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长治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报告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长治市坚持转型升 级、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按照市委把长治打造成全省经济重要增长极目标,着力推进“六大工程”, 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做好稳增长、促转型、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新成效, 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呈现出持续向好的良好势头。
  一 、 2016年长治市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016年 全 市 城市经济 保持 良好的发展 势头 ,城市规模继续扩大,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 事业 全面 进步。
  (一)城市 规模继续扩大,城市人口持续增加
  长治市现辖1个县级市、2个区、10个县和1个省级开发区。行政区域土地面积1.39万平方公里。建成区 面积156.89 平方公里 ,较上年增加 10.12平方公里 。 年末全市常住 人口 达343.54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为 177.03万人 ,比上年增长 3.5 %;城镇化率达到 51.5 %,比上年提高 1.5个 百分点
  长治市 在提高城镇化率的 同时 ,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 强化城市建设管理,中心城市建设取得 新进展 , 特别是近三年来,在主城区开工建设各类城建重点工程438项,完成拆迁120多万平方米,是前十年总量的2倍,新敷设各类管道580多公里,新增道路面积150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三环八纵十二横”路网框架。
  (二)市政 公共设施日臻完善,城市社会功能不断增强
  市政 公用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 随着城镇化战略步伐加快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逐年增大,特别是近三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干城建年,一年见成效、二年见大效、三年大变样”的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全年城市液化气供气总量3650吨,天然气供应量6568.5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天然气2119.1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93.7%,比上年增长0.7个百分点。市区集中供热面积384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热面积3040万平方米。市区污水处理能力27.5万吨/日,全年污水处理量6964万吨。生活垃圾年清运量23.6万吨。
  城市交通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长治市 在2016年对主城区9条道路进行了雨污分流、管线入地、无障碍设施、 主干道 路面及人行道提质改造,并开工新建了4座路桥和人行过街天桥 , 通过高标准的建设,提升了城市形象,也提升了广大市民的幸福指数 , 极大地缓解我市主城区道路拥堵现象,为市民提供一个亮丽、便捷的出行环境。 一 是城市居民出行 方式 更趋多元,近年出现的“ 滴滴快车 ” 、 “ 顺风车 ” 、 “ 公共 自行车” 、各类 “ 小黄车 ” 等 极大的方便 了 城市居民日常出行。截止 2016年 末 , 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44.7万辆,其中私人汽车40.2万辆,增长 3.52 %。本年新注册汽车5.2万辆, 增长 4.7%。年末轿车保有量27.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其中私人轿车25.7万辆,增长11.5%。年末城市交通运营车辆753辆,其中市区公共汽车450辆 , 市区 公共汽车 客运量 为7384万人次 ,较上年出现 40 %的下降。出租汽车3181辆,其中市区出租车1801辆 , 车辆 个数 无变化,但是客运量较上年 有 下降, 也是 出行多元化 所导致。
  (三)全市 经济负重前行,综合实力稳步增长
  1、 全市经济稳步增长,经济结构 逐步 优化
  2016年受煤、焦、钢、铁等主导工业品价格的快速上涨,经济总量稳步增加。2016年 全市 国内 生产总值1270.48亿元,比上年 增长6.2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4亿元, 增长 5.5%;第二产业增加值646.9亿元, 增长5. 9%;第三产业增加值562.2亿元,增长6.9% 。结构占比 为 4.8: 50 .9:44.3,较 上年的 4.9:51.1:44,结构 向 三产逐渐 倾斜, 创新 驱动,转型升级趋势显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达 37063元 。
  2、 工业增速 逐步向好
  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加上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等因素掣肘,面对工业经济下行压力,长治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千名干部入企服务工作”等工作,我市工业经济破冰前行,全年增速实现 了由负转正 。截止2016年 末, 全市 达 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31 6家 ,实现工业总产值1543.8 亿元 , 增长 8.09%。 工业增加值 583.1 亿元,增长 2.5 %。全年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 72 亿元, 增长13.64 %。 主营业务成本 981.1亿元, 增长6.7 %;利润 总额 75.6亿元, 增长 931.9%。
  3、财政用于 科学技术类支出较快增长
  全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8.5亿元,增长2.2%。税收收入65.1亿元,增长6.7%,其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52.4亿元,增长5.0%。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234.34 亿元,下降3%。其中科学 技术支出 增长 118 %,文化 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 2.5%,城乡 社区 事务 支出增长 5.8%,交通 运输支出 增长4.6%。
  4、 从需求侧看,呈现“投资提质、消费加快、外贸收窄”
  投资 增长 提质。 2016年以来,受国内经济下形压力不断加大,投资信心不足等因素影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但质量有所提高 。 但长治市 投资总量连续6年位居全省第二,仅低于太原市,较太原市投资总量低513.3亿元;投资增速位居第三,分别低于运城、大同3.1个和0.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3.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4.3个百分点。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514.4亿元,增长5.1%。 第一产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对投资增长贡献率大幅提升。 第一产业投资253亿元,增长21.9%;第二产业投资598.3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投资663.1亿元,增长3.2%。全年全市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369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87个,计划总投资1889.2亿元,完成投资430.9亿元。 房地产市场去库存仍然紧迫。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7.8亿元,下降22.5%。其中,住宅投资48.9亿元, 增长 21.1%; 全年 商品房销售面积219 万平方米 ,增长2.7% , 其中,住宅197.9 万平方米 , 增长 11%;商品房销售额93.3 亿元 ,增长14.9%,其中,住宅80.1 亿元 ,增长26%。 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有26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其中,住宅待售面积为171.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6%。商品房待售面积依然保续高位运行,去库存化的周期明显拉长。
