苏州碑刻博物馆
东莞这个政府机构招人啦!正在找工作的你都可以来哦!
1-5月 我市社保基金征缴达21亿元
西林开展节后车辆“安全、拥堵、乱停”整治工作调研
全市首个“大建大美”安置性质商品房开建
沧中附小开放日活动吸引过万人关注
武夷新区公交开通移动支付便捷通道
“百里嘉”与三水擦肩而过“山竹”周末携风雨来
莫斌:碧桂园质量永远放在第一
炎炎夏日保供油!他们,为城市“油箱”坚守
市城管局召开2017年度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致以新春祝福勉励不懈奋斗
花开满园竞芬芳
苏州6家卫生院获评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
广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8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