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中小学生“我与传统节日”主题征文选登(六)


——主办——
中共阳泉市委宣传部
市文明办
——承办——
阳泉日报社
阳泉市中小学生“我与传统节日”主题征文选登(六)
  月夕追月月团圆
  李悦
  东关中学218班
  辅导老师:李静
  今儿个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一个让人欢喜的日子。
  晓晓坐在院子里,她手里拿着黄灿灿的月饼,却是一口没吃。她抬头,望着那轮圆月。黑色的眸子里,是无尽的漆暗。刚从街上回来的她,看起来并不高兴。
  晓晓是一个留守儿童,十一岁的她见父母的次数屈指可数,但那些日子却是她心里最宝贵的东西。打记事起,她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家里不算穷,还挺富裕。可是跟别人比起来,她总感觉少点什么。
  街上热闹非凡,人们都赶着过节。花灯看过了,各形各色,很漂亮。故事听过了,嫦娥奔月,那人倒是讲的栩栩如生,她在这听了十一年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不过到底是十一年了,也不觉得新奇了。灯谜呢,她也猜过了,倒是有趣得很,却也勾不起她什么兴趣。月饼……
  晓晓想着,咬了一口,入口即化,软糯香甜,却甜而不腻,宛如天上的月儿那般美好,丝丝甜蜜勾起人的胃口。嗯,好吃,确实好吃。
  月儿,她正在赏。皎洁无瑕,纤尘不染,她承认,这是她见过最是圣洁的事物。碧水青山,见底之湖也不如它这般光润清澈。它像是蕴含了千万年的清凉,看过一切人间常态。浩瀚的长江,流进它眼里;雄壮长城,印在它心上。是啊,无底。
  清风萧瑟,叶儿婆娑,煞是美景。可是,这与她有何干系呢?月儿圆圆,心里愁愁。秋心为愁。圆月啊圆月,她过中秋到底有何意义?啊,莫不当真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吗?她心里有些苦涩,咬了一口月饼,还是那样好吃,却是怎么也掩不去她心里的悲伤。她叹了口气,圆月啊圆月,你为问要圆?为何她不能圆?为何?
  秋风,已拂去街市的喧嚣,奶奶已经入睡。院里只有她了,月亮又大又圆,又明又亮。却也照的她越发悲凉了。
  手中,是吃了一半的月饼。她真想同李白一般,来一个“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多好,多好!
  中秋?对此时的她来说,过不过有什么意义呢?无非不过还是那些琐事。说白了,就是吃来吃去,走走看看逛两圈,毫无意义。意思意思,逗逗爷爷他们老人家开心,也就罢了。
  月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长得有些落寞。
  她想起身,觉得等不到了。蓦地,吱呀一声,门开了。
  仿佛是一束光来到黑暗深处 ,她的眸子亮了起来。“晓晓,你还没睡啊。这次呀,我们陪着你,不走了!”
  月下,是三个紧挨的影,他们抱成一团,成了圆。
  轻风习习,树叶沙沙作响,月儿更圆了,更亮了。
  “今夜月明人望尽,不知秋思落谁家?”