  消费 稳 中 有升。 2016年,随着经济的逐步回升,消费需求和信心都在逐渐增强,消费市场呈现逐渐回升的趋势,特别是限上消费品市场增速已扭转去年的负增长的局面,自今年7月份以来持续保持正增长,截止 年底,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消费持续稳中有升。同时,文化、旅游、养老、教育、保健等服务消费正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全年全市商业住宿设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 2. 5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3751万人次,分别增长4.4%和15%;旅游外汇收入1560.8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368.2亿元,旅游总收入369.1亿元,分别增长4.7%、15.1%和15%。 分城乡看,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全市城乡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市城镇单位实现零售额425.8亿元,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75.2%,同比增长8%,乡村单位实现零售额98.6亿元,同比增长8.3%,快于城镇0.3个百分点。
  进出口明显收窄。 2016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虽然下降明显,但与上年相比,在出口额降幅大幅收窄的带动下,下降幅度得到明显收窄。 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7731万美元,下降50.9%。其中,进口额4886万美元, 下降 60.9%;出口额2845万美元,下降12.4%。
  (四)社会 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1、养老保险。 随着我市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也在提高,适龄老人及退休人员开始领取养老金并从中得到了实惠。截至2016年底,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05.5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为46.1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养老保险为9.8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为11.5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38.1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到了98.3%。
  2、医疗保险。 我市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为主体的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2016年,我市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99.8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为6 1.6 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为38.2万人;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9.4%,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向全体居民都能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其他保险。 社会保险由五大保险组成,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外,还有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2016年,我市参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41.3万人、56.9万人和43.9万人。随着“五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覆盖面逐步扩大,基金征缴再创新高,人们守法参保意识逐步增强,各地恶意欠费明显减少,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全市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被纳入到社会保障制度中来,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进一步得到了体现。
  4、社会救助工作。 救助范围不断扩大,救助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以城乡一体化、社会全覆盖为特点,低保、五保供养等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医疗、住房、用电、文化、法律、教育等救助相配套,灾害救助、临时救助、流浪乞讨救助和社会互助等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目前城市低保标准已经提高到每月平均488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年平均3139元;城市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达到3.1万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3亿元;农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9.9万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亿元。我市还建立了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和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同时设立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残疾人救助和慈善救助项目。城乡救助体系的不断完善,充分保障了公民获得救助的权利,各种救助制度普惠到更多的困难群众,让贫困弱势群体共享发展成果。
  5、社会福利事业。 初步形成了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供养机构为补充,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体系,社会福利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目前,我市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86所,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6431张,收养人数3076人。城乡家庭中百岁以上老人每月300元生活补贴,60-99岁的失能老人每月补贴60元。建立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实施意见。全市共有农村留守儿童5660人、留守老人1300人、留守妇女2400人。对其中800多名留守儿童通过心理辅导、政策帮扶等形式进行了救助。我市还出台了《长治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办法》,下发市级配套资金396.5万元,按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发放。
  6、居民 收入。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94元,比上年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63元,比上年增长6.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25.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5.6%。
  (五)城市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市区有公园4座,总面积127公顷。全年市区供水总量8313万吨,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62.8升。全市空气质量 ⅱ 级以上天数219天。全市达 ⅲ 类水质标准的断面比例76.5%。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辛安泉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二 、城市发展中需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
