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创新三亚 为建设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见习记者 许润 本报记者 邓铭瑶
工作人员在为参观者介绍三亚市大数据中心数据运行情况。
海棠湾it产业园一期项目施工现场
  2月28日上午,三亚召开2018年三亚市科技创新暨卫生健康大会,为进一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三亚,建设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提供科技支撑指明了方向。三亚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贯彻落实《三亚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意见(2017-2020年)》有关精神,积极推动高科技产业园建设,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积极构建“一支柱两支撑”产业格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
  1
  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科技产业主体建设
  海南信息安全基地预计今年10月份开园办公
  2017年以来,三亚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积极打造“一支柱两支撑”的产业格局,即发展以大旅游为支柱、以新兴科技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以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持续发展。三亚市委市政府指出,发展新兴科技产业、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等重要任务,是做好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抓手。
  园区平台是新兴科技产业的重要载体。深海科技城、遥感产业园、海棠湾it产业园等一批科技产业园借助中船重工、中船工业、中国电子、中科院深海所、中科院遥感所等“国家队”力量加速发展,中兴通讯、用友新道等高科技企业发展壮大,京东智谷、启迪南方产业基地等项目加快落地,培育更多具有创新活力的新兴科技企业,院士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双创中心、“海智计划”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
  近日,三亚日报记者走访了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子”)在海棠湾it产业园打造的、聚焦信息安全产业的“海南信息安全基地”。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有限公司总经理、海南信息安全基地项目负责人贺卫东表示,海南信息安全基地是在国家战略需求、产业结构调整、央地资源整合、it人才对创新环境需求等四种要素催生的必然产物。
  中国电子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国有综合性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多年来一直聚焦服务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致力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提供信息安全保障、为社会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在三亚紧紧围绕构建“一支柱两支撑”产业格局调整、全力做大做强高科技产业园、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的政策指引下,中国电子根据自己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结合it行业内高、精、尖人才高端办公环境的需求,在三亚建设海南信息安全基地,着力打造国内第一个信息安全产业聚集区。
  贺卫东表示,海南信息安全基地建设是三亚产业环境与企业定位良好匹配的体现。一方面,三亚正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大数据的增加,大数据对信息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与大数据相关的自动化、智能化应用软件建设,也需要全方位的网络安全保障。另一方面,it产业是创新型产业,创新思维需要宽松、自信、舒适的环境,三亚良好的气候、生态、环境为it精英提供奇思妙想的最好舞台。此外,地处三亚这个国际旅游热点城市,将有利于海南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发展成为国际化的信息产业会展和交流平台,与此同时,基地的发展也有利于三亚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
  据了解,海棠湾it产业园整体规划1200亩,将布局信息安全、大健康、军民融合、金融服务等特色产业。目前正在建设的海南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占地100亩,建筑面积约13万立方米,规划有1栋核心技术攻研中心、封闭式研发基地、1栋孵化中心和4栋人才公寓,预计今年10月份开园办公并投入使用。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多,创新载体多样化。目前三亚共有11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5家为2017年新增,2017年营业收入17.7亿元,增长42.7%,总纳税1.38亿元。全市还有6家省级院士工作站、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众创空间。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填补了三亚市博士后流动站的空白。此外,三亚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团队和技术的发展工作,通过院地科技合作、医疗卫生创新、专项科研试制、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创新等5大科技计划项目,2017年立项96个科研项目,安排扶持资金766万元;安排320万元用于配套支持49个国家(省)重点科技项目;组织科技行业相关单位,申报人才专项资金项目10项共计188万元扶持。
  2
  发挥比较优势 成为“海陆空”科技创新战略主战场
  我省首颗自主研发卫星“海南一号”
  将于2019年发射升空
  省委副书记、省长沈晓明多次指出,要实施“海陆空”科技创新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培育具有海南独特优势的未来产业。“海陆空”科技创新战略得到了科技部的大力支持。其中,“海”就是指深海科技,“陆”是指南繁科研,“空”是指商业航天和卫星遥感。可以看出,三亚在三个领域中占了两个半,可以说三亚是实施“海陆空”科技创新战略的主战场。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严朝君强调,要着力打造“创新三亚”,坚持从三亚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特点、民生需求等出发,围绕构建“一支柱两支撑”产业格局,强化科技供给、补齐工作短板,全力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力。