  我的节日,中国节
  胡珂瑞
  阳泉三中372班
  辅导老师:李仁瑞
  中国,传统,节日。
  妈妈总给我讲她小时候过节时的情景。每逢节日,一个院子的大人们叫上邻里街坊,张罗张罗,去你家办桌酒席,来我家道声喜。今儿吃个饺子,明儿包个汤圆。一大院子的大人孩子高高兴兴的像一家人。
  不用提醒,春节贴对联,看春晚,祝福新的一年美好幸福。端午央求姥姥多包几个粽子,边吃边看赛龙舟。吃着五仁月饼,回味五味人生,望远镜早在窗旁跃跃欲试,等待中秋节的明月高挂。还有那精致的元宵,绿色的清明,伟大的国庆。我们的中国节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我也喜欢过节,有美食相伴,欢笑永存。“老妈,下个月就过节呀,咱们出去玩怎么样?”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成了我的口头禅。
  日历又被撕掉一页,九月初九,熟悉的日子,却没想到会和我有关系。我同往常一样,翻着课本,哼着小曲,时不时地听着窗外菜市场的叫卖声。
  “快,穿衣服去,咱们去过节。”妈妈在一旁催促着我。可今天是什么日子呢?我不明就里的跟着妈妈跑了出去。
  不一会儿,我远远看见前面很多人,摇曳的条幅上写着“爱在重阳节”五个大字,一群穿红马甲的大人在忙碌着。噢,原来是重阳节啊,我恍然大悟。
  走近,我看到,老人们佝偻着身子,僵硬的手指不停的打颤,看到红马甲的到来,干裂的嘴唇微张,仅有的几颗牙齿微笑的露在外面,是那么的迫不及待。妈妈也穿上了红马甲,和大家一起赶忙搀扶着老人走进屋子里。我跟着进去,这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家老年公寓,这里的老人大多无儿无女,没有生活生理能力。公寓负责人是一位东北阿姨,说话很大嗓门,一进院子,远远就听见她说“你们又来了啊,这帮老头老太太啊,就盼着你们来了,今天重阳节,知道你们义工要来,一大早就穿上干净衣服等你们了。”我悄悄的问妈妈“这个阿姨怎么那么大声音啊,不怕吓着爷爷奶奶吗?”妈妈笑着告诉我,她是故意的,为的就是让老人们听到她说话,爷爷奶奶岁数大了,耳朵不好使了,正常的声音他们是听不清的,只有提高分贝,才能和老人们交流啊,我恍然大悟。
  妈妈很快和“红马甲”叔叔阿姨一起扫地的扫地,理发的理发,洗衣的洗衣,熟门熟路的干了起来。我们小孩跟着几个大人一起陪老人们聊天,我听见一个阿姨问奶奶“杨奶奶,上次买的秋裤能穿吗?大小合适吧?不合适咱能换啊。”奶奶高兴地说“能穿,能穿,当天晚上就试来,你看,这不穿着了嘛。”奶奶乐得和孩子一样。我们几个小孩商量,给爷爷奶奶表演几个小节目。我们一会唱歌,一会跳舞,一会跆拳道,一会朗诵,一个个小节目把爷爷奶奶逗得前仰后合。看着老人们这么高兴,我们也很高兴,觉得自己能为大人们做事了。
  时间很快过去了,我们要走了,我看到好几个爷爷奶奶拉着“红马甲”的手,不肯松手,嘴里嘟囔着“下次早点过来啊。”回家路上,我对妈妈说“老妈,这些老人们好可怜啊,我还想来。”妈妈告诉我,这些老人因为不同原因住进了敬老院,比起物质上的帮助,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陪伴,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每个人都有年老的那一天,我们要行动起来,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些有需要的人,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开心一点。
  过节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高兴,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着许多可贵的道理,我盼着自己早点长大,早日成为和妈妈一样的义工,不忘初心,快乐前行,和山城许许多多的义工一起力所能及地做公益,温暖山城,让山城的明天更加美好!
  我爱我的元宵节
  康冬妮
  阳泉三中371班
  辅导老师:李仁瑞
  我们中国人信仰天道,有敬天法祖的传统,不知何时起我们的祖先开始祭祀“太一”,不是太医哦!“太一”即是宇宙。汉武帝时,祭祀“太一”的活动定在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朋友, 你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如果正月十五你能到我们的家乡煤海之城阳泉来做客,你一定会被我们这儿元宵节的热闹所吸引,准会令你美不胜收流连忘返。
  正月十五,爆竹声声,火树银花,到处洋溢着喜庆欢快的节日气氛,使我们沉浸在这幸福的海洋里。通常情况下,我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去离家不近的阳煤集团赏花灯,看表演。阳煤大院里到处都摆放着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花灯,令人目不暇给。这些五花八门的花灯一闪一闪好像天上的星星一般,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精灵俯视着人间,喜看人间欢乐祥和的景象,不由地化作了五光十色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出五颜六色的花朵,增加了元宵节的欢乐热闹。真是矿山工人写辉煌,国泰民安满人间。还有那精雕细琢的大型灯艺,精巧秀丽,生机盎然,水浒一百单八将、红楼金棱十二钗,三国群雄争霸、西游师徒降妖……一幕幕经典故事在流光溢彩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我赞叹不已。我真的不敢相信这些异彩纷呈精巧绝伦的花灯出自那些整天黑脸黑手的煤矿工人。
  来到阳煤集团各个矿的灯展现场,只听见锣鼓声声,只看见花花绿绿,那是扭秧歌和划旱船的队伍走来了。随着铿锵的锣鼓声,秧歌队的大叔大妈们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步步生花,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扬。这一拨儿秧歌刚过,那一拔又接了上来。他们扭呀扭,扭也扭不够呀!他们笑呀笑,笑也笑不完呀!仿佛把这一年到头没有使完的劲儿,都要在正月十五这天把它好好的用完用够,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对国家的信任、对领导人的拥戴......耍龙灯、舞狮子.... ...人们沸腾了,说呀笑呀,指指点点地议论着。人们忘记了寒冷,被这绚烂的花火和催人奋进的锣鼓带进了春潮涌动的世界里,迈进了一个新启的征程中。
  朋友,你们家乡的元宵灯会有这么红火吗?我们阳泉的灯会里有阳煤集团的工人对全国人民的厚爱,还有山城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感激。百闻不如一见,还是请你来亲自看看我们家乡的元宵灯会吧!