  (一)城镇化水平较低
  一是城镇化率偏低 。城市往往是一个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结构对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全市加快推进城市一体化发展,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化发展综合水平稳步提高。但城市化总体水平不高,中心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镇规模偏小,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比较突出,制约着全市服务业发展。2016年,长治市城镇化率达到51.53%,比上年提高1.51个百分点,居于全省第七位,比全国低5.82个百分点,比全省低4.68个百分点。二 是城市规模偏小,聚集能力相对较弱。 从国家公布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我市仅为中等城市,全市城市规模总体仍然相对较小,人口聚集能力较弱。
  (二 )支柱 产业也是转型 发展的 矛盾所在
  近年来 受实体经济 的 影响,煤炭需求下降,价格深度下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低位徘徊;企业经营困难,效益明显下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为突出。 2016年 后半年煤炭及下游行业有所回复,煤炭价格出现 上涨。 我市经济紧张倚重煤炭等支柱产业的格局与转型发展的矛盾短期内不 会 有大的改观。表现在: 一是传统产业增长潜力不足,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我市传统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 二是主导产业集中度太高,转型 企业 发展困难。 煤炭、炼焦增加值占整个工业的比重已经达到七十 多 ,而高度集中的行业同时也是增长空间有限的行业,加之新兴产业规模太小,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我市今后工业的增长,同时也使我市转型与发展的矛盾非常突出。 三是新兴产业“势单力薄”,对工业经济拉动作用不强。 新兴产业只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七分之一,难以担当工业经济增长。 四是工业整体下行明显,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减弱。 我市的经济结构使得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工业,工业的下行将导致对经济增长支撑减弱,并最终影响全市经济运行态势。 五是支柱 产业 增长 受限 。 多年形成的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发展规模不大,产业结构单一,“一煤独大”的格局没有根本性改变,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我市四大支柱产业都属于高能耗产业且面临全国性产能过剩,增长空间将会受到极大限制。
  (三 ) 创新产业发展 、城乡居民增收 、 生态环境等事业需进一步加强
  创新型 产业发展欠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发展任务艰巨 ; 民营经济发展还不足;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进展缓慢,安全生产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三 、加快城市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6年 ,全市城市经济发展各方面取得 了 一定的成果,但 我们 也深刻的认识到: 长治现在正处于一个重大历史关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全面小康进入决胜期。“紧扣‘两个规划’,突出‘一个中心’,坚持‘两个抓手’,强化‘三大支撑’,推动长治转型综改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部署,这成为今后长治发展的 方 向。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不要带血的gdp,不要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gdp,不要掺假带水分的gdp,要努力创造有质量有效益真金白银的gdp、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的gdp、老百姓有实实在在获得感和幸福感的gdp,向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要牢固树立全新资源观,切实加快转型发展步伐,统筹利用好煤炭、矿产、文化、生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政府效率、法治环境、社会诚信等各类资源,特别是要用好用活最具革命性、能动性的人力资源,走出长治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新路。要紧扣“两个规划”、突出“一个中心”,按照中原经济区规划和中原城市群规划,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把握正确方向,拓展发展新空间,围绕省委“六大工程”,找准切入点、对接点,着力打造“六大工程”长治版,努力构建具有长治鲜明特色的多元化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要坚持“两个抓手”、强化“三大支撑”,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强化改革支撑、创新支撑、开放支撑,把转型深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主动转型,创新转型,深度转型,全面转型,把长治打造成为山西重要增长极。
  (一)、 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全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要密切关注实体经济中苗头性等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兼顾和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最大限度的激发社会资本活力,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特别是要加强对工业经济的运行监测,当前的产业结构中,工业经济占到经济总量的 50 %左右,仍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保持工业经济的平稳增长,继续发挥好工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要在保持全市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一是要加快第一、三产业发展,形成三次产业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二是要加快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双轮驱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三是要抓住“转型综改示范区”全力推进开发区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借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配置资源,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改造,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促进产业的优化组合,把煤炭、钢铁的去产能与产业结构的优化结合起来,提高产业竞争力;把电力去产能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把我市的能源优势转化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运用好市场倒逼机制,化解过剩、不优产能,消化不合理库存,增强企业自身的活力和投资意愿,缩短转型阵痛期,提高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加大有效投资力度。要更加有力的扩大有效投资,补充短板,利用投资增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经济发展提升动力支撑。