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深入推进教研改革,打造“有质量的教育”


  点击查看“顺德区推进教研改革特别关注”专题
  教育是顺德的核心竞争力,顺德把教育质量当做首要目标来抓。2017年以来,顺德区教育局通过探索构建统筹兼顾的区域联合教研体系(又称“大教研”体系)、深入推进强师工程等,努力实现顺德“打造珠三角教育高地”的教育发展目标。得益于此,在2017年首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广东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广东省特色课程建设评比等等当中,顺德教育界均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反映了顺德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上升的趋势。
1月29日上午,2017顺德教育工作总结暨教师培训动员会在顺职院举行
  1月29日上午,2017顺德教育工作总结暨教师培训动员会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会上区委副书记王勇谈到,过去一年,顺德在构建“区-镇-校”一体化的教研体系,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而有益的努力,新的一年要继续发力,重点抓好教师培训等工作,推动全区教学质量跃上新台阶。今、明两天(29日-30日),顺德区中小学校长“教育家”能力培训班开班,邀请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家干教授等知名专家讲课,开启了2018年教师培训工作的序幕。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有质量的教育”战略背景下,顺德教育也面临着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只有不断开放创新,才能推动全区教育综合改革向前发展。
通过统筹全区教研力量,开展交流、竞赛等活动,促进了全区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构建“大教研”体系,深化推进教研改革
  此前,顺德各区域、镇街的教研工作相对独立,缺乏一个统一的机制将其统筹起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为此,乘着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春风,2017年4月,顺德区教育局出台了《关于推进区域教研改革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随后构建起了“区—镇—校”一体化的“大教研”体系,打破了层级限制,明晰了各级教研工作的职责分工,并规划了打造三级教研员队伍、搭建教研信息共享平台等具体举措。
  “大教研体系推动了区域教研一体化,促进了全区教育资源更为合理、均衡的分配。”顺德区教育局常务副局长蔡遥炘认为,通过统筹全区教研力量,在课题研究、学科建设、教学交流等方面实现了一体化,从而推动了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在“大教研”体系之下,2017年各镇街中心教研组联合落实教研工作,如开展了初中历史特色课堂教研活动、小学语文联片活动,促使教师分享、探讨的教学做法和经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区教研室重新进行功能上的调整和划分,并精心选择、吸纳优秀教师担任教研员,组建了区、镇(街道)、校三级教研员队伍。
  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教研室主任张峰表示,通过“大教研”体系这一联动机制,形成了“全区教研、全面教研、全员教研”新格局,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研。“不同镇街会进行对比、借鉴,会想‘别人做得好的地方自己是否也能做好’,由此就形成了互相激励、促进的氛围。”
  为了提升教研员的教研能力,区教研室还多次邀请了市内优秀教研员来顺德开展专项培训,组织其前往上海、湖南等地参加新高考改革、竞赛辅导员等培训班。
  在多措并举之下,2017年顺德充分发挥大教研机制作用,各学校在中、高考备考策略、学校管理等方面做到了一体化。当年顺德高考上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全市理科最高分花落顺德,全市文、理总分前10占了9席,重点上线人数比去年增长近两成。
顺德区委副书记王勇出席顺德优秀教育人才赴深圳跟岗培训总结会
  打造强师队伍,“一箩筐”人才引进培养机制
  教师队伍是推进和落实改革的核心力量,也是教育质量提升的直接体现。顺德是如何打造强师队伍的呢?顺德区教育局副局长冼弥冬介绍到,2017年,顺德区教育局根据全区“内提外引”的战略部署,深入推进强师工程,按照入职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名师—教育家的教师专业发展梯级路径,为教师提供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发展平台。
  2017年顺德陆续发布《顺德区高层次教育人才确认办法》、《顺德区高层次教育人才安家补贴实施办法》、《顺德区教育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实施方案》,通过规范的制度和富有吸引力的政策,面向全国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据悉,截止目前为止,已确认3006名存量高层次教育人才,完成了引进不少于100名高层次人才的任务,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夯实教育人才基础。
