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精力啃下“硬骨头”——右江区脱贫攻坚观察

  □百色新闻网通讯员 杨来 何军 吴翊生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这是右江区党委和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
  右江区作为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2017年要如期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2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和6440名贫困人口脱贫,必须要全面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高点站位、系统谋划、精准发力,举全区之力,集中精力啃“硬骨头”,坚定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右江区“十三五”时期有贫困村4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7299户27283人,贫困发生率11.3%。近年来,右江区委、区人民政府把“脱贫摘帽”作为首要大事抓紧抓实,立足区情、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取得了一定成效。2016年全区完成3870户14565人脱贫、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以来,右江区研究制定完善的精准脱贫政策体系,打出政策“组合拳”,出台脱贫攻坚“1+20”系列文件,即《右江区关于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决定》《精准扶贫“十个到村到户”实施方案》《右江区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等10个配套方案,明确了以“八个一批”为精准脱贫路径,以精准扶贫“十大行动”和“十个到村到户”为重点,确定右江区脱贫攻坚工作总方向和总思路。
  同时,创新出台2016年“双千”奖补政策、2017年“三业一救助”奖补政策、精准扶贫app软件等,助推脱贫攻坚。“双千”即“户均千元”保障生活,针对贫困户生活情况,缺什么补什么;“人均千元”促进发展,该资金主要帮助贫困户修建配套生产基础设施或购买种苗、饲料、化肥等生产物资。“三业一救助”即“产业扶持”,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购买种苗、肥料、饲料、修建栏舍等生产物资支出;“就业扶持”,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出务工和创业,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并可持续发展;“学业扶持”,资金主要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学所需的相关教育支出费用;“大病救助”,针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精准扶贫app软件,是一款安装在手机里的软件,具有扶贫工作信息汇集、政策发布、供需对接、调度监督、成效评估等功能,主要为各级脱贫攻坚工作人员提供信息查询、统计分析以及数据采集上报等技术服务。
  右江区坚持以群众为主体,摒弃以往政府大包大揽、包办代替甚至强迫命令的做法,充分尊重和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加强扶贫指导、典型引路和教育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本领,破除贫困群众“等、靠、要”陋习,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转变为“造血”,由“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基础设施“换穷貌”。脱贫攻坚,首先要夯实基础。近年来,右江区紧紧围绕贫困县“九有一低于”、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和贫困户“八有一超”脱贫摘帽标准,全面加强路、水、电、房、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通村提级改造,通屯道路硬化,广播电视户户通,实现所有贫困户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在2016年投入4.52亿元修建228条864.178公里通村屯水泥硬化道路的基础上,2017年投入4.25亿元,重点提级改造20户以上通屯硬化道路项目91条252公里,续建2016年度老龄油路改造和通屯道路硬化项目185条680.38公里。投入800万元,实施贫困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7个。投入1386.61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54个。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72户。做到从根本上解决群众行路难、运输难和农业灌溉、群众饮水安全等问题,为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产业扶贫“改穷业”。只有“授人以渔”才能真正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向小康。右江区立足本地资源,尊重群众意愿,结合贫困村和贫困户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人而异组织实施,指导扶持每个贫困村发展一个以上特色产业,每户贫困户发展一个以上增收项目。一方面以产业扶贫带奔小康“八大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做大做强扶贫产业,组织制定了《右江区产业扶贫带奔小康八大行动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大力发展芒果、甘蔗、油茶、八角、柑橘、渔业、畜禽等特色产业以及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由区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农业产业扶持资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另一方面,以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为依托,积极探索优化产业扶贫新模式。一是采取“飞地扶贫”模式,强化“园区”带动。以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抓手,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等方式助推群众增收。同时,加大益众公司、六沙园艺公司等本级扶贫龙头企业的培育,通过“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捆绑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致富。三是采取“能人领航”模式,强化“合作社”带动。积极引导当地能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近带动贫困户发展芒果、甘蔗、网箱养鱼等种养产业,实现了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
  集体经济“消空壳”。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右江区按照“一村一方案”的要求,组织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制定了40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案,研究出台了《右江区发展壮大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实施方案》,计划每村投入50—200万元不等作为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发展基金,并提出了示范园区带动、集体养殖分红、物业租赁、电商助推、光伏扶贫、乡村旅游、工业加工、股份合作等八大发展模式,其中光伏扶贫、集体养殖、示范园区带动3个项目作为主要路径由区级统一实施。到2017年底右江区预脱贫的20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实现2万元以上。
  易地搬迁“挪穷窝”。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标志性重大工程,是脱贫的重要手段。右江区围绕易地搬迁安置5222人的总体搬迁任务,精准组织,规范管理,统筹推进搬迁小区和产业园区的建设,努力使搬迁群众就业有岗位、创业有门路、增收有渠道,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富”目标。目前,右江区实施建设汪甸瑶族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和“老乡家园—迎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镇”项目2个安置点。
  教育扶贫“斩穷根”。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把“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作为教育脱贫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对全区贫困家庭学生幼儿园免保教费、义务教育阶段补助生活费、中职教育免学费、“雨露计划”补助等,对贫困家庭的中高职在校生,除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帮扶外,在给予考入广西区外的补助3000元/生,广西区内补助2000元/生,百色市内1500元/生。对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实行政府资助、助学贷款、助学金帮扶全覆盖。同时,加强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2017年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5%。
  健康扶贫“脱穷境”。出台针对贫困建档立卡户人群的优惠报销政策,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推进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建档立卡贫困户患病就医的免收住院押金先行诊疗,出院后再结算付费;通过健康扶贫工作“五个一”工程项目,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了大病商业保险,减少贫困户重大疾病、灾难性医疗支出,最大限度避免因病返贫。2017年度脱贫摘帽建档立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患病人员259人,治疗率达100%。进一步解决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精准脱贫】石红到花垣县双龙镇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华安县推行不动产抵押权预告登记不见面审批
让城市的发展更有温度——一论全力以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陕西林业绿色产品亮相中国农民丰收节
suv,常州造! 汪泉会见东风汽车集团高层
集中精力啃下“硬骨头”——右江区脱贫攻坚观察
高新区拆除违法建设1800余平方米
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吉安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本周六相约“黄河口大讲堂” 知名学者教你做合格父母
区委统战部举行统一战线课题调研成果评审会
建始一家林企上榜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单位
程序更简便 马上就办妥
靖州2019年度城乡居民医保开始缴费啦
市经贸信息委关于公布2017年深圳市“菜篮子”基地名单的通知
社保缴费证明可网上自助打印啦
光明新区光明办事处查处“双违”电动车800余辆
短评 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有益探索
无棣县老年代表队参加全市比赛勇夺8金
北海市粮食局关于粮食收购许可证有关事项的告知通知
临沂举办沂蒙科技论坛 搭建专家企业直接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