  记中国传统节日
  李鹏博
  阳泉三中八(372)班
  辅导老师:李仁瑞
  华夏文明,灿烂辉煌;传统节日,源远流长。 —题记
  从古到今,正月初一不同寻常,谓之春节,俗称“过年”。经始腊月二十三,虽仍冰天雪地、天寒地冻,却非复肃静凄冷之景,晓日将出,行人红光笑满面;皎月初升,火树银花不夜天。
  人们喜气洋洋筹备各项事宜,家家户户扫尘、祭祖、贴对联、穿新衣、拜年、放鞭炮。相传数千年前,有怪物名“年”,吃人甚可怖,独怕爆竹声与红色,故人人放鞭炮,家家张灯结彩,是非真假,不知,然早自宋代便有诗人王介甫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直至今日,虽禁燃烟花爆竹,可春节期间,步于郊区,仍闻声声鞭炮声响彻云霄。
  热闹气氛余潮未退,一年中首个月圆日——元宵节又掀起狂欢。正月十五赏花灯不可或缺,张祜云: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信哉!古时花灯美不胜收,而余亦为现代灯展流连忘返,造型新颖,寓意深刻,外国友人亦赞“百闻之不如一见”。余甚爱转九曲黄河阵,其气势恢宏,流传至今。转罢,与家人吃元宵,莫问余为何口生涎水,只怪元宵白白胖胖、香甜软糯,故余最爱此灯火锦绣之佳节!
  两三月过后,便是寒食,寒食过后,便是清明。说起清明节,杜樊川一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耳熟能详,但有一事令余难过忘怀:丁酉年清明,全校师生同登狮脑山峰,天有不测雨雪骤临,吾等冒雪迎风终登顶,观百团大战纪念碑,福至心灵,艰苦奋斗,迎难而上,若无英雄平乱世,何来天下常清明!
  至端午,五月初五,是以纪念伟大爱国贤人屈子。屈子,名平,字原,诗歌浪漫,为人却一身傲骨、一颗赤心。“自投汩罗”世人皆知,国亡人亡,屈子投江,荡气回肠,敬之佩之!又是夏风曛人,挂艾赛龙舟,吃粽饮雄黄,君可忆,那年烽火五月,那人柔肠热血?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风流才子渴慕牛郎织女凄美真挚的爱情而歌以咏之,闺阁少女企盼用巧手绣出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未来,唯美感人的中国情人节亦传承下来,农历七月初七一到,便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之时。余默观父母共度烛光晚餐甜蜜无比,轻抚饥饿肠胃,欲哭无泪……
  时光飞逝,已至中秋。丙辰中秋,苏东坡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芳百世;二十一世纪中秋,无疑更较之花样繁多。余故乡阳泉欢度中秋之情景就足以高谈阔论一番:八月十五这日,一轮皓白玉盘爬上梢头,疑似“凝光悠悠寒露坠”,家人团聚一堂,月光下摆桌案,桌上供香炉及琳琅满目的各式月饼,众人一一拜过,方能回屋品尝美味佳肴与可口月饼,吃罢恰逢月色正浓时,一家人一齐赏月,“嫦娥奔月”的故事反复道来。圆月将满,温馨弥漫。
  九月初九重阳节,乃中国人敬老爱老、阖家团圆的节日。在家门外插上茱萸,陪同老人父母登山赏菊,也怨不得王摩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会感慨“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又至岁末,最后一晚是为“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之除夕夜。除夕夜必不可缺的是团圆饭,吾等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饺子、烙饼、鱼、肉、虾等等,每盘菜皆讲究,皆富含美好祝愿。打开电视,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一片欢声笑语之中,夜已如墨泼洒,仍无人入睡,是欲守岁,守至明年,是欲压岁。吾辈小儿昏昏欲睡,仍为压岁钱望眼欲穿,何日无电视?何人无零花钱?但少喜悦心情赛除夕之夜耳。过二十四点矣,又是大年初一。
  华夏传统节日灿若星辰,择余所爱,记录成文。记中国传统节日,爱华夏优良文明!