一是要加大项目投资力度,积极争取更多的优质项目早落实,早开工,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发挥投资推动经济的作用。二是要借助投资,推进产业持续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要加快投资项目投产达效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市经济企稳回升、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加大创新力度释放经济活力。要更加有力的推动改革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推进工业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增强农产品附加值和深加工;加快“触网”发展,尤其是向互联网渗透,拓展渠道,发挥网络在满足个性需求方面的独特优势,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平台、新商业模式等支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加快成长。要引导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着力培养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 ) 、积极推动城镇化进程,着力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中心区作为一个城市的核心区域,在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管理、生活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着龙头带动和方向引领作用。因此,加快推进城市中心区的建设和发展对整个城市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城市经济发展须吻合城市的生态要求,务必做好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两项工作。认真做好节能减排、环境监管工作。 同时,要以智慧城市建设为龙头,依托“互联网+”,切实抓好服务业发展,统筹推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大众消费、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 要将“清洁空气行动”“水环境”整治,常抓不懈地进行到底。只有使天蓝水清,环境优美,才能使城市经济的乘数效应更加显现出来。 加速推进主城区提质建设。
  (三) 、 推进民生改善进程,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市委、市政府 高度重视教育事业, 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快长治职教园区建设。启动普通高中办学标准化建设,优化学校布局,改善教学软硬件设施,切实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继续实施“联盟校”办学模式,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认真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大城乡教师交流、校长轮岗力度,交流比例不低于10%。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 。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延缓困难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给予社会保险、就业岗位和职业培训等补贴,确保困难企业职工不失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小微企业,增加就业机会。深入开展创业型城市建设,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好国家给予小微企业一次性创业就业补助每人1000元、经营场地租金补贴每年2000元的政策。认真落实大学生创业“七补一贷”政策,加快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巩固和发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果,实现全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力度,抓实抓好“进村接地气、入户送健康”活动。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为农村60岁以上老人实行免费体检。优质高效推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今年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继续保持财政对社会基本保障投入的稳定增长,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补助水平。建立工资正常调整和增长机制,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公车改革和乡镇工作补贴落实到位。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继续扩大“五险”统征范围。
  (四)、深化改革创新到位,激发社会创造力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完善长治技术交易市场服务体系,确保完成省下达的技术合同交易任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新培育认定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和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继续强化政校企联合、产学研一体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激发本土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瞄准“高精尖缺”引进各类人才。加强科学普及教育,提高全民科技素质,让全市人民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积极促进金融振兴 。深化长治银行、农商银行、村镇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加快黎城、沁县、沁源信用社改制步伐,加快推进金融商务区建设。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 。围绕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落实好国家、省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党政机关与所办企业脱钩改革。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预算统筹力度,扩大预算公开范围,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依法实施税收征管,全力推进“营改增”、资源税改革。稳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改装车“任性”行驶
陈建华主持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时强调: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人大工作中
26条硬措施助推我市重点后备企业上市
新田: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合理诉求
睢阳区:结对帮扶 城乡教师资源互补互用
2016年长治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报告
柳州一小车暴力冲卡 交警鸣枪警示!司机藏“秘密”
吉林省首家残疾人健康产业双创项目启动
雨湖区司法局与长沙监狱开展联合帮教活动
经受“山竹”考验 港珠澳大桥蕴藏“宝鸡力量”
苏辉率台盟中央调研组赴凤阳调研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推动高质量发展:东港区6个招商引资项目集中开工
渝北区春光小区19日将停水9小时 请提前做好储水准备
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汕尾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每亩33.3元
怀宁收听收看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报告会
让扶贫阳光温暖每个贫困孩子
金溪:抗旱自救保丰收
浮梁县城装扮一新彩妆喜迎省运庆国庆佳节
柯城法院集中发放司法救助金
罕见条纹色月季绽放辰山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