  截至目前,三亚挂牌成立6家科技活动中心和青少年科技活动站,获批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联合授予的“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称号。依托水稻科研优势建成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全国科普示范基地,启用三亚市大数据中心,举办首届国际水稻论坛,为罗蓬村14户贫困户(已脱贫)安装总装机76.2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搭建市、区、村三级联动电商服务体系销售扶贫农产品……“科技+旅游”、“科技+农业”、“科技+扶贫”、智慧城市等新兴科技产业正在成为三亚新的城市名片。
  “海南某些优势是其他地区没法改变、没法追上来的,比如说海南有航天发射场(全国有四个航天发射场),三亚还有卫星数据接收站点,全国大部分的遥感卫星和一些科学实验的卫星的数据都要从我们这里落地。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主任杨天梁说。
  据了解,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早在2015年就着手筹划“海南一号”卫星项目,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海南建设海洋强省的长远规划,经过反复研讨,逐渐形成建设海南卫星星座的构想。海南卫星星座由“海南一号”、“三亚一号”和“三沙一号”系列卫星组成,目前正由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和海南微星遥感技术应用服务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其中“海南一号”卫星项目已被列入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海南卫星星座由10颗卫星组成,发射计划在4-5年内完成。2019年发射“海南一号”一期3颗光学卫星;2020年发射“海南一号”二期3颗光学卫星和“三亚一号”2颗多光谱卫星;2021年发射“三沙一号”2颗雷达星。
  3月11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举办了“深海勇士”号公众开放日活动。活动面向公众播出了“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潜水器于2017年8月至10月在南海进行首次载人深潜试验的纪录片,该片完整地记录了“深海勇士”号由浅入深逐步开展海试并顺利完成任务的全过程,展示了“深海勇士”号以优良的设计和制造,出色地完成了海试大纲要求的全部任务,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载人深潜核心技术及关键部件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力地推动了深海装备的功能化、谱系化建设,也为我国万米载人深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介绍,“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是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十二五”重大项目“深海潜水器技术与装备”支持研制的深海装备,以实现国产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为目标研制的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国产化率达95%。国产载人舱、浮力材、锂电池、推进器、海水泵、机械手、液压系统、声学通信、控制系统、水下定位十大系统已通过2017年8月至10月共计49天的海试验证,性能可靠,海试期间累计下潜28次,最大下潜度4534米,最长水中时间10小时36分,成功获得生物样品29种39只。
  3
  改革人才和产业体制
  汇聚科技创新动能
  加快做大新兴科技产业
  相对于三亚的比较优势而言,科技人才不足和产业基础薄弱也亟待改变。副市长谢庆林坦言,我市科技创新基础还比较薄弱,新兴科技产业的力量还非常有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还有待提高。接下来,三亚新兴科技产业发展要突出重点,改革产业组织体制,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快建设产业园区,聚合科研院所、南繁体系、高等院校、中央企业和新兴科技企业等五支力量,汇聚科技创新动能,加快做大新兴科技产业。
  三亚出台系列政策转变产业发展思路,吸引人才,做到既要“引进来”也能“留得住”。三亚制定出台《三亚市“十三五”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和《三亚市“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高新技术产业的团队和技术引进方向,提出了重点保障措施。出台《三亚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意见(2017-2020年)》,提出了“夯实一个顶层设计、打造五个发展新高地、建设六个发展平台、完善四大服务体系”重点工作任务,对我市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出台《三亚市扶持互联网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每年安排不低于1亿元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不少于1亿元的互联网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出台《三亚市引进人才落户实施细则》、《三亚市国家级人才项目人选配套资助办法(试行)》、《三亚市人才“海绵城市”建设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2年)》、《三亚市加强和改进“候鸟型”人才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希望吸引更多人才流入三亚,快速形成新兴科技产业的有效人才供给。

扬州各地开展小麦穗期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我省启动计划生育“三金”申报
去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92家企业总数达到847家
电动车充电,记住这些安全守则
庆“三八” 开展普法咨询服务
加快建设创新三亚 为建设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玩累了喝口茶!湖北发布19条茶文化旅游线路
泉州大力扶持专利代理机构 新注册登记一次性补助10万
刘家营乡四关注做好防汛工作
全省机关党的建设研讨会与会代表来我局调研
英德浛洸医院开展预防流感便民服务活动
全省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市九里强制隔离戒毒所“四结合”落实做好清明节戒毒人员奖励性外出探视工作
【民宗】蚌埠市淮上区“三个着力”认真做好夏季宗教活动场所活动安全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玄武区排水许可证开启线上办理时代
市领导深入分包贫困村调研
鹤岗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 卫生执法案例再获国家级优秀典型案例奖
香坊区委副书记、区长栾志成调研龙华区社区网格管理工作
上合峰会与对外话语体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