  我与传统节日——中秋节
  李思彤
  阳泉三中371班
  辅导老师:李仁瑞
  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借中秋圆月表情达意。苏轼曾这样对着月亮发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皮日休也曾说过——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中秋之月是人们的寄托。
  还有许多关于中秋节的传说,你肯定知道《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吧?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后羿娶了嫦娥后,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等他回来时拿了两包药粉,因疲劳而睡着之后,嫦娥却将两包药粉全吃掉了。随后她受到了惩罚,回到孤独而寒冷的广寒宫,上面有一只兔子,一棵月桂树伴着她。
  这里所说的广寒宫,便是那圆圆的月亮。虽然经后人考证,月球上并没有什么嫦娥,但广寒宫,玉兔,桂树依旧承载人们美好的遐想。的确,天上的那座明亮的蟾宫,令人浮想联翩:有人说嫦娥会在人们进入梦乡时下凡,还有人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我觉得,令我最为触动的还是回老家过中秋节的时候。
  去年中秋,妈妈对我说:“我们回姥姥家过中秋节吧,老家的中秋节有意思”。我说:“好”。
  在老家,我才感受到中秋节的魅力,我看了姥姥“祭月”的全过程。
  在傍晚七点钟左右,姥姥搬了一张桌子,上面摆上香炉和水果等贡品,然后又摆上月饼。到八点钟时,姥姥头戴红纱跪下磕了三个头,嘴里还念念有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的“祭月”。晚上吃团圆饭时,我们先吃月饼。我看月饼的形状十分丰富,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姥姥拿了圆圆的有盘子那么大的月饼,花纹十分精致,点缀着漂亮的花边。她数了一下这里一共有几个人,就把这个月饼切成几部分,分给大家。之后姥姥拿了一个月牙状的月饼,放到一边,告诉我们:这个月饼是给这个房子的女主人的。然后又拿了一个葫芦状的月饼,给了我的表哥,又拿了几个桃子形状的月饼给了妈妈和我。我觉得十分奇怪,就问姥姥:为什么每个人拿的都不一样呢?姥姥告诉我,女主人的月饼就是月牙状的,而女孩的月饼就是桃子状的,男孩的月饼就是葫芦状的。我忽然一想,真奇特呀!于是,我告诉妈妈:“以后我们也这么过中秋节吧!”妈妈说:“这个提议好啊,我们可不能丢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呀!”
