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治堵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两个明显提高”的治堵总目标,和“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总要求,依托新区总规制定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综合交通规划》等7项交通发展规划,把治堵工作列入“新区交通大会战实施方案”“舟山海上花园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四个舟山”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同时狠抓长效管理,强化治堵举措,创新思路、攻坚克难,强势推进,在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管理等几个方面实现了新发展、新提升、新跨越,其中2014年被省政府考核优秀。人民群众对交通满意度从68.2%提升到85.4%。不少市民说:“五年治堵成果丰硕。汽车增长了这么多,路却很少堵,交通秩序变好了。 ”
亮点一:疏通“经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全市着力构建“衔接合理、布局完善”的城市路网及停车系统,加快建设百里滨海大道,扩建329国道,延伸新城大道,提升海天大道功能。五年来主城区共新建改建城市道路70余公里,建设联网路15条,改善拥堵点35处,建设城市绿道90余公里,打通38条“断头”路,拓宽19条“瓶颈”路,新建过街设施1处,新增专用停车位个23000余个,其中公共停车位2900余个,新增停车位600余个,减少道路路面停车位600余个,分批建设停车诱导系统,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建设公共自行车停放站点304个、投放公共自行车7100辆,切实解决市民和游客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亮点二:公交优先,打造惠民便民亲民升级版
市政府高度重视公交优先发展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全力打造安全便捷、经济舒适、智慧环保的新区“满意公交”。
2013年4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首条快速公交线工程建设。这是市委、市政府情系民生的一项重大决策,旨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有效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功能。经过市住建、交通运输部门和舟山公交全体员工的奋力拼搏,快速公交1号线在短短五个月内就建成并运行,创造了“新区速度”,实现了舟山公交史上快速公交“零”的突破,使舟山成为全省第三个拥有快速公交线的城市。快速公交1号线先后与准快速21路和37、9、25路实现了同台换乘。
截至今年11月底,乘坐快速公交1号线的乘客已突破1600万人次。舟山公交从硬件到软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5年投入21000余万元,新增更新公交车辆398辆,其中公交新能源车已占54%;全市万人公交保有量突破11标台,达到特大城市标准;持续优化线路布局,以快速公交线路为核心,新增、优化公交线路85条。大力推进公交站场建设,建设公交专用道54公里、公交首末站7个、公交停靠站330个、公交电子站牌43个。 2013~2014年公交14条线路分别提速10%以上,2015年起10条客运量最大线路速度保持在全省先进水平。公交客运量从2013年的5285万人次增长到目前的8600万人次,增幅达62.7%;公交分担率从2013年的11.6%提高到2016年底的19.8%,2017年将突破21%。
随着舟山首条brt快速公交开通和“一票制”票价改革、一小时免费换乘、老年人优惠政策的实施推广,市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获得感大幅提升。
亮点三:重拳出击,严管严治重教常态化
全市交警等部门深化“优化提效、查违治乱、疏堵保畅”治堵举措,落实勤务机制改革,严管严治交通违法行为。五年来,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65.8万余起,其中查处机动车违法行为219.2万余起、非机动车44.3万余起、行人违法2.5万余起。
进一步优化城区交通组织,在10个路口、14个方向实施禁左,22条道路设置单行线,打造交通组织顺时针循环。建立常态严管示范区2个,市级治堵重点道路4条,省级重点道路6条,严格控制社会车辆上下班高峰期占用公交专道次少于1次/10分钟。
强化道路交通标志标识建设,大力实施“礼让斑马线”行动,将重点整治斑马线推广至74条,查处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24830起,通过处罚和教育并举,让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成为舟山亮丽的风景线,并逐渐规范行人过斑马线行为,从集中整治向建立长效机制方向发展。
重点开展“一创一治”(创文明交通、治秩序乱象)和“两非”车辆整治系列行动,切实改善交通出行环境,通过整治,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守法率稳步提升,分别达到95%、85%、85%以上,全市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亮点四:科技治堵,改善岛城交通秩序
