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帮个忙”引来麻烦事 单位为员工虚开收入证明有风险


买房买车等贷款时需要开具收入证明,一些单位出于“关心员工”的好意配合虚开较高的收入证明,谁知埋下法律风险。记者了解到,一旦双方产生劳动纠纷,有的员工以高开的收入证明为依据,要求单位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市区某公司就遇到这样一件尴尬事。柏女士去年3月应聘到该公司从事设计工作,双方口头约定工资为6000元/月。用工期间,公司一直未与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未缴纳社会保险。因公司拖欠2018年1月至3月工资,柏女士遂以此为由,通过邮寄方式单方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并向润州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部门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按照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期间的两倍工资共6万元,以及经济补偿金8000元。
庭审中,柏女士提供了盖有公司公章的工资收入证明,内容包括柏女士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开始工作工作时间、工作岗位和月工资数额(6000元/月),证明其约定的每月工资数额。对此,该公司予以否认,辩称收入证明是为方便柏某买房向银行申请贷款而出具的,工资数额并不真实。为证明她每月的实际工资数额,公司提供了工资发放的微信转账记录。
收入证明中的月工资数额能否作为劳动者的月工资数额?根据《劳动人事争议办案规则》相关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在这起劳动争议中,公司虽对收入证明内容的真实性不予认可,但对证明本身的真实性没有否认,并未提供有力证据证明收入证明虚假性、无效性。从调查看,对于微信转账记录中的转账名目,每月的支付时间并不一致,不符合工资支付的周期性特点,不能作为工资数额的充分证明。
最后,在仲裁部门的劝导下,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该公司不得不按照月工资6000元的标准,支付了柏女士工资、经济补偿金等共计15000元。
像这样虚开收入证明的事时有发生。市区一家单位的人事部经理陈先生坦言,经常碰到员工为了买房买车等贷款、办理信用卡等,请单位帮忙开具工资足够高的收入证明。一般情况下,单位出于帮忙的好意,多半睁只眼闭只眼。“有时尽管有顾虑,但考虑到同事间的关系,不得不帮这个忙”。一项调查显示,出具虚假收入证明的多为中小企业或人员流动大的企业。其中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风险意识,认识不到出具虚假收入证明带来的风险和危害,而人员流动性大的企业为了留住员工,一般会给员工开具满足其要求的证明。
记者了解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也认识到其中的风险,对开具收入证明较为规范。市区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职工开具收入证明数量较多,其中主要为出国(境)或其子女出国(境)办理签证需要的收入证明和买房买车等贷款需要开具的收入证明。为了防范风险,单位特意对开具证明进行规范。比如提前3至5个工作日,申请人通过内网申请,完成内容审核及备案,并根据审核结果,在指定的时间内到人事劳资部门办理。同时明确,收入证明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所有信息都应准确、详实,如有不实之处,将不予办理。员工不得因为个人需求,要求出具虚假证明。
劳动仲裁部门提醒,一方面用人单位应建立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按规定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及时规范工资发放制度。另一方面对于员工高开收入证明,应严格把关、予以禁止,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可能带来的不利法律后果。(润仁  沈春来)

雅西高速瓦厂坪段断道处应急抢险处治工程通过验收 通车时间待定
900余名“铁人”竞速 长寿湖畔上演速度与激情
扬城出现“快递隐私面单”手写快递单正在逐渐减少
“工商进万企”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
凤凰南街部分路段今起施工
好心“帮个忙”引来麻烦事 单位为员工虚开收入证明有风险
龙海:两岸青年携手 促进产学研融合
重磅微视频《“一带一路”5岁了,真好!》
(现场新闻)七旬婆婆临终不忘交党费
作风要养 善作善成
李晖主持召开永州市委常委会2018年第15次会议
骑征吴越 逐梦江南
亳州快速路最新进展如何?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打造城市后花园 舞凤山片区推进提升改造工程
专家打造新时代特区版“枫桥经验” 提升百姓获得感
关于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
治理欠薪 更要走心
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构建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长效机制
扬州租房市场大数据出炉 月租1500元最受欢迎
九畹溪镇|石柱土家村来了“洋”专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