  后来我们便开始吃团圆饭。这里面有月饼,有饺子,有鱼,还有各种丰富多样的菜式。然后,我又想起了苏轼在中秋节作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它的序是这样的:秉承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原来我们的祖宗是这么注重中秋之夜啊!以前过中秋,也没怎么张罗,再回到家时,我一定要和爸爸妈妈好好准备,隆重地庆祝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我与传统节日
  李泽宇
  阳泉七中305班
  辅导老师:郝慧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到有人问,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夜,月色清凉如水,独坐窗前,深蓝色的天空被窗棂划成几块,颗颗繁星散落在那皎洁的上弦月周围,很美,美得让人无法呼吸。在月的周围,丝丝缕缕的云轻轻地飘着,好似嫦娥飘逸的秀发,舞动的丝带。
  从古至今,中秋就是一个静谧、幸福的节日。团圆,赏月便是中秋最好的诠释词了。每逢中秋,从清早开始集市上就开始迅速融入这个气氛中,人们在各种各样的糕点店前精心挑选着做工精美、包装别致的月饼。我和妈妈也积极地加入挑选的队伍中,好不容易挤到了月饼摊前,阳光下月饼表面油亮亮的,像是在让你快点把它带回家,我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我们瞅准了两盒月饼,抓起就朝收银台挤去,因为我们很清楚的是如果慢了半拍说不定到手的月饼就不翼而飞了。冲出人群后的我们已是满头大汗了。大家相视一笑,乐滋滋的朝家走去。
  中秋的夜晚是人们都期盼的,家家都在满月的银辉下,品尝着风味不同的月饼,享受着种种美味。刚吃过晚饭的我迫不及待的搬着板凳屁颠屁颠的朝院子里跑,妈妈她们带着月饼也来了,虽说刚吃过饭但见了那诱人的月饼马上觉得肚子里空荡荡的,我忍不住挑了块月饼准备“率先开吃”。“淘气”的弟弟最爱“惹是生非”,他一把抓住我往嘴里送月饼的手挑衅道:“光吃有什么意思,你看这月色多好,来两首有关月的诗助助兴,也好看看我们未来大学生的功底。”我不屑道:“要来就比赛,一人一句。”虽说弟弟肚子里没有多少文墨,但为了面子还是硬着头皮来了。他还耍赖不经我同意就直接开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不久弟弟就在我的攻势下败下阵来。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好不自在。
  圆满的月亮,团圆的家人,坐在院子里,享用着象征着幸福团圆的月饼,欣赏着宛若玉盘的圆月,沐浴着如丝如缕的月光,交谈着暖心的家常话,偌大的院子里回荡着一家人的欢声笑语,那是一种怎样的温馨与幸福啊!
  中秋节感怀
  王欣蕾
  阳泉十五中九(9)班
  辅导老师:田爱英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老先生《一剪梅?中秋元月》的中秋节丹桂飘香,有花有酒有月饼,定是极为清丽可爱的中秋佳节。
  十年前年仅四岁的我是在榆次农家小院中度过中秋佳节的。记忆中的中秋节月亮斑驳纯净,天空是瓦蓝瓦蓝的,虽是夜晚,天空皎洁可爱。我想李白诗中“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夜晚莫过如此吧。只是李白家里定是豪富的,有白玉做的盘子,我们家却只有白瓷盘。
  记忆中节日前期,奶奶便用花生、芝麻、红糖、做馅,把白面发酵,蒸了饼子一样的吃食,掀开热气腾腾的锅盖,便用碗底蘸了红色的颜料,在红糖包的月饼上印上玫红色的三个圆环,这便是我的中秋节月饼了。我是不大爱吃月饼的,我爱的是中秋节的枣子,梨子、苹果花生等各类新鲜的秋收瓜果。
  听了很多嫦娥奔月的故事,只有鲁迅先生的《奔月》让我耳目一新。后羿在射落9个太阳的多年之后,英名早已被逢蒙抢走,野兽也逐步被射尽,再也没有狼虫虎豹等大型动物可供佐餐。嫦娥也对后羿生出许多抱怨:“又是乌鸦炸酱面,天天吃乌鸦炸酱面”。要是天天吃同样的东西我也会厌倦的,想想嫦娥过的日子也很糟心。因为后羿的箭头很大,小动物往往被射烂。为了给妻子更好的吃食,后羿常常走更远的路去射猎,走三十里路射了一只麻雀,为了射到更大的动物,自以为射了一只鸽子,却射死了老太太养的鸡,后羿险些被徒弟逢蒙暗杀致死。躲过了逢蒙的暗箭,赔了老太太的鸡他回到家,妻子却已奔月离他而去了……