全市加大经费投入,综合运用“电子监控、智能诱导、数据分折”等多项科技手段治堵,逐步实现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实时化、数字化和科学化。
完善电子警察、信号灯、视频监控等各个系统,全市现已投入使用的有128套电子警察,设备覆盖率达到95%以上。建立信号机远程控制平台,本岛共159个路口信号机已接入信号机远程控制系统,重点道路和示范区信号灯远程控制率达100%。建立智能化公交运营调度系统,实现了对公交车辆的实时调度。建立城市交通数据开放平台,完成公共交通数据、交通运行指数基础数据和停车场等动态数据,以及公交场站、停车场基础信息和交通基础设施等静态数据对外开放工作,同时完善交通诱导和停车诱导系统。本岛建设完成19块可变信息情报板,协调接入17处停车场数据,新建停车诱导屏13处,与高德公司合作,实现交通和停车诱导。建立交通运行数据深度应用,每月对三个城区、重点区域、重点道路交通运行状态进行分析,指导交通管理。完善城市交通公众出行服务平台,相继推出了“舟山公交”“舟山智能交通”等公众出行手机客户端app和微信公众号,“出门查路况,开车选路线,候车看时间”逐渐成为市民的出行习惯。
亮点五:强化宣传,大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市治堵办紧紧围绕“增强市民对交通治堵参与意识和获得感”,坚持不懈地抓好治堵宣传工作,着力打造“主体发布、补充宣传、网络参与、实地感召”四大治堵宣传平台,增进社会各界对治堵工作的了解和支持,为全市治堵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一是打造主流媒体宣传平台。市属主流媒体联动,分别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开设“治堵进行时”“城市治堵 畅通新区”“治堵访谈”等专栏专题,实时报道全市城市治堵工作的做法和“亮点”,5年共刊发稿件1200多篇。
二是打造社会资源补充宣传平台。全市每年利用主城区范围内80个社区的led屏及宣传栏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堵宣传语投放活动,增加居民绿色出行、文明交通意识。市治堵办每年制作一部治堵宣传片,在大光明等几大影院作为片头公益广告,并同步在辖内各县区和功能区管委会广场、站点电子屏播放;租用市内环城东路等几处大型广告牌制作大幅治堵公益广告,利用城区施工围墙、公交亭等开展治堵宣传画、标志、标语宣传;选择市内几条主要线路公交车辆以及部分出租车进行张贴及喷制治堵标语,倡导绿色文明出行。
三是打造网络互动平台。开展“绿色出行达人”评选活动。通过拍摄照片+推荐理由讲述他们绿色出行的故事,并逐一在舟山晚报等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播放。最终评选出10名绿色出行达人,颁发证书,并聘为“城市治堵 绿色出行”的形象代言人;市治堵办联合舟山网招募对治堵工作关心的网友,对我市治堵项目进行巡访,分析评判治堵成效,在舟山网官方微博、全媒体快报等平台进行现场直播,扩大治堵宣传效果;在舟山全媒体开展“畅美交通身边的感动”为主题微电影大赛评选活动,通过挖掘交通人日常工作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传递交通行业正能量;在舟山网、舟山广电app及微信平台,开展“斑马线随手拍”活动、交通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提高市民知晓度与参与度。
四是打造实地宣传感召平台。市治堵办每年出资10多万元购买公交体验卡,与各县区治堵办在每年11月联合发起公交体验进社区、进机关企事业单位活动;今年起还与媒体组织开展“文明交通进校园”活动,收到良好成效;市文明办等单位发起“认领斑马线”活动,组织在职干部职工(志愿者)、退休人员轮流守护斑马线,进行文明礼让劝导;g20及“世界无车日”期间,市治堵办联合相关媒体开展新区“绿色出行季”全民低碳骑行体验活动。各县区级治堵办和交通交警部门还不定期上街提供交通咨询服务、发送交通出行手册、展板展示治堵成果,营造治堵氛围。
本版图片均由市治堵办提供
2020全国城乡公交卡将实现互联互通 最全政策解读来了
成都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集中在东部地区 伴有雷电
省道河龙线沧州蠡县界至博野绕城段大修工程施工(二次)招标公告
市残联赴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
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布 徐闻现代农业产业园上榜
治堵进行时丨五年治堵 亮点纷呈
三台县委副书记、吴明禹主持召开棚户区改造专项贷款推进工作会
市旅发委大力发展“旅游+扶贫”拓宽乡村致富路
小溪镇三举措做好清明节森林防火工作
2017年上海医疗服务数据显示:“分级诊疗”效果初显,就医重心进一步下沉
陈红红到市委党校调研
险!八旬老太高速拾荒所幸及时发现送其回家
芗城:强化中秋节前景点环境秩序管理
肇源县法院建设“联动集约递进式”执行机制
沅陵:司法鉴定宣教走进乡村
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召开 肖玉兰出席相关会议并讲话
重阳节登高这些事项需注意
九措并举 让丹东旅游由大变强
诸暨市首创“三位一体”的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中心
邢怀章书法艺术家乡汇报展在市博物馆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