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新闻网7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在七大产业中,农业无疑是南平最具基础的产业,好山好水孕育了闽北优质绿色农产品,品质没得说。但是,市场却不太认账,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着实让人费解。
问题在哪里,路又在何方,这并非是闽北一隅问题,也是许多生态优越的山区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市场规律告诉我们,物以稀为贵,闽北这些绿色农产品因其稀缺,本该价高,这说得在理。但是,这仅仅是供给侧一端的“一厢情愿”,从需求侧一端看,这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也是一个相对高端的消费群体,不仅认品质,更要认品牌,由好品牌为高品质背书。闽北农产品短板在于有口碑无品牌,大多产品是“藏在深闺人未识”,市场自然不会买单。这说到底还是供给侧出了问题。
在品牌经济时代,有产品无品牌,还是停留在低端发展层次,这也正是南平农业大而不强的瓶颈所在。走品牌之路,由小农生产者来创牌并不现实,力所不逮。在许多山区小农生产经营方式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区域公共品牌是小农品牌化的必然选择。
首先,对山区农业而言,这是一条务实可行的升级路径。八山一水一分田,闽北山区农业走不了规模集聚发展之路,多、小、散特点明显,个性化、精品化是农业提档升级的“不二法门”,更需要一个品牌来引领。由政府为品牌代言,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验检测、统一宣传推介、统一营销运作,覆盖农业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降低生产主体进入市场的风险与成本,让大家用得起品牌,这无疑是接地气的。
其次,对农业供给侧来说,这也是倒逼生产经营主体改革的现实路径。诚然,山区农业可以走生态精品农业,但是并非所有农产品都能贴上区域公用品牌,倒逼源头农业发展方式往标准化、专业化变革,催生一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它们规模可以不大,但是品质要有保证,小家碧玉也得市场青睐,这也符合山区的发展实际。
无疑,打出区域公共品牌是闽北农业登堂入室的有效路径,目前浙江丽水等地已经做出了成功尝试,打通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南平的尝试值得期待。
【新春走基层】李顺一养的太湖猪出栏了
武冈:15名受助贫困高考重本生应邀到深圳参观企业
东莞将出台新办法 从取得土地到获施工许可最快26个工作日完成审批
近284亿资金昨离场A股
自考毕业证 18日19日持相关证件领取
以区域品牌赋能精品农业
龙海东泗:抓亮点、树典型 大力发展东泗乡核心产业园区
关注 | 李发锁新著《围困长春》获专家和读者好评
消费亮点频现增长潜力无限
九江市六中高二年级开展2018年春季家访月活动
文化“大餐”慰矿工
吉林省内多趟列车时间调整 出门前看好!
2017年1-9月份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市“雪亮工程”检查组对名胜区开展专项督导
四川出台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婚恋等问题包含其中
全国人大代表何平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北票公检法联手打击“老赖”再传捷报
龙文:科学治污 打通治水“最后一公里”
市文明委调研督察安州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高考将至,南阳市多部门积极行动 护航高考 为考生提供贴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