  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十年前故乡的蓝天、碧水、白云,月亮可爱,空气新鲜,果蔬清新自然。如今生活在高楼林立的水泥城市,月亮的影子也很少看到了,即使看到了也不像十年前那般皎洁可爱了,空气污浊,经常会看到食物安全的报道看到有儿童因为吃的食物而早熟的故事。好在国家已经着手进行环境治理了,对食品安全进行立法,希望我们早日回归自然,这也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梦想,期待明月皎洁、空气清新的中秋佳节。
  你是人间四月天
  李一帆
  阳泉十一中九(345)班
  辅导老师:孔燕
  在仲春与暮春交替之际,有着这样一个节日。它桃李盛开,香气满溢;它小雨霏霏,沁人心脾;它欢声笑语,到处有孩童踪迹;它又冷冷清清,满眼只剩悲寥孤寂。它是人尽皆知的清明。
  清明节,是四月初的一个节假日。每逢此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春游踏青的日子。家人们总会起个大早,在晨光熹微之时,便动身去往亡者的坟墓,清杂草、摆祭品、烧纸钱。有的人还会念念有词,汇报人间家长里短,问询阴间冷暖得失。这个人们永恒不变的传统,传承千年,至今枝繁叶茂。
  小时候的清明节,似乎伸手就可以抓在掌间。我和家人一起上山祭拜先辈。大家都郑重其事地清扫墓碑、摆放瓜果。严肃的表情中隐隐带有怀念、悲伤。那时我还不太懂清明节的内涵,只是也一本正经地跟着做,像是在完成一个舞蹈动作,徒有其为,而无其心。在烧纸钱时,家人们总会盯着白烟,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现在想来,或许是白烟幻化出了逝者的容颜,总让人魂牵梦萦,难以释怀吧。祭奠亲人归来,大家的身上总有带有淡淡的香火味道,似是愁思,似是挂牵。清明节会有人流泪,天空中也总会飘下阵阵雨丝,这倒也不负“清明时节雨纷纷”了。
  清明,倒也不是满载悲伤。乡间有句俗语道:“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之后,万物生长,气温回暖。清明,真是思念也萌芽,万物也生长,可谓又哭又笑,又悲又喜,或许这就是新陈代谢和万物轮回吧。
  清明次日,一切回到原来的轨道:大人上班,小孩上学,各尽职守,做好本分。上学途中,总能看到某处墙角发黑,走过还有淡淡的灰烬味道。转头却有排排杨柳,嫩芽遍树,生机盎然。这景,真似“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文章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了“人间四月天”这句美好的句子。或许这种美好,是因为有了清明节的伤感,才让文人墨客难以释怀吧。
  家乡的元宵节
  李文清
  阳泉十中七(142)班
  辅导老师:葛玉萍
  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元宵节。而节日气息浓郁、热闹的要数大阳泉村。每逢这个时候,村里人头攒动,一排排火红的大灯笼随处可见,一个热闹、喜庆的元宵节向你走来!
  说到过节,最兴奋的是我们小孩子。一进村我就拉着小伙伴急匆匆地往戏台跑,因为戏台上有猜灯谜的活动。铺着厚木板的老戏台上挂着20多盏花灯,做成花鸟鱼虫样子,上面还题着字,可以转动,精巧而又好看,里面点着小烛,烛光被风吹着,一闪一闪的,略有几分神秘。灯下挂着的粉色小纸条便是灯谜了。等我们赶到时,灯谜已经只剩几条了,我们一齐上阵,赶紧在灯谜下围成个小团,想着、猜着。突然间想到谜底了,便快速地跑到兑奖台前兑礼物。其实都是些小玩意儿,但拿在手里,总是欣喜的,能猜对得个彩头,也是很开心的嘛!
  在棒槌火上烤花馍更是吸引无数游人,棒槌火是用砖块砌成的土灶,用炭块生火,在土灶上扎上均匀的孔,烧旺的火苗便从孔眼儿里冒出来。这烤花馍也很讲究,把事先准备好的花馍插在筷子上,靠近土灶孔,要耐着性子用文火烤。好热啊,觉得羽绒服都快烧着了。有个叔叔性子急,干脆把花馍面儿贴在了土灶上,结果呢?白馍馍进黑馍馍出,引得大家一阵哄笑!烤好的花馍香甜,酥脆,越嚼越香,而自家火烤出来的,总没味道。这应该是元宵节的味道吧!
  绕黄河阵的人也是成群结队!居高临下看黄河阵,它就像一个巨型迷宫。正规的黄河阵和黄河一样,也有99道弯,阵中九个门,按顺序写着包括从1至9的四字祝福成语。据说只要能走出黄河阵,便可以“绕”去所有的烦恼。难怪大家都要抢着闹着来走黄河阵了!
