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藏图之三(清代)
年画故事
“财神爷”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能给人间带来财富和福荫的神仙。所以,人们居家立户都企望通过辛勤劳作致富,拥有万贯家产。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盼着在新的一年能时来运转、丰衣足食、家业兴旺。从古至今,每逢年节岁首,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即是迎接财神的一个重要习俗。大年三十全家围坐争吃“扁食”,就是象征财神所赐的元宝。除夕夜的“守岁”,就是坐等财神爷早来赐福送宝。而在众多“财神爷”中,周世宗柴荣就是其中一位。
任鹤林说,周世宗柴荣在位时,锐意革新,减少赋税,关心民生。在不足6年内,中原即得到复苏和强势发展。他极力推行百姓富庶政策,民众得以安居乐业。他信仰道教,做了皇帝以后,曾派遣官员召华山道教老祖陈抟入京,并多次给以资助,因此在道教界留下了千古美名。
后来,被后世赞誉为“五代第一明君”的柴荣被逐渐神化,又演绎出赵匡胤在前面拉车、他推着五岳大山试过鲁班所造赵州桥的神话传说,据说其仙迹至今犹存。
此外,又因柴与财谐音,人们把柴荣幼年曾贩卖茶货、推车卖伞的经历联系在一起,相信敬奉柴王这个财神爷一定会给他们带来财富和好运。在财神信仰极盛的明代,道教之神柴荣自然也被纳入财神序列。
任鹤林说,有一种说法,“柴”,系烧火之木;“荣”,寓意草木茂盛、欣欣向荣。农家供奉柴荣,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商家供奉柴荣,盼望着财运亨通、生意兴隆,故“对我生财满载而归”“黄金万两发财还家”之类的门神画式样繁多,最受经商人家的欢迎和喜爱。
直到今天,很多老百姓依旧在经商店铺、公司大堂、家居厅堂贴财神画像、供奉财神塑像,以求鸿运滚滚、生意兴隆。这种亘古不变、求财纳福的心理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充分反映中国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
开封年画老艺人郭太运填色、印制,苏建成雕版的年画《黄金万两满载而归》(1986年)。
年画赏析
木版年画艺术在历次移风易俗、破旧立新,特别是“文革”中,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许多珍贵的刻版被付之一炬,很多年画作坊关门,艺人改行,所幸当年开封年画社创作的一批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特色的新年画,被中国年画收藏家王树村先生保留了下来,揭示了一段开封人都鲜为人知的历史,因此弥足珍贵。
1962年,开封市曾建立了“开封年画社”。 1980年,又经文化部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批准,再度成立朱仙镇年画(出版)社。建社之初,因史料奇缺,研究、整理传统木版年画的工作几乎陷入无米之炊的境地。郭太运在任古版研究室主任期间,与专业人员一起,对不同时期、不同店号的雕版、资料进行整理、修补和复制。所整理出来的年画得到刘岘、华君武、王树村、薄松年、张道一、倪宝诚等诸多专家的好评和肯定,其中《黄金万两满载而归》(见图②),曾入选“特种邮票”,为开封木版年画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如此,但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一些关于《黄金万两》的木版年画质量依然良莠不齐。任鹤林拿出收集到的6对同样题材不同版本的《黄金万两》一一加以对比。“有些版本的人物处理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与开封年画古版神韵相差甚远,极大地损害了中原悠久文化历史的声誉。”任鹤林感叹地说,“对于我市传统木版年画要深入研究,重新审视,开展有效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公安机关为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保驾护航
晋江打造“3+4+5+X”核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张金芳:当好贫困群众的“服务员”
8月咸阳市数字城管办结案件8158件 结案率75.13%
我市春节期间食品安全连续6年实现零投诉零事故
任鹤林讲开封年画里的故事系列报道之九:黄金万两(下)
市商务局大力推进“头号工程”
夜查卡点 饮酒驾驶还无证罚你“没商量”!
芜湖:放管服改革让市场更活
青口镇构建社区“大党委”党建工作新格局
文汇街道商隆社区开展“居民文化素养提升暨书画交流会”
朝阳法院6月网拍87套房和38辆车
加强生猪屠宰监管 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新春开门红 欢乐闹元宵
“厕所革命”保障市民如厕需求
清明祭扫高峰来临 交管部门提示错时、错峰前往
成都市政府与中国银行签署“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金融合作行动计划
区财政大力支持 长宁将推广百余个智能车棚
岳塘区:为村民送上端午文化“大餐”
朱伟率队调研佛高区优化管理体制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