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商务探索出产业扶贫新路 助推“黔货出山”

  采取“国有公司 龙头企业合作社”,建立集采、销、送一体的农产品销售平台,黔西南州破解产销对接难题;抓市内市场产销对接、线上线下平台融合发展,铜仁市五个抓手为绿色优质农产品出山保驾护航……近来,贵州商务通过创新运用政府资源和市场资源推动产销对接,在加快推进黔货出山的同时,带动51.27万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走出一条扶贫新路。
放眼全国市场
产销精准对接
一年来,搭建平台渠道帮助农产品集配企业与学校、机关、部队、医院、超市、国企有效对接,学校、机关本地农产品采购率已由原来的20%左右提升到48%。运用对口帮扶机制,深入分析北、上、广、渝等目标市场行情,实施菜单式推介,举办或参加各类推介会133场次,签订的长期合同金额达到了115.03亿元。
依托市场主体在全国重点批发市场设立4个分销中心,在云南和越南老街省、海阳省设立海外分销中心。去年分销中心销售农副产品近18亿元,辐射带动了3.7万群众。依托与三大电商巨头战略合作机制,推行农产品直采、微菜场等新模式,通过线上销售的黔货超过130亿元,同比增长了74.4%,是实施电商精准扶贫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目前,一个以分销中心为前端,集配中心作衔接,反向指导合作社订单式生产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初步形成。
补齐物流短板
助力黔货出山
全面推广龙头企业 合作社农户模式”,以20个农商联动示范县为带动,在贫困县布局建设92个上联生产、中联流通、后联销售的农产品集配中心,依托这些集配中心推动贫困地区合作社与贫困群众形成利益联结,实现三方抱团发展。
通过利益联结,去年全省合作社销售订单达到25227份,金额达266.26亿元,带动51.27万贫困群众有效增收。依托国有公司设立收储基金,在集配中心实施保底价收购,确保市场走低时农民收入不减,在部分地区试点为贫困村合作社购买订单保险,解除群众发展生产的后顾之忧。经过一年努力,以龙头带农户的利益联结扶贫机制在全省基本形成。
利益联结机制
广惠贫困群众
为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助推贵州经济腾飞,通过加快补齐商贸流通设施短板、培育市场主体,着力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实施了冷链物流业助推脱贫攻坚行动,运用扶贫产业子基金,引导社会资本重点围绕农产品主产区、交易市场和集配中心布局建设冷链设施。目前,全省库容已达79.4万吨,冷链运输车辆达到703辆,冷库保有量从原来的全国28名上升到前20名。
同时,加快实施商贸物流标准化建设,重点培育20个示范基地和34个3a级以上商贸物流骨干企业,推动构建商贸物流新体系。阿里巴巴集团发布的“2017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去年我省物流时效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严格地方标准
创建品牌体系
为确保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放心,坚持以中高端市场为导向,我省制定修改了60余项地方标准,将2700余个农产品纳入贵州绿色农产品推介管理平台,强化产品质量认证。构建了统一的贵州农产品品牌管理体系,优选蛋禽、食用菌和蔬菜等作为统一对外宣传的重点农产品,逐步打响黔货品牌。
另外,会同食药监、科学院等部门完成1163个重点农产品质量追溯,并与商务部肉菜追溯系统互通,实现农产品来源可追溯、流通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记者 孙维娜

从倒数第二到全市第一东乡平安建设漂亮翻身
张瑞书市长再次赴中节能公司调研
龙门吊下造船人叶清竹:稳如泰山担重任
开福区新建“三校一园”
关于做好2018年度台州市“海外工程师”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贵州商务探索出产业扶贫新路 助推“黔货出山”
我局组织召开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推进会
广西师大雁山校区四期公寓42栋有学生坠楼,已无生命体征
省质检院、省危化所到雅安市调研依法施检账图模式工作
两车追尾1人被困 消防紧急救援
川南临港片区和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签署合作协议
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
以科技创新合作促经济转型升级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47.95亿元 同比增长14.5%
10大关键技术引领湘茶升级
眉山市水务局关于《黑龙滩水库禁钓区划定及库区垂钓管理方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利剑行动”净化旅游市场
东山西埔镇:积极“备战”,全力做好节前各项工作
监管层表态加速房地产税出台草案年底前或首次审议
浦发银行上海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