  元宵节随锣鼓声,欢笑声接近了尾声,只有烤花馍的棒槌火还冒着点点火光,似乎在预示着来年,欣欣向荣,红红火火……
  香月·美酒·佳人
  郄奕鸣
  阳泉四中200班
  辅导老师:陈派琼
  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回荡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一层层 涟漪响起阵阵回响,凝结为—传统节日。
  每一个节日都包含着一个动听的故事,每一个节日都彰显着中华的文明与精神.七夕的牛郎织女,重阳的茱萸遍地,春节的爆竹声声,清明的泪雨纷纷……无不诠释了中华文化,可我却唯独贪恋那中秋的一轮月,一碗酒,一位佳人。
  一丝清风一丝凉,一缕月光一缕情。是啊,中秋,确是个清冷的日子。
  香月
  适逢中秋之月,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笼罩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青云的红娘,牵与二者之间,淡淡地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妖态。
  一缕轻柔的月光透过窗子,洒了些在窗台上,宛若镀了银。夜的枝头绽开了月光,皓月当空,它冲破清云,怀揣着古老的故事,一下子投入池塘。
  中秋的月是有香气的,或许是被时光染香的吧,你需要细细去嗅,会有淡淡的香气,淡得仿佛不存在,因为月的香气只会散发给懂它的人。我沐浴着月光,醉在这轮香月里。
  美酒
  八月的桂花雨,或许是为中秋准备的。
  清风走过屋檐,吵醒了浅梦中的桂花,暗香浮动。金色的月饼,五色的糕点,当然少不了那一碗在月光下荡漾的桂花酒。说是酒,却没有酒的烈,反而有一种香醇浓郁的味道,黄里透着红,红里掺着黄,轻轻抿上一口,便可以醉在时光里。这时,桂花还没有凋零,只剩下一圈淡淡的黄在树影中浮动。月光映衬着桂花,捧一碗美酒,悠悠坐在那树旁,拾一缕月光放入碗中,更加清甜……
  佳人
  “玉魄东方开,嫦娥逐影来”,此处之佳人便是嫦娥。传说中嫦娥美貌非凡,因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奔月升天,成为仙子。唐李商隐诗云“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由此可见,她应当后悔偷吃仙药,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忽而抬头望月,发现玉兔陪伴在嫦娥左右,伤感之情减轻了些许。对着明月,我许下心愿,愿嫦娥与后羿早日相见,共叙夫妻情。
  中秋之夜,我有香月,美酒,佳人相伴,不再清冷,也遥祝天下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赏月——为中国点赞
  石胜男
  义井中学200班
  辅导老师:王晓凤
  在墨蓝色的夜空中,有几颗正调皮地眨着眼睛的小光点——星星,空中一道亮光从云里钻出来,原来是月亮,它悄悄地跑出来,默默拂照着这一片世界……
  美丽、皎洁的月亮,让我产生了许多幻想,望着它,望着它的光芒,望着它的美丽、皎洁,我痴痴地幻想着:月亮上是不是也有一个小世界,是不是有个老婆婆在纺能变成云的纱,是不是有神话中的嫦娥和小玉兔?这吸引人的美妙,替月亮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望着月亮,我突然想起嫦娥奔月这个神话故事。传说中,嫦娥偷吃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飞到了月亮上,不能下来,嫦娥奔月的故事,虽然只是一个传说,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去实现自己飞天的梦想,现在,我国科学家已经实现了“奔月”的飞天梦想。2013年12月14日,我国的“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球虹湾区着陆,首次进行月球自动巡视勘察,作为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嫦娥系列卫星探月工程将更好地满足国家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这里,我要为中国点赞!
