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完善自行车交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深交〔2018〕157号)日前印发。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是,将加大自行车道设施供给,新建及改扩建道路应100%设置自行车道,计划至2020年全市新建及改扩建自行车道不少于1000公里。
这应该触到了当前深圳自行车出行的痛点。作为公交体系和绿色出行的有机组成部分,自行车是公交地铁换乘、片区内短距离出行、旅游休闲娱乐的重要辅助性交通工具,可提高城市交通的整体运行效率。深圳地域相对狭小,加之四季气候宜人,骑行对很多人来说是再好不过的短途出行方式。
有人计算过,自行车最佳出行距离是5~6公里,在这样的范围内,骑自行车并不比乘公交车更费时,因为后者需要加上步行到站台以及候车的时间。也因此,随着轨道交通、公交系统的日益完善与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绿色出行。相关数据显示,无论工作日或节假日,在共享单车热门区域,深圳的拥堵指数降幅明显。
但我们也要看到,自行车道不足成了制约市民这一出行热情的最大瓶颈与短板。深圳目前是以小汽车为主的路权分配模式,去年的数据显示,小汽车出行占全市市民出行比重的24%,其占有交通使用空间约为50%;公交车占全市出行比重约为20%,其路权占比则为10.8%;而行人出行占全市出行比例约为50%,路权占比却只有20%。由于缺少独立的自行车道,市民骑行经常碰到过马路需要上下搬运、车道狭窄、晚上灯光照明不足等问题。
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事实上,自行车道曾是深圳道路的“标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可谓是深圳自行车的鼎盛期,当时小汽车还不多,深圳大部分道路都在辅道上设有自行车道,大约到了上世纪末,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深圳的自行车专用道才开始大规模为机动车让路,慢慢从马路的辅道转移到人行道上来。
也就是说,深圳如今着手将自行车道摆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某种程度上只是自行车路权的一种回归。当然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这种对优先保障机动车路权的理念的检讨与校正,印证了城市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在交通拥堵、环保压力增大的当下,让自行车更好地回归城市,是所有国际化城市的通行做法。
正是从这个角度看,深圳的自行车道建设也应纳入更开阔的国际化视野。为自行车道扩权外,深圳还将打通既有自行车道断头路;完善自行车接驳轨道、公交网络;试点一到两条跨区自行车专用道的规划建设;加强绿道与城市景观融合……在这样一个系统配套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希望深圳能借鉴更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
一个友善对待自行车的城市,一定是一个具有现代性和人文价值的城市。自行车道从盛行、消失到重归,这样一种演变中,隐藏着一个城市的成长弧线。
深圳如今着手将自行车道摆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某种程度上只是自行车路权的一种回归。当然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这种对优先保障机动车路权的理念的检讨与校正,印证了城市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在交通拥堵、环保压力增大的当下,让自行车更好地回归城市,是所有国际化城市的通行做法。
茶乡三月 茶事忙
凌云深入基层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和调研
文明创建优化雅安发展环境——雅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报道之一
蚌山区行政执法局全力推进餐饮油烟专项整治
还在关注长春长生狂犬疫苗吗?连南人可到这些单位咨询详情!
自行车路权回归 隐藏着城市的成长弧线
佰业有限公司深入泡子沿村扶贫帮困
中交融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赴杜集区段园镇投资考察
开封第二河务局堤防“护绿”在行动
我市荣获“中国白醋之乡”称号
荆风楚韵 灵秀湖北
六旬老人走丢 多亏公交司机发现“黄手带”
打造跨境投诉快速处理协作平台 佛山消费者维权更便利
漳浦:县道坂旧线观音亭至象牙段改造工程开工
思想大解放引领发展高质量
北湖区:抓实重点项目助推经济社会良好发展
第五届全国架上连环画绍兴画院站展开幕
南阳市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公布市本级第一批“一次办妥”办事事项的公告
市督导组来我区检查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招商工作
山西一江湖郎中长期非法行医针灸拔罐致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