  顺德区教育局在教师培训方面也推出了不少创新举措。如从2017年春季起,顺德分批组织优秀教育人才到省内外学校进行定期脱产跟岗的培养学习;4月至11月,分别派出两批共42位优秀教育人才赴深圳外国语学校进行为期2—3个月的跟岗学习。在首届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总决赛中,顺德养正学校老师朱焘取得初中语文学科第一名的好成绩,他坦言:“获奖离不开学校、区教育局对青年教师的重视和培养。”
  此外,为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强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的高层次教育人才队伍,顺德区教育局拟定了“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培养方案:从2017年起,每批认定区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园长)分别不少于150名、100名、30名,认定周期为三年;计划通过实施“青蓝工程”,评选区“教坛新秀”,指导青年教师培训培养工作。
  蔡遥炘谈到,近年来,在优质均衡教育理念的贯彻下,通过上述举措的推出,加上各学校积极推行教科研改革,教师队伍(尤其是年轻教师)得以在教学一线中快速成长,整体上教师队伍比较年轻,专业化、学术水平也比较高。
  而在刚结束的广东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中,全市获评教师11名,其中顺德占了5名;首届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总决赛结束,顺德49位老师获奖,郭建英老师摘得本次大赛唯一一枚“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顺德教师频频传来的喜讯,印证着顺德这“一箩筐”的教师人才引进或培养举措取得明显成效。
教育质量的提升,将惠及千万顺德学子成长成才(资料图)
  以质量为核心,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2017年-2019年是顺德区全面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时期,其中深化教研改革、课程改革,加强对学校教学业务的引领与指导,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全区教育质量是改革的重点。
  接下来,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将加强对新高考背景下的中、高考研究,培育一批能引领全区课程建设的学科基地,通过深化课程改革的典型案例,实现以点带面,继续促进区域联合教研。此外,还计划打造省、市、区级示范教研组,提高学科整体教学水平。
  张峰认为,为了让‘大教研’体系发挥更大作用,顺德教育界要继续围绕课堂改革、课程建设,完善素质教育体系,构建各学校办学特色,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将成果运用到提升教学质量上来。
  总体上来看,顺德高级、特级、名师在全区教师群体占比并不是很高,为此,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冼弥冬介绍到,下阶段将进一步推动强师工程建设,建立名师孵化器基地,完善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的培育、使用和管理工作,同时探索建立教师培训的质量评估和监测机制,对各类培训开展质量评估和监测工作,实行精准培训。“希望通过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让其成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强大力量。”
  当顺德以巨大的决心和坚定的脚步全面开启教育综合改革帷幕之时,就是以高质量为目标的。在刚刚胜利召开的区十三届党代会三次会议也鲜明的指出,顺德将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推动教育增量提质。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在“有质量的教育”战略的贯彻落实下,随着更多教育改革举措的全力铺开,顺德会离“打造珠三角教育高地”目标越来越近。
  ■专题关注
  顺德区推进教研改革特别关注

高端生态养老江陵这个生态度假村明年6月试运营
打造三张名片,城南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准备这么干
我市获2017年度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免费赠课5万节! 2018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重庆站)邀你来参加
2018首届成都医疗美容节昨日启动
顺德深入推进教研改革,打造“有质量的教育”
我市今年事业单位计划公开招聘610人
市邮政局:市邮政管理局认真做好旺季投递服务质量保障工作
梅列区“三维发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治理
李肇亚来延督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
【魅力晋城】岭坡二仙庙:保存国内最早的戏剧实物
黄州区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
中秋节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云岩讲堂”帮助干部职工 正确认知管理压力
大湾区或成“一带一路”高科产品核心工厂
董希源作品展明日将在漳展出
回忆战争 礼赞最可爱的人
【新华网】宝鸡: 借力发展大会 开启对外开放新起点
又有考生的准考证丢了 不要轻信这个谣言
[缅怀先烈]中华民族抗日女英雄赵一曼