  中秋节,它是中国的团圆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每逢中秋节,男女老少都会聚在一起,出门看花灯、猜灯谜;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坐在一块吃月饼、赏月。我喜欢风清月朗、家家团圆的中秋节。宋代词人苏轼借月亮寄托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这里,我也把我最美好的祝愿寄托给天上皎洁的月亮,我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愿我们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五月初五端午节
  张宇涵
  荫营二中七(273)班
  辅导老师:周海棠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还要插艾叶以驱蚊虫。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从古至今,学坛的众位学者议论纷纷,民间也流传着许多不同的版本。有人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有人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还有人说,这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大学者闻一多先生指出:端午节是古越族崇拜龙图腾的节日。这是因为吃粽子和赛龙舟都有关于龙。但是,流传最广的是纪念屈原这位诗人。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是我国浪漫文学的奠定人,也是“楚辞”的创始人。屈原的仕途本是一帆风顺,可他却直言不讳地将贵族的恶习披露出来,遭到贵族们的排挤,昏庸的楚怀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将他流放。“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不久后,楚国灭亡,屈原怀着悲愤投入汨罗江。就这样,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含冤而死。
  为了纪念他,老百姓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将粽子、黄酒投入河中,相传是为了喂饱河底的蛟龙,不让他吃掉屈原的尸体;划龙舟来赶跑河里的鱼兽。
  说到粽子,这又是一种传统美食。粽子的皮是新鲜的苇叶,粽子的馅儿是软软糯糯的糯米,糯米中间还有一颗蜜枣。热腾腾的粽子带着苇叶的清新味道,香喷喷的糯米,混着甜滋滋的蜜枣,暖到胃里,甜到心里,就像寒冷冬日里的一抹阳光,为人带来了温暖。
  今年的端午节,我和妈妈一起包了粽子。没想到,这小小的粽子竟然如此难包。只见妈妈熟练地将糯米放到了呈沙漏状的苇叶中,然后把粽子封好口,用线捆扎好。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好不容易包了一个“四不像”。
  “日斜吾事闭,一笑向杯盘。”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传统节日,我爱端午。
  诗意写春秋
  胡潇天
  盂县四中1809班
  辅导教师:施美青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每到这个节日我们就可以和家人共同欣赏那一轮皎皎明月,那月光散射在地上如同一层厚厚的冰霜。圆月表示团圆,是中国人生活中的理想,因此中秋节便有了“花好月圆”的说法,每当这时,人们从天上那圆圆的月亮想到了人间的团圆。
  “举头忘明月,低头思故乡”每到中秋晚上,是每家每户家人团圆之日,晚饭便是吃团圆饭。如果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无法和家人团圆,也会像李白一样抬头望一望明月,想念家乡,想念家乡的故人,“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也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又因中秋象征团圆,故人将中秋节称之为“团圆节”。
  “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小时候总是听妈妈讲起关于中秋的故事,最熟悉的便是中秋传说—吴刚折桂。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下生长繁殖,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马上合拢了。几千年来,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砍不完,现在人们用“吴刚折桂”来借喻仕途得志、飞黄腾达是一般文人墨客向往的目标。
  “中秋鲜果列晶盘, 饼样圆分桂魄寒”描写的正是中秋佳节的一种食物—月饼,月饼如同月亮一般象征团圆意义,而山西最远近闻名的便是“桃仁月饼”,味道美不胜收,也是多种月饼中数一数二的。
  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周围依旧是那样的寂静,我也渐困了,悄悄进入了梦乡,唯独只有那轮明月依旧散发着那优雅,温柔的光,依旧是那样纯洁、恬静。好美丽的月色。
  这真是一个充满诗意而令人难忘的中秋啊!

河东将新建大型综合市场,两层是菜市,还有地下停车位!
新田成立乡村“医共体”服务站
渭南市调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方案
信合发放扶贫贷款余礼兴重操养蛇业
日照:抢抓黄金时节 加快林水会战
阳泉市中小学生“我与传统节日”主题征文选登(六)
泰晤士高等教育2019年世界大学排名揭晓 亚洲高校之首易主
永和镇组织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大培训
通道县坪坦乡:高本村开展高粱技术培训
我省举行国庆招待会
端午节故事及传说你了解多少呢?
东莞广播电视台2017年度新闻宣传工作会议在我镇召开
杜家毫会见西藏山南市党政代表团一行
斗门区这些地方仍存积水往来车辆行人注意安全!
三台一男子用“陌陌”多次骗取女子6万余元
地价涨幅连续6月回落 开发商“补仓”意愿趋降
市经信委举办制造型小微企业数字驱动宣讲会
虞城县人社局打造“一站式、一窗式”服务窗口
民权县实验小学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尤溪县通报1起党员涉毒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