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岫岩玉雕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素活”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技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今年62岁的王运岫作为岫岩玉雕“素活”工艺传人的第四代传承人,因玉雕技艺高超,去年被确立为我省首批“辽宁工匠”。从1972年拜师学艺至今,王运岫已经和玉雕打了46年交道,成为岫玉“素活”的执着守护者。
所谓“素活”,是指仿制秦汉以前的炉、鼎、薰等古器物,制作工艺难度极大。自幼就酷爱美术的王运岫,在还是初中生时便被抽调到当时的乡镇玉雕厂学习玉雕设计,后来又被派到岫岩玉雕厂,师从玉雕大师贺德胜专攻“素活”。上世纪90年代,岫岩玉雕厂解体后,受到岫岩玉料大规模开采、廉价产品市场倾销等因素的冲击,素以“选料难、工艺高、时间费”著称的“素活”一度淡出了市场。作为岫岩玉雕素活工艺传承人的王运岫,带着徒弟们开始了“素活”传承与创新之路,并在1998年完成了作品《天坛——祈年殿》,获得了国家玉雕最高奖项“天工奖”。从那以后,王运岫的“素活”作品开始在玉雕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岫岩玉雕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知名度也日益提升,但是,人们期望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正在崛起的玉雕王国,还应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工匠摇篮。为了让“素活”这门工艺得到传承,2008年,王运岫成立了自己的玉雕“素活”工作室,建立了玉雕“素活”传承体系和培训基地。2013年7月,王运岫又在岫岩兴隆办事处城东村建立了新的岫岩玉雕“素活”传承基地。近年来,岫岩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玉雕深加工及教学科研的支持力度,王运岫的玉雕教学基地更是吸引了来自四川、广西、安徽等地众多慕名而来的学徒。王运岫也因材施教,特意重点培养了几个徒弟,像当年师傅手把手教他那样,毫不保留地把技艺全部传给徒弟,把绝技传承下去。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玉雕工作者,必须具备细心、认真的品质,同时也要拥有对玉雕技艺的执着。而要成为玉雕工作者中的佼佼者,还需要有一定的天赋。我定义的天赋是对技艺的不断思考与精益求精。”王运岫说,工匠精神就是坚持做一件事,不畏枯燥,做到极致。王运岫见证了岫岩玉雕在当代的辉煌,也对岫岩玉雕“素活”工艺的传承充满信心,而他也正是在这一传承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价值。
湖城街头年味浓
花束裱花杯子蛋糕
常州启动2018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清明假期将至,襄阳交警发布出行提示:这些路段易拥堵
芗城:警方开展车辆清查整治统一行动
【广纳英才促振兴】王运岫 以工匠精神传承岫玉“素活”
[夷陵]捆绑资金聚合力 地形地貌不变样—— 夷陵高效推进标准农田建设
临沂2018春运结束 道路旅客运送356.8万人次
今起征集3·15维权线索
结缘化学充满“美丽的意外”
克隆出租司机被查竟恐吓交警 称刚放出来不怕事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郭素萍教授到涞源县宣讲全国“两会”精神
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第七督查组深入娄底开展督导检查
《长征路上的小红军》剧目暨贵阳木偶发展研讨会召开
“民间河长”走进城市水利系统参观体验 提高水污染治理认知
合益路社区|庆“八一” 唱响时代主旋律(图)
新田:多管齐下,打好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组合拳
小店区八一小学2018届六年级毕业汇演
加快发展实体经济 为都市区建设夯实基础
“美丽党建”振兴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