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在三湘 | “三育三创”促脱贫

精准扶贫在三湘 | “三育三创”促脱贫
“三育三创”促脱贫
  ——醴陵推行精准扶贫新模式见闻
  “贫困发生率已由4.13%下降至1.64%……”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醴陵市围绕发展产业、增加就业、鼓励创业,探索推行志智双扶“三育三创”(全方位培育平台、创造增收机会,全覆盖培育工匠、创新脱贫能力,全天候培育信心、创生致富动力)新模式,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取得较好效果。至去年底,该市1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6479户贫困户22998人实现脱贫。
  全方位培育平台,创造增收机会 
  “流转了3亩土地,一年获得流转金1230元;务工收入3600元;赠股收入1000元;入股2万元分红1700元……”在醴陵市均楚镇殷家冲村,贫困村民罗飞林说,他现在是村里东生瓜蒌公司的股东,收益颇丰。
  作为醴陵市产业扶贫五星级挂牌企业,东生瓜蒌公司吸纳贫困户长期就业11人,赠股贫困户59户,年发放工资及股金分红70多万元。
  去年,醴陵市以创建产业扶贫五星级挂牌企业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程,为贫困户搭建增收脱贫坚实平台。今年持续发力,开展“一村一个特色产业、一村一支服务队、一村一个销售柜台、一村一个扶贫专业合作社、一村一批产业脱贫之星”等“五个一”创建活动,形成了水口山玻璃牛角椒、隆兴坳白茶、周坊绿茶等特色品牌,“一村一品”格局不断壮大。
  目前,醴陵市70%以上的贫困户有了产业发展收入。
  全覆盖培育“工匠”,创新脱贫能力 
  “头月工资3500元,此后稳定在4000元。”醴陵市左权镇陈东村贫困户王小叶一家7口,为了赚钱养家,她去年5月参加市里组织的“巾帼脱贫”月嫂培训班,并找到就业机会,现正报考高级育婴师,立志当上“金牌月嫂”。
  近年来,醴陵市采取田间学校、企业课堂等形式,组织贫困群众参加陶瓷成型、保安保洁等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以及农机驾驶、蜜蜂养殖、茶叶制作、油茶种植等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培训。全市已有1780多名贫困群众获得不同技术技能,其中产生陶艺匠、茶艺师等“行业师匠”600多名。
  为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去年,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学校针对全市贫困家庭“两后生”(指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开设了职教“自强班”,提供两年全日制“免学费、免杂费、免生活费,包推荐就业”的“三免一包”中职教育。目前,在读贫困家庭学生100余人,为家庭稳定脱贫带来了新的希望。
   全天候培育信心,创生致富动力 
  “没有帮扶干部帮我们树立信心,我们就不会有脱贫致富的动力。”醴陵市茶山镇贫困户朱伏生深有感触地说。他原是个木匠,多年前切割木板时右手食指被平抛机切断,除大拇指外,其他3个手指萎缩,落下四级残疾。曾经一蹶不振的他,如今在市里结对帮扶干部引导下,贷了3万元小额扶贫信贷资金,将养蜂产蜜规模发展到60桶,成了株洲市五星级特色产业致富“脱贫之星”。
  醴陵市拥有56支驻村帮扶工作队,142名帮扶队员驻村蹲点,全天候为贫困户鼓劲打气。同时,有4657名结对帮扶干部“家家进、户户帮”,极大增强了困难群众“我能脱贫、我必脱贫,我能致富、我定致富”的信心。
  去年,醴陵市涌现“脱贫之星”700余人,其中200人获评株洲市脱贫示范户。
  (文/李文峰 匡凤 邓立平 汪陵安)
  “三育三创”促脱贫
  ——醴陵推行精准扶贫新模式见闻
  “贫困发生率已由4.13%下降至1.64%……”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醴陵市围绕发展产业、增加就业、鼓励创业,探索推行志智双扶“三育三创”(全方位培育平台、创造增收机会,全覆盖培育工匠、创新脱贫能力,全天候培育信心、创生致富动力)新模式,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取得较好效果。至去年底,该市1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6479户贫困户22998人实现脱贫。
  全方位培育平台,创造增收机会 
  “流转了3亩土地,一年获得流转金1230元;务工收入3600元;赠股收入1000元;入股2万元分红1700元……”在醴陵市均楚镇殷家冲村,贫困村民罗飞林说,他现在是村里东生瓜蒌公司的股东,收益颇丰。
  作为醴陵市产业扶贫五星级挂牌企业,东生瓜蒌公司吸纳贫困户长期就业11人,赠股贫困户59户,年发放工资及股金分红70多万元。
  去年,醴陵市以创建产业扶贫五星级挂牌企业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程,为贫困户搭建增收脱贫坚实平台。今年持续发力,开展“一村一个特色产业、一村一支服务队、一村一个销售柜台、一村一个扶贫专业合作社、一村一批产业脱贫之星”等“五个一”创建活动,形成了水口山玻璃牛角椒、隆兴坳白茶、周坊绿茶等特色品牌,“一村一品”格局不断壮大。
  目前,醴陵市70%以上的贫困户有了产业发展收入。
  全覆盖培育“工匠”,创新脱贫能力 
  “头月工资3500元,此后稳定在4000元。”醴陵市左权镇陈东村贫困户王小叶一家7口,为了赚钱养家,她去年5月参加市里组织的“巾帼脱贫”月嫂培训班,并找到就业机会,现正报考高级育婴师,立志当上“金牌月嫂”。
  近年来,醴陵市采取田间学校、企业课堂等形式,组织贫困群众参加陶瓷成型、保安保洁等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以及农机驾驶、蜜蜂养殖、茶叶制作、油茶种植等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培训。全市已有1780多名贫困群众获得不同技术技能,其中产生陶艺匠、茶艺师等“行业师匠”600多名。
  为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去年,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学校针对全市贫困家庭“两后生”(指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开设了职教“自强班”,提供两年全日制“免学费、免杂费、免生活费,包推荐就业”的“三免一包”中职教育。目前,在读贫困家庭学生100余人,为家庭稳定脱贫带来了新的希望。
   全天候培育信心,创生致富动力 
  “没有帮扶干部帮我们树立信心,我们就不会有脱贫致富的动力。”醴陵市茶山镇贫困户朱伏生深有感触地说。他原是个木匠,多年前切割木板时右手食指被平抛机切断,除大拇指外,其他3个手指萎缩,落下四级残疾。曾经一蹶不振的他,如今在市里结对帮扶干部引导下,贷了3万元小额扶贫信贷资金,将养蜂产蜜规模发展到60桶,成了株洲市五星级特色产业致富“脱贫之星”。
  醴陵市拥有56支驻村帮扶工作队,142名帮扶队员驻村蹲点,全天候为贫困户鼓劲打气。同时,有4657名结对帮扶干部“家家进、户户帮”,极大增强了困难群众“我能脱贫、我必脱贫,我能致富、我定致富”的信心。
  去年,醴陵市涌现“脱贫之星”700余人,其中200人获评株洲市脱贫示范户。
  (文/李文峰 匡凤 邓立平 汪陵安)

简易房占消防通道 北京市西城区一200平方米违建全拆
一季度全省二产税收292.9亿元实体经济情况好转,汽车制造、食品制造业税收收入增速较快
淮北市教育局传习新思想 “五指并拢”抓作风正行风
“开学装备”攀比之风岂能越刮越大?
资阳:精准亮剑 守护民利
精准扶贫在三湘 | “三育三创”促脱贫
玉环获批“全国水暖阀门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柘城县卫计委组织召开脱贫攻坚及健康扶贫推进会
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郭驰副主任到大鹏局检查调研安全生产
北仑区出台全省首个生产经营单位发包项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机动车辆如何才算礼让斑马线
全国人大代表、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杭州建设“数据之都”优势明显
撞伤女孩逃逸后卖掉肇事车 临沂民警走访找到司机
我市出台新规治理楼市乱象
东南三环南侧快道(浐河桥-雁翔路)18日晚进行封闭施工
湖南省民政厅调研望城社区阵地创建工作
市场监管局召开深化特种设备大整治大排查会议
麻阳富田坳村:培育最优红心猕猴桃
单位全覆盖! 五通桥打通派驻监督“最后一公里”
东港市召开湿地保护区违规建设项目